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歷史階段特征”復習課線上教學策略:課前精心準備,確保線上教學安全有序;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提高網(wǎng)絡直播課的實效性;作業(yè)布置適度適量,注重高考熱點;課后及時做好反饋,為改進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歷史 復習課 歷史階段特征 線上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B-0072-02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都不得不延遲開學。為了避免學生因此而耽誤學業(yè),國家教育部門要求推出因地制宜的中小學線上教學,做到“停課不停學”。但是,因各地各校的高三復習進度不一,統(tǒng)一的線上教學不便操作,且高考后期復習時間緊、任務重,這就需要教師立足學科和學情,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的教學,以高質量、高效率的復習教學為學生服務。本文以復習“歷史階段特征”專題為例探討高中歷史課線上教學的實施。
一、課前精心準備,確保線上教學安全有序
線上教學即在線教學或遠程教育,一般是指教師通過網(wǎng)絡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終端進行學習的教學活動。線上教學是隔空教學,因此課前組織學生準備好在線復習十分重要。首先,要求學生備好移動設備,并按教師的要求下載安裝學習平臺軟件如釘釘或魔題庫等。其次,要求學生準備好復習課本和輔導資料、學習用具及相關的網(wǎng)絡學習資料,并提前做好線上復習的預習。如復習中國古代史的階段特征,教師可先讓學生預習現(xiàn)行課本上與之相關單元的內(nèi)容,即必修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必修二《古代中國經(jīng)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必修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選修一《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等,并指導學生提前下載網(wǎng)上歸納整合較好的歷史階段特征資料,讓他們在課前有足夠的預習。再次,與學生約法三章,包括網(wǎng)課的要求與紀律等。如直播課、布置和提交作業(yè)、作業(yè)訂正的安排和要求都要事先向學生說明清楚,確保在線學習的安全與效果。
線上教學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可能也有一些家長或其他社會人員。其對象具有多樣性,因此教師的教態(tài)、教學內(nèi)容及方式等應比線下的常規(guī)教學還要嚴格、嚴謹。為此,教師課前要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班級直播課的課件制作要精美、精致,課中多與學生互動交流以提高課堂的精彩程度等。如復習先秦時期的階段特征,教師可分三段即遠古、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向學生講解。對于每一時期,教師應準備哪些教學素材、如何制作實用的教學課件、設計什么樣的復習直播課、作業(yè)怎樣布置及結合熱點如何創(chuàng)設思考題等,都要精心策劃。這樣,網(wǎng)絡教學才能確保安全、順暢及有效。
二、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提高網(wǎng)絡直播課的實效性
教學方法通常是指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方式的組合。歷史學科的線上教學以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不斷挖掘豐富的教學素材基礎上,應讓學生在歷史學習、識記、能力與素養(yǎng)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當然,具體的教學方式,教師可靈活多樣地去處理,例如利用在線課堂進行班級直播授課或視頻會議授課,采取網(wǎng)上布置及跟進和督促學生完成作業(yè),采取線下自主學習及線上反饋答疑,等等。
班級直播授課應做到:一是有針對性,要講究實用。如復習各歷史階段特征時,教師要圍繞專題,緊扣高考,重在厘清歷史線索,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能力,確保復習的實效性。二是教師的授課不能照本宣科,應設計靈活。如復習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可適當播放相關的歷史視頻以提高教學效果。講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時,可剪輯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國鼎立”的視頻,讓學生總體了解此時期的特點;講述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可陸續(xù)播放紀錄片《大國崛起》的部分視頻,學生通過了解西方大國在近代不斷崛起的過程,間接地讓他們?nèi)フ莆帐澜缃飞喜煌A段的特征是由這些大國及重大歷史事件推動而形成的。三是采取適當?shù)母深A措施,幫助學生提高網(wǎng)課注意力。如講課語言風趣幽默、加強課中師生互動及課后檢查筆記等。四是勞逸結合,注意用眼健康。教師每次直播課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 40~60 分鐘。
視頻會議授課可發(fā)起在線多人會議,方便與學生實時視頻互動。為此,教師可發(fā)揮此課型的優(yōu)勢,結合高考熱點創(chuàng)設一些線上的討論課,以充分實現(xiàn)師生互動和提高網(wǎng)課的精彩度。如熱點專題:“一帶一路”—— 承載“中國夢”。教師向學生介紹“一帶一路”倡議的內(nèi)涵并朗讀一段材料:
自古及今絲綢之路的歷史,劃分為幾個歷史時期。從先秦到元朝,是絲綢之路的 1.0 時代;明清時期是絲綢之路的 2.0 時代;鴉片戰(zhàn)爭以后至民國時期是 3.0 時代;現(xiàn)在的“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的 4.0 時代。
—— 摘錄自張海鵬《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歷史根據(jù)》(《光明日報》2017 年 5 月 10 日)
指導學生結合課本去回顧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絲綢之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等相關知識點,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復習知識框架。教師給學生分好小組,并提出發(fā)言討論題:(1)通過古代“絲路”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的史實,請歸納古代中外交往的特征;(2)中國古代“絲路”與近代西方殖民擴張有何異同;(3)如何看待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等。讓學生充分討論后,并由組代表進行發(fā)言。教師就小組代表的發(fā)言進行評價與總結。這樣既豐富了專題復習的內(nèi)容,又增加了學生線上復習的樂趣。
