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雯琳 李會學
摘要:本文介紹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背景及其主要觀點,描述其傳入中國之后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特點、優(yōu)缺點、并預測女性翻譯理論在中國可能的發(fā)展道路。
關鍵詞: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中國特色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中國
中圖分類號:H315.9;I0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08-0050-04
0引言
19世紀時,女性主義漸漸變成了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女性主義運動提高了很多女性獨立自我的意識,逐漸一些女性認識到她們在男權社會遭受了不公平的對待,隨后女性主義的思想逐漸擴展到社會的不同領域,比如政治、文化、教育、科學、本文主要講述女性主義思想擴展到翻譯領域所形成的新的翻譯理論——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本文將首先介紹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隨后探討此理論在進入中國之后的發(fā)展及其未來對中國翻譯界的影響。
1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
17世紀法國修辭學家梅納日Menage有一句名言“Les belles infideles”,這句話的意思是:翻譯像女人一樣,漂亮的翻譯不忠實。還有人把翻譯比作“媒婆”“美而不忠實的妻子”等[1]。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翻譯和女性一樣處于同等的弱勢地位,被壓抑、被奴役。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認為:翻譯與女性的這種弱勢地位是長期處于男權壓制的結果,翻譯和原作就好比女性和男性,原作被認為是具有絕對權威的“男性”,而翻譯也就是再生產的文本被認為是服從與原作權威之下的“女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男權統治下,翻譯中也具有社會男尊女卑的特點,使翻譯也被認為是原作的派生、從屬、隨后被女性化和邊緣化。因此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也就是在這方面,找到了翻譯與女性的相同點,進而引發(fā)了兩者的結合。
弗洛圖提出了女性主義譯者常用干涉文本翻譯的三種主要翻譯手段:增補(supplementing)前言和注釋 (Prefacing and Footnoting)以及劫持 (hijacking)。西方女性主義譯者改變了過去譯者謙卑的做法,“常常越出傳統為她規(guī)定的隱形譯者之限度”[11]。與此同時,在翻譯文本中,她們開始婦弄(Womanhandling),既對文本從女性視角,以女性的方法進行操縱,大膽實踐自己的理論宗旨。這是一個新造的英語詞匯,具有相當大的跨時代意義,這象征著婦女在翻譯大舞臺上發(fā)揮的作用,以及用女性視角和女性方法對文本進行操縱。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運用自己特有的理論宗旨,重新塑造原文中的女性形象,并且突出不同時代的女性品行和特征。用這種方法來修改原文中與她們價值不同的描述,這就體現了她們在翻譯上采用了干預性策略。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使用“忠實”“對等”“準確”等翻譯原則。給翻譯界注入了一股新流,這也是女性主義者謀求政治平等的手段之一。
西方女性主義譯者的主要觀點是:(1)消除翻譯研究和翻譯實踐中對女性的歧視;(2)重新界定譯文和原著的關系,譯文和原著具有同等地位;(3)翻譯不應該只有具體語言的技巧問題,還應該包括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女性主義譯者想通過翻譯與女性主義結合,提高女性以及翻譯的地位,讓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也讓翻譯不再是原文的附屬品。
2中國特色女性主義翻譯理論
20世紀80年代,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傳到中國,這是一種全新的理論,因此引發(fā)了許多譯界人士的討論。15年間(2002—2016),國內女性主義翻譯研究論文刊載總量559篇,年均發(fā)刊37.21篇,其中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83篇,占總篇數的百分之14.85[2]。由此可以看出在這些年之中,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中國有了迅猛的發(fā)展,這也體現了中國女性的解放和女性地位的逐漸提升。國內對于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研究也開始有了很大的突破,這些研究不僅僅只是介紹探究理論也開始聯系中國國情對此翻譯理論加以變動和改變,形成了中國特色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譯界的學者們并沒有對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采取不接納的態(tài)度,相反在2004年,核心期刊《中國翻譯》推出了一組女性主義翻譯論文[2]。這個舉動直接推動了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中國的快速成長。但是與此同時,中國翻譯界的譯者們也對該理論的局限性提出了批評,并且由于社會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等諸多不同,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到中國之后,影響并沒在西方國家那么轟動,也沒有完全遵從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進行翻譯的譯者,她們的譯文則是更多從女性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如心理狀態(tài)等,以此來為女性爭取平等的話語權與社會地位。
