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陶淵明的朋友圈很高大上,他還常為朋友寫詩。有個人稱龐參軍的朋友常來陪他喝酒,還常給他發(fā)紅包。兩人都對宴飲之樂念念不忘,在朋友圈里頻繁互動一
龐參軍:老陶,你的宅子不錯,冬暖夏涼,還帶花園。
陶淵明: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龐參軍:老陶,我們邊喝酒邊談人生哲學(xué)吧。
陶淵明:談諧無俗調(diào),所說圣人篇。
龐參軍:咱倆感情頗深,可惜隔山隔水,只能在朋友圈里隔屏玩耍。
陶淵明: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
陶淵明有時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所謂“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但仍不忘在朋友圈里傳播幸福,例如跟一個叫郭主簿的朋友私聊。
郭主簿:老陶,這大熱天的,你在家咋樣?
陶淵明: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郭主簿:你辭職后生活還好吧,有什么困難?
陶淵明:園蔬有余滋,舊谷猶儲今。
郭主簿:接下來可有創(chuàng)業(yè)計劃?
陶淵明: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
朋友圈里常與他互動的人還有“劉柴?!?“龐主簿”“羊長史”等,而且他總能與他們聊出名句。
真正的朋友不是只在一起喝酒聊天,而是能在關(guān)鍵時刻成為彼此的依靠。這種朋友既能在你生前幫你提高層次,又能在你死后幫你升華地位,使你被后人銘記。陶淵明就有這么一個朋友,他叫顏延之。
當(dāng)時顏延之的文壇地位遠高于陶淵明,能與前人謝靈運并列,也是個性突出的奇葩人士,喜歡喝酒并亂講話,誰的感受也不顧。他官居光祿大夫,卻喜歡騎馬跑遍大街小巷,隨便去哪個朋友家討酒喝,喝到盡興為止。
顏延之去始安郡當(dāng)官時經(jīng)過陶淵明的家,天天跑來喝酒,且不醉不休。當(dāng)時陶淵明長期沒工作,靠種地過日子,生活有點拮據(jù)。所以顏延之離開時給他發(fā)了個大紅包,他也毫不客氣地收下了,然后將這筆錢轉(zhuǎn)到一戶酒家名下,以作酒資。
陶淵明死后,顏延之發(fā)了個長帖,名日《陶徵士誄并序》。后人所認識的陶淵明,基本源于顏延之筆下。當(dāng)時朝廷沒給陶淵明什么評價,顏延之卻說: “陶靖節(jié)”是個低調(diào)、恬淡而有氣節(jié)的高人。后來這個評價被歷代粉絲推崇,甚至被官方認可。
陶淵明不乏比顏延之官位更高的朋友,例如劉宋王朝的名將檀道濟。檀道濟任江州刺史時主動探望陶淵明,勸他出來做官。那時陶淵明正餓肚子,卻拒絕了檀道濟送的紅包,只說: “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p>
陶淵明交友無論貧富貴賤,所以他的朋友還有生活在他周圍的普通百姓。他的筆下常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他扛著鋤頭走在田間,與父老鄉(xiāng)親聊莊稼的長勢,完全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現(xiàn)場直播。幾百年后的王維也學(xué)他在朋友圈里曬“農(nóng)家樂”,但只是旁觀,并不參與,顯得有點不入戲。
一個偉大的詩人不可能真的寂寞,詩歌就是他擴展朋友圈的基礎(chǔ),也因此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