其他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單獨運用,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可以與直播課同步使用,力爭從多方面去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網(wǎng)課的實效性。
三、作業(yè)布置適度適量,注重高考熱點
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應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高三教師布置一些復習作業(yè)讓學生自主完成很有必要。當然,布置作業(yè)要精選、形式多樣。教師可精選一些與復習專題有關的試題讓學生在線下完成,或不定期提醒學生關注高考熱點,自主把握中外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特征,構建知識體系。如針對抗擊新冠病毒肺炎中所體現(xiàn)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中國精神”,教師可讓學生在線下結合課本去回顧“中國精神”在近現(xiàn)代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xiàn)及內(nèi)涵,如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日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及載人航天精神等。學生以此為線索再去復習細化的專題內(nèi)容和知識點,進一步夯實基礎。
當然,教師還可以結合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熱點與復習專題進行創(chuàng)新性命題,讓學生在課內(nèi)外作答,學以致用。例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黑死病”在 1348 年至 1350 年間席卷了英國,整個社會陷入悲痛、恐慌和動蕩之中。面對這場危機,社會各界在有限的條件下開展了社會救助,首先體現(xiàn)在以教會為主體的醫(yī)療體系的救治應對上,如基督教會的救助機構迅速成為病人和無家可歸者的聚集地,教士們不僅對他們進行生活上的周濟,也對病人進行力所能及的診斷;國王政府提供一定范圍的免費醫(yī)療,但更重要的是制定衛(wèi)生法規(guī),管制醫(yī)藥行業(yè),推進醫(yī)療的正規(guī)化進程等;但受制于醫(yī)療水平和條件的限制,成效甚微。面對瘟疫引發(fā)的社會危機,國王政府一方面減輕賦稅,加強福利,一方面采取種種措施整治社會秩序,如防止“黑死病”后勞動力外流加劇造成社會動蕩和控制工資上漲而頒布《勞工法令》等。教會在一種福音人道主義的指導下,積極撫慰民心,開辟墓地和維護秩序。民間也以家庭或各類組織的方式加以自救或互助。
—— 選自李華成《黑死病期間英國的社會救助與整治》
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英國防疫的特點及其背景,并說明它給我國今天的防疫、控疫帶來的啟示。
另外,學生的作業(yè)也不能過量,要保證他們休息和睡眠的時間。教師還應及時通過家校本功能對學生上傳作業(yè)進行批閱,對不能按時上傳或作業(yè)質量不符合要求的少數(shù)學生進行及時督促、反饋。
四、課后及時做好反饋,為改進教學提供借鑒
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學生的客觀評價與良好建議。為了提高學生在線學習的實效與教師網(wǎng)教的質量,教師應注重家校協(xié)調(diào)溝通,及時聽取學生、家長意見和建議,做好教學反饋并及時改進。
歷史教師可制作一些關于教學反饋或評價的調(diào)查問卷,以 1~2 星期為一周期。如復習中國近代史上的晚清時期。其總體特征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逐漸形成及深化,可分為三段,即 19 世紀 40 年代至 60 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19 世紀 60 年代至 90 年代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20 世紀初至 1911 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據(jù)此可提出一些的問題向學生調(diào)查。例如,(1)這三個階段,哪一段學習較難?(2)分段的標準或原則是否清楚?(3)歷史名詞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片面的最惠國待遇”“洋務”“近代化”“門戶開放”“以華制華”等,能否解釋?(4)此時期涌現(xiàn)了許多與階段特征密切相關的歷史人物,如林則徐、魏源、曾國藩、李鴻章、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是否了解?(5)以特征為線索的基本史實能否掌握?(6)依據(jù)階段特征解答歷史試題是否順利?(7)對此階段的學習還有哪些困惑?(8)你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或建議等。
當然反饋的方式多樣,也可靈活操作。如以在線作業(yè)的形式向教師寫教學的評價信或周記等,也可把存在的問題或建議通過微信、QQ 或短信直接反饋等。
歷史學科的線上教學既具有其他學科的共性,又有自己學科的特點。在線教育或將引起傳統(tǒng)教育的大變革,教師應以此為契機,平時要多學、多思、多用,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和提升教學水平,迎接新時代、新階段的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楊建莘.歷史階段特征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1(1).
[2]李華成.黑死病期間英國的社會救助與整治[J].經(jīng)濟社會史評論,2011(1).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西省基礎教育研究課題“高中歷史階段特征的闡釋與運用研究”(JDZLS2019—14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何海林(1981— ),籍貫安徽懷寧,研究生學歷,歷史學碩士,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昌江一中。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