在中國,原本過激的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變得更加柔和、委婉、與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相比,中國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淡化了政治意圖,更多的體現女性自身的特點,如感性的情感等。下面以中國女性主義翻譯家朱虹的譯文為例,來看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情況,也借此發(fā)現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特點。
朱虹是中國第一個女性主義批評家,也是第一個引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女性作家著作到國外的翻譯家[3],因此研究她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中國女性主義翻譯家的翻譯方式,了解中國特色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下面是選自她譯文中的幾個例子。
第一:強調心理活動的描寫。
例1:
他說過他來排隊。她斷然拒絕。丹葉的目光移到不遠處的車站,拒絕了卻還在等待[4]。
Dan Ye eyed the bus station in the distance. He did say he would come, but she had forbidden that. Forbidden him, but still expecting……[10]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原文主要描繪了女主人公丹葉的心理活動,她雖然拒絕了他來排隊,但她的目光依舊移到不遠處的車站,從這個細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丹葉只不過是口是心非,她其實內心很期盼他的到來。而朱虹的譯本中完全可以體現出這一點,并且更生動和細節(jié)化?!癲id”這個翻譯強調了他確實愛她,希望守護她的特點?!癋orbidden”這個詞語又體現了,女主人公丹葉更強大,更加的主動,并且也體現了這個人物是個獨立會做出自己選擇的人。隱隱約約這個譯文也給女性傳達了一個信號,女性需要自己獨立做決定,女性也需要有勇氣自己做決定,做一個獨立的人,而不要再依附于男性,聽從與男性給自己做的所有決定。等待這個詞原本可以用“wait”,但朱虹的譯本中使用了“expect”,朱虹這樣譯更能體現丹葉的期待心情,更加情緒化,更能體現女主人公想見愛人的愿望。
因此我們可以從朱虹的譯文看出來,她把握女主人公的人物心理更加的準確,用詞也很到位,通過閱讀朱虹的譯文,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渴望獨立的女性,一個希望靠自己力量不靠他人幫忙解決問題的女性,但同時她也期盼愛人的陪伴,如文中,她雖然拒絕了,但還是期盼他的到來一樣,體現了大多數女性的情感細膩,譯文中的省略號也更能體現這一點,表明女主人公丹葉對他無盡的希望與等待。
第二:使用創(chuàng)造性的翻譯策略——重讀或者重寫。
例2:
“我結婚了?!迸輪T似乎在乞求了,“晚上我還要演出?!盵4]
“But I am married. I must have an operation now. I must be on stage tonight.”The actress was now begging.[10]
原文中,這個漂亮的女演員已經懷孕了,并且在今天還要做流產手術,但是她還是不得不登臺。在朱虹的翻譯文本中我們可以看見她對這個女主人公的同情。原文中這個女演員是一個高智商、女強人一樣的獨立女性,但是即使如此,我們可以從原文中看出,這位女性幾乎都要向護士乞求做流產手術,原文中有個“幾乎”,然而在朱虹的譯本里,朱虹刪除了這個詞語,她直接譯成“I must have an operation.”因此讀者就更能從譯文中看出生活中女性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朱虹的譯文中揭示了女演員的艱幸,女主人公不能懷孕,她不想失去工作,因為她今晚還要登臺,因此她不得不放棄她的孩子。
由此可以看出,朱虹通過譯文的重寫來讓讀者通過譯文看出并且感受到這個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也能讓讀者感受到女性的無奈,從而引起讀者對男女平等的思考,這種手法有點類似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
3中國特色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優(yōu)點
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雖然有其創(chuàng)新的一面,但也有其很深的局限性,并因此遭受了很多譯者的批判,很多譯者評擊該理論過于重視政治目的,女性主義翻譯家有時候甚至會過于夸大語言,并且干預原文本,這或多或少扭曲了翻譯的真正目的[5]。
