姜麗紅
摘要:思維導圖在教育領域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基于思維導圖的學習過程可以很好的體現(xiàn)建構主義理論的理念,將原本復雜的內容用簡單的線條和圖畫呈現(xiàn)成層次分明的知識網絡,同時也能將復雜的思維過程體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并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對教育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本文整理了筆者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的一點感悟。
關鍵詞:思維導圖;地理復習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在上世紀60年代發(fā)明的一種基于放射性思考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使用線條、圖形、詞匯等元素,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圖畫,能夠增強使用者的記憶能力、立體思維能力和總體規(guī)劃能力?;谒季S導圖的學習過程能很好的體現(xiàn)建構主義理論的理念,將原本復雜的內容用簡單的線條和圖畫呈現(xiàn)成層次分明的知識網絡,同時將復雜的思維過程體現(xiàn)出來,便于使用者理解、記憶并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對教育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一、問題提出
高中地理難學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很多學生在一輪復習的過程中往往是能聽懂老師講的,但一到自己做題時就不會分析,主觀題稍復雜點就錯,客觀題更是提筆無字不知從何處入手去作答等等。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惰性比較強,復習過程中不主動思考問題
(二)學生對地理問題的分析缺乏正確的方法,這與學生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有關
(三)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對學生知識的梳理缺乏系統(tǒng)的指導,造成學生地理要素間的相互聯(lián)系脈絡不輕、知識零碎,無法有效地組織、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四)教師在教學中仍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學生缺少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混亂,面對新的問題情境不會分析
那么在一輪復習過程中如何使學生的地理復習高效、如何改進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如何使學生理清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何提高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問題就成了長期困惑我的教學問題。筆者就思維導圖在復習課中的使用提出了一點體會。
二、思維導圖在地理復習課中的作用
(一)改變傳統(tǒng)的復習方式,提高學生復習的主動性
傳統(tǒng)的“灌輸式”復習模式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得到的知識都是未經思維加工的、被迫的、機械記憶的一些枯燥的原理和規(guī)律,復習效果差。復習課畢竟是學生學過的知識,學生結合教材、復習資料能進行簡單的自主復習并構建知識框架。通過不斷地引導和訓練,學生逐漸掌握了構建思維導圖的方法,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構建出形式多樣的思維導圖,學生對構建思維導圖的興趣越來越大。由此學生的復習興趣和主動性得到大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改變,最終使學生的地理復習高效。
(二)激活學生的記憶力
高中地理基礎知識多而零散,學生不愛背或背的也不理解,一輪復習后學生記住的基礎知識少之又少。而思維導圖利用較少的文字、圖像、數(shù)字、符號等有助于記憶的視覺元素能有效的激活學生的記憶力,同時學生對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邏輯關系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考地理試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即考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知識技能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而我們在高考復習過程中往往更側重復知識,忽略了對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方法,在面對高考試題中新情境、新問題時不會分析,更不會調動大腦中的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去解決問題。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該知識形成的思維過程,學生在構建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思考參與了知識的回顧和提煉過程,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方法。
三、思維導圖在地理復習課中應用的教學過程
(一)教師備課
教師結合教材、課標、考綱制定復習目標,確定本章復習內容的主題或關鍵詞。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學生必須掌握的主干知識,找到主題與主干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繪制思維導圖構建本章知識框架。
(二)明確任務,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
由于一輪復習課是學生學過的內容,教師通常在課前布置任務(主題、涉及的主要內容),學生明確任務后查找資料、熟悉復習內容,自主構建思維導圖。
(三)小組合作學習,完善思維導圖
筆者所在學校藝術生、學困生較多,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不明白的問題,構建思維導圖過程中也會遺漏一些學習內容,此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小組成員相互交換思想,通過討論、協(xié)商重構思維導圖,形成最終討論結果。
(四)教師歸納總結
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選取一到兩張思維導圖與全班同學共同分析,找優(yōu)點、不足、適當補充完善思維導圖。通過分析學生思維導圖,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認知過程,從而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重點、難點統(tǒng)一進行分析。
這樣的復習模式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在自主復習和合作探究過程中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復習可能是沒有目標的盲目探索、小組討論可能是不著邊際的漫談,復習效率低;筆者所在學校為普通高中,又有許多藝術生,學生復習的主動性差異很大,該模式推廣困難,一些同學的思維導圖只是糊弄,合作探究也是邊緣人物,復習效果較差等等。
但在高中地理復習過程中用好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理清思路、鞏固雙基,使教和學都能實現(xiàn)事半功倍!思維導圖能反應地理知識的關聯(lián)度、外延性和深度,他是一種促進思維的工具,能將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可視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方式,最終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自主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協(xié)作共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生的溝通、協(xié)作能力,從而使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升。以上只是筆者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地理復習課中的一點淺見,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還需要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筆者會結合教學內容及所教學生的特點等方面繼續(xù)探索思維導圖的使用策略。
參考文獻:
[1]托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耿夫相.學海無涯“圖”作舟——談思維導圖在地理復習中的應用[J].中國基礎教育,2006,(3)
[3]孟祥東.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綜合復習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