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冬 肖嫻靜
乳腺癌屬于1種女性多發(fā)性腫瘤,對女性生命健康與生存質量造成了嚴重威脅。要想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提升,就應該盡可能早地對乳腺腫瘤良惡性病變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超聲彈性成像屬于一種新型技術,其通過超聲彈性成像檢查患者,可以對病灶的性質、惡性程度進行有效了解和評估,近年來在診斷與鑒別診斷良惡性腫瘤的過程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孕激素受體(PR)、雌激素受體(ER)在乳腺細胞生長發(fā)育、內(nèi)分泌調節(jié)等生命活動中參與,主要在女性乳腺細胞中存在。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1],在評價乳腺癌患者預后的過程中,可以將ER、PR作為有效的參考指標。本研究探討了超聲彈性成像診斷乳腺癌價值及ER、PR表達情況。
隨機選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乳腺癌患者90例,年齡32~64歲,平均(48.2±3.6)歲;腫瘤直徑0.5~12.8 cm,平均(7.4±1.7)cm;病灶深度2.3~11.9 cm,平均(5.2±0.7)cm。
納入標準:①均為女性;②均接受超聲彈性成像檢查;③均經(jīng)病理手術確診為乳腺癌。排除標準:①男性;②缺乏良好的依從性;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1.3.1 超聲彈性成像檢查 采用具有超聲彈性成像功能的彩色超聲診斷儀(Mindry DC-8型,中國深圳邁瑞公司),應用淺表探頭,將頻率設定為5~10 MHz。首先常規(guī)超聲檢查患者,對患者各病灶大小進行測量,并對患者病灶數(shù)目、形態(tài)、回聲、周邊聲暈、鈣化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對周邊及內(nèi)部組織血流情況進行觀察,在此過程中嚴格依據(jù)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操作過程中盡可能對平穩(wěn)的探頭進行保持,同時以壓力和壓放頻率為2~3 s進行輕微加壓操作。
1.3.2 免疫組化法測定ER、PR 術后標本固定后進行取材,取材后組織進行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染色后,顯微鏡鏡下選取病變組織切片對應的蠟塊進行免疫組化指標ER,PR標記。切片70度溫箱烤片1小時,進入羅氏免疫組化儀BENCH MARK XT進行染色。標有ER,PR指標的切片進行100度于細胞修復液CC1高溫熱修復30 min,后續(xù)滴加邁新試劑公司一抗ER(克隆號為SP1),PR(克隆號為SP2)37度孵育32 min,后將羅氏公司二抗試劑盒HRP Multimer滴加在切片上孵育8 min,DAB顯色,蘇木精復染細胞核,封片后顯微鏡下閱片。
ER、PR陽性判斷標準為有黃色顆粒出現(xiàn)在細胞核中。電鏡下觀察到染色細胞/視野所有細胞≤10%評定為陰性、>10%評定為陽性[2]。
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采用SPSS 21.0,檢驗水準α=0.05。
90例患者ER陽性60例,陰性30例,陽性率為66.7%(60/90);PR陽性66例,陰性24例,陽性率為73.3%(66/90),見表1。
表1 90例患者ER、PR免疫組化測定結果分析(例,%)
90例患者中,腫瘤直徑<3.0 cm 36例,≥3.0 cm 54例,分別占總數(shù)的40.0%、60.0%;有強回聲暈46例,有微鈣化38例,有邊緣毛刺征55例,后方衰減56例,形狀規(guī)則44例,周界清晰37例,有淋巴結轉移44例,分別占總數(shù)的51.1%、42.2%、61.1%、62.2%、48.9%、41.9%、48.9%;彈性評分1~3級38例,4~5級52例,分別占總數(shù)的42.2%、57.8%。有邊緣毛刺征患者的ER、PR陽性率顯著高于無邊緣毛刺征患者(P<0.05),有后方衰減患者的ER、PR陽性率顯著高于無后方衰竭患者(P<0.05),形狀不規(guī)則患者的ER、PR陽性率顯著高于形狀規(guī)則患者(P<0.05),周界不清晰患者的ER、PR陽性率顯著高于周界清晰患者(P<0.05),有淋巴結轉移患者的ER、PR陽性率顯著高于無淋巴結轉移患者(P<0.05),彈性評分4~5級患者的ER、PR陽性率顯著高于彈性評分1~3級患者(P<0.05),但不同腫瘤直徑、強回聲暈、微鈣化患者的ER、PR陽性率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2、表3。
表2 90例患者超聲彈性成像特征與ER的相關性分析(例,%)
表3 90例患者超聲彈性成像特征與PR的相關性分析(例,%)
一般來講,早期乳腺癌不具備典型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因此被忽略,往往是通過體檢或乳腺癌篩查才被發(fā)現(xiàn)。這也是為什么國家要鼓勵女性每年定期進行乳腺疾病篩查的原因。在乳腺門診,醫(yī)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會進行體檢,檢查雙側乳腺;還會結合影像學檢查,包括乳腺X線攝影(乳腺鉬靶照相)、彩超,必要時也可進行乳腺磁共振檢查(MRI)。最后確診還將依據(jù)細胞病理學和組織病理學診斷。
超聲彈性成像能夠對組織良惡性病變情況進行判定,途徑為將被測物體各片段信號收集起來并向彩色編碼成像轉化,通過圖像色彩將組織軟硬程度反映出來,在此過程中嚴格依據(jù)組織不同,彈性系數(shù)就不同,在施加外力后或自身運動的作用下形變也不同。由于和良性病變組織、正常組織相比,腫瘤組織具有較高的彈性系數(shù),因此超聲彈性成像能夠對良惡性腫瘤進行有效鑒別診斷[3]。ER、PR屬于甾體類激素受體,在乳腺組織中存在,在內(nèi)分泌調節(jié)、細胞生長發(fā)育過程中,ER、PR均能夠將重要的生物學功能發(fā)揮出來,多種疾病的發(fā)生也和ER、PR受體表達異常密切相關。腫瘤細胞在乳腺組織癌變后能夠將原有受體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來。ER、PR表達水平一方面與惡性乳腺腫瘤患者病情進展關系密切,另一方面也與惡性乳腺腫瘤患者預后關系密切[4-6]。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7-10],乳腺癌超聲彈性成像邊緣有毛刺征、形態(tài)不規(guī)則、彈性評分4-5分、后方回聲減退、周界不清晰等均和ER、PR陽性表達率相關。超聲彈性成像檢查聯(lián)合ER、PR表達情況能夠將有效參考與指導提供給臨床實施診療計劃。本研究結果和上述相關醫(yī)學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診斷乳腺癌方面價值較高,能夠為臨床早期診斷乳腺癌提供影像學依據(jù),而乳腺癌患者中ER、PR表達對于患者術后治療及預后評估方面為臨床提供幫助,因此兩者聯(lián)合應用對于乳腺癌的術前診斷和術后評估患者預后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