而且西方女性主義翻譯家很多時候都會把這種翻譯手段運用在非女性主義文學作品上,造成的結果會使得翻譯和原文大相徑庭。在這一點上,當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傳入中國之后,中國的女性翻譯家對此加以修改,不再和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一樣“激進”,而是采取更溫和委婉的翻譯手法,更加注重的是文中女主人公的內心心理描寫。中國女性主義翻譯家,如朱虹,翻譯著作的時候通常會代入自身進文本之中,來體會文中女主人公真情實感。不同于西方女性主義譯文對原文“忠實”的“離經叛道”,中國的女性主義翻譯家在翻譯之時,雖不“忠實”,但事實上卻更貼近原文文本,因為他們的譯本更能體現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如上文所提及的朱虹譯本中的幾個例子。
4中國特色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局限性
1966年,朱麗葉、米切爾發(fā)表了《婦女:最漫長的革命》,將女性受壓迫的社會機制根源概括為生產、生育、性關系和兒童社會化四大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指出這四大結構是由資本主義制度和男權制度聯合造成的。因此,女性要獲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須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和男權制度[9]。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女性主義本身是一個政治化議題,如上文所說,西方女性主義翻譯家們把翻譯和女性主義聯合起來,就是因為長期以來翻譯被認為和女性一樣,舉個例子,如若用傳統譯論中的男女二元對立來探討,翻譯對原文,就好像女性對男性一樣,一直被人們認為在從屬地位。女性主義翻譯家想通過把這二者結合,形成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讓讀者通過讀譯本感受到女性渴望與男性擁有平等權利的強烈需求,也希望從語言上潛移默化改變人們輕視女性的思想。
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不同翻譯手法,如上文提及的“增補”,在她們進行女性主義翻譯實踐之時,譯者往往在自己的性別立場上加上自己的觀點,“增加前言和腳注”,翻譯者往往用這個方法解釋自己的翻譯策略和目的,“劫持”是指女性主義翻譯家將原文中不符合女性主義的觀點進行挪用或者改寫,甚至會創(chuàng)造新詞、新拼寫、新語法、等手段強調女性人物的身份并且揭露性別歧視[6]。雖然這些手法經常被女權主義內外部指責過于激進,但事實上,運用此種方法,確實會比中國溫和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更容易引起人們對于男女不平等的注意,也能表現出女性主義者們內在的政治需求,畢竟女性主義本身也就是一個政治化議題。而現如今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很難體現出這些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創(chuàng)造之初的宗旨。
造成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與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如此大的差異有以下幾點:(1)中國大多數女性實際上仍舊缺乏自我獨立性,這源于中國有著兩千多年時間的封建歷史。這段封建歷史中,女性一直處于極其低下的地位?!叭龔乃牡隆薄胺蛩缽淖印薄肮∧_”等封建陋習在這段封建歷史中一直存在著,即使近代社會的新文化運動等先進運動大大提高了女性意識,但絕大數女性仍活在男性的隱形統治下[8]。因此這就不難解釋為何西方女性主義翻譯進入中國之后,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會變得如此溫和的原因了,因為即使對于女性翻譯家來說,她們也沒有膽量冒犯以男性為主導的中國翻譯界;(2)中國翻譯界的翻譯手段是“忠實”,比如嚴復的“信 達 雅”,錢鐘書的“化境”或者之后提出的“異化”都圍繞著“忠實”這兩個字。因此在這一點上,與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所倡導的“重寫”完全不同;(3)西方女性作家提出這個理論,是主在倡導語言本身的改變,這一點和中國女性作家不太一樣,中國的女性主義作家更多喜歡塑造一些女性形象來表達女性意識,而不是語言本身[6]。
5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中國未來的發(fā)展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擴展了中國傳統的翻譯觀,強調譯者主體性,原文不再是權威。這使得中國原本的翻譯理論增添了新的視角,開辟了新的思路。但是任何理論都要經受時間與實踐的考驗,尤其對于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更甚,如上文所提到的中國受了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即使到現在,還仍舊有很多女性生活在男性權威的陰影之下。
以國內女性受到家暴的現象舉例,有調查顯示家庭暴力中,婦女遭受毆打占100%,言語辱罵83%,精神虐待23%,性虐待33%。其中,有高達50%的婦女遭受虐待超過二十年,僅僅只有5%的婦女遭受虐待時間在五年以下[7],從這個數據里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婦女在面對家暴的時候選擇了隱忍,家庭暴力也在婦女隱忍之后漸漸擴大。
從家暴的這個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很多婦女即使在思想進步、女性主義發(fā)展迅速的今天,面對丈夫的家暴行為,她們依舊采取了隱忍態(tài)度。因為在她們的思想中,告訴外人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在中國,不僅在家暴方面,很多女性選擇隱忍,在面對父母的重男輕女之時,她們也會隱忍,因為在她的思想中男孩才是以后為父母養(yǎng)老的人,而她們未來要嫁人,是“潑出去的水”,這個思想深受中國的那句老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影響,她們意識不到自己在結婚之后依舊可以孝順父母。更糟糕的是,這些女性嫁人之后,會把她從父母那里接受的“重男輕女”思想傳到下一代。現如今中國社會中的巨額彩禮現象仍然大量存在,仿佛女兒的用途就是為他們的兒子賺取彩禮一樣。以上這些論述闡明了,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進入中國之后面對如此多阻礙的原因,面對新進來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很多女性因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會認為這個思想太過于激進,太過于大逆不道。在她們的思想中,如果倡導女性主義,那就是反人類反社會了,畢竟傳統思想在她們絕大多數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很難拔出,所以即使有女性主義翻譯家,如朱虹,她們也不敢完全照搬西方女性主義理論,有一些甚至并不認同這個理論?,F如今在中國,大多數翻譯者只是對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進行闡述,也就是只是做文獻綜述,并沒有真正的置于中國語境下進行實踐與應用,未來的發(fā)展就更加不樂觀。
筆者認為不妨采用循序漸進的手段,有女性主義思想的中國翻譯者不妨可以先用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手段翻譯含女性主義思想的文本,因為對于讀者來說,當她們閱讀女性主義書籍的時候,本身就更想看見書中所體現出來的女性主義。用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手段來翻譯女性主義書籍,無傷大雅,甚至更貼合原文。面對非女性主義書籍翻譯之時,或許可以先繼續(xù)使用朱虹那種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手段。翻譯時,努力體現原文中女性角色的心理,用更適合的詞匯,來展現原文中女性角色的性格以及語氣態(tài)度,如上文,這樣讀者在閱讀之時,也能更加注重譯者筆下的女性角色,甚至感同身受。
6結語
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和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都有其優(yōu)點和局限性,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發(fā)展之時不妨取長補短,根據中國實際的國情文化采取不同的策略,但是在這個理論發(fā)展之時,不能忘記表達女性主義這一重要的思想,因為這個思想才是這個理論創(chuàng)辦的宗旨。隨著近代女性意識的提高,這個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仍有廣闊的前景。希望通過取長補短,結合中國的文化、科技發(fā)展、推動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中國的研究,從而推動女性主義在中國的逐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翠波.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淺探[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4):60+73.
[2]劉滿蕓.國內女性主義翻譯研究15年(2002—2016):基于CNKI 559篇期刊論文的文獻統計分析[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4):320-327.
[3]郭丹.中國特色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4]陸星兒.今天沒有太陽[M].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5.
[5]張景華.女性主義對傳統譯論的顛覆及其局限性[J].中國翻譯,2004(4):22-27.
[6]李奕.女性主義翻譯觀及其在中國的接受[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40(2):128-129.
[7]李波陽,賈敏.對家暴受虐婦女殺夫案件量刑的實證分析:以某省女子監(jiān)獄24起案例為樣本[J].犯罪研究,2019(5):61-71.
[8]楊司桂.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中國的“旅行”[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3(1):52-56.
[9]孫嘉笠,趙海月.朱麗葉·米切爾女權主義思想探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9(11):244-248.
[10]Zhu Hong.The Serenity of Whiteness:stores by and about Women in Contemporary China[M].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91.
[11]Von Flotow L.Translation and Gender:Translating in the"era of Feminism"[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
(責編: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