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qū)朝陽山社區(qū)幼兒園 高泗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兒童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相互連接。它實質是使幼兒順利進入小學,適應和接受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過渡變化,完成心理和身體上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適宜的幼小銜接可以幫助幼兒完成規(guī)則意識、行為規(guī)范、學習習慣、人際關系等一系列的積極轉變,使幼兒在兩個教育階段的過渡中完成轉換,順利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保持主動專注的學習。
幼小銜接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事情,需要與家庭、小學三方聯(lián)動,才能幫助幼兒身心完成順利銜接,為幼兒終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園充分認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密切與小學、家庭溝通合作,探討幼小銜接的有效經驗和做法,幫助幼兒從心理、習慣、能力等多方面做好準備,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迎接小學生活。
我們開展了“幼小銜接幼兒教師調查”“幼小銜接小學一年級教師調查”“家長參與幼小銜接教育情況的調查”等一系列調查,從幼兒教師、小學一年級教師、家長三個方面歸納出當前幼小銜接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上升到幼兒園、小學、家庭的層面。其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缺乏統(tǒng)一的領導機構,幼兒園與小學教育資源分化,幼兒園與小學教師隊伍差異大、家庭參與度低等。
成立幼小銜接合作共同體,為幼小銜接活動的開展提供組織保障,由幼兒園、學校、家委會三方組成,充分發(fā)揮家委會的作用,通過家長的參與,不斷提升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
幼小銜接合作共同體的領導小組需要組織召開研討會,確定參會時間、地點、參會人員、會議議題,明確本學年幼小銜接工作重點。在大班入學前,我們就組織了由小學校長、分管業(yè)務副校長、教導主任、一年級班主任、幼兒園園長、業(yè)務園長、大班班主任、家委會成員共同參與的研討會,商討制定了“幼兒園與小學聯(lián)合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方案”,確定了聯(lián)合活動內容、時間及具體責任人,對幼兒在大班一年中與小學的銜接活動內容做了具體安排,為接下來的銜接工作理清了思路。
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小學的學習與生活,我們組織開展了觀看小學生升旗、參觀小學活動室、參與小學生社團活動、參觀小學生運動會等活動。
活動前,教師會和幼兒提前做好各項準備,比如組織幼兒談話,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并與同伴交流此次參觀想要了解的內容,用繪畫、圖表的形式記錄下來,帶著自己的問題有重點地參觀,并現(xiàn)場向小學的哥哥姐姐、老師提問,請求他們解答。當幼兒找到了自己問題的答案后都會很開心,激發(fā)了他們對小學的無限向往。
參觀回來后,組織幼兒回憶參觀小學的情景,積極表達自己參觀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收獲,將自己提前設想問題的答案畫下來或者畫出自己的快樂感受,張貼在班級主題墻上和大家分享。
幼兒參觀小學生升旗,激發(fā)了愛國主義情感和渴望早日戴上紅領巾的美好愿望;和小學一年級學生一起上課,懂得了一年級上課時間比幼兒園上課時間要長,上課期間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下課時老師會布置作業(yè);在參與小學生的社團活動時,知道小學生除了上課還有課外活動,理解了“課外活動”就是不同年級的哥哥姐姐可以一起唱歌、跳舞、繪畫、寫書法;在觀看小學生運動會時,發(fā)現(xiàn)小學生們能跑得那么快、跳得那么遠;在小學的圖書室里,發(fā)現(xiàn)有好多好多書,告訴自己上了小學,一定要把每一本都借來讀一讀,讓自己的腦袋里裝很多很多知識;走進小學的科學發(fā)現(xiàn)室,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很多試驗儀器,告訴自己要好好學本領,長大了當個科學家……大班幼兒在一系列的小學活動中,逐漸熟悉了小學生活內容,更加感覺小學生活非常神秘和有趣,期盼早一天成為一名小學生。
作為幼兒園來說,結合“我要上小學了”主題活動的實施,開展語言、藝術、科學、社會、健康五大領域的主題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主題活動中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想辦法解決自己擔心的問題,學會整理書包、制定一日作息計劃,認識小學生學習必備文具,設計制作畢業(yè)紀念冊,合理制定畢業(yè)前的活動計劃和班級畢業(yè)典禮計劃,設計制作邀請卡,請家長來見證自己從幼兒園畢業(yè)的幸福時刻等一系列活動,同時還開展了“我能自己穿衣服、我能進餐不挑食、我能聽話不任性、我能合作做運動”等“好習慣課程”,幫助幼兒從心理、生活、學習等方面做好準備。
作為小學來說,也認識到了課程融合的重要性,在小學低年級增加了許多活動課程,尤其是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幼兒園游戲課程的延續(xù)。課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幫助幼兒順利實現(xiàn)學習狀態(tài)的轉換。
為了做好“幼小銜接”班的教學和研討工作,我們組織小學、幼兒園的教師相互交流。
首先開展互相聽課活動,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老師互相聽課、評課,尋找幼兒園教學和小學教學方法的契合點,達成教學方法的共識。
其次是幼兒園老師親自到小學進行實際教學體驗。中心幼兒園的孫老師就“扮演”過一回小學老師,給一年級的小學生們上了堂數(shù)學課,教的是“認識人民幣”。像這種生活中的數(shù)學,孫老師用的辦法是布置“逛超市”的游戲情景,讓孩子們拿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來購物。在有趣的游戲過程中,孩子們輕松愉快地理解了人民幣的概念,并能靈活運用。孫老師采取了鼓勵的方法,哪個小組做的更好些,就獎勵一顆星星,孩子們都很喜歡孫老師給他們上課,學得高興而且培養(yǎng)了競爭意識。小學一年級的匡老師來幼兒園上課,組織了“9的加減法”教學活動??锢蠋熞膊捎昧擞螒虻姆椒ǎ虒W過程中突出了規(guī)則和紀律的要求,讓幼兒感受到了一年級老師和幼兒園老師教學風格不同。
家長要正確理解幼小銜接的價值,積極參與到幼兒的學習生活當中,感受幼兒的心理變化,為幼兒的小學生活提供最親近的支持。我們邀請教育專家來幼兒園,開展“家園協(xié)同,科學銜接——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專題講座,分別就社會適應準備、學習適應準備、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個方面對大班幼兒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們了解到幼兒入學準備是全面的準備,不僅要在學習能力方面做好準備,而且要發(fā)展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因為它內在影響著幼兒的行為。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家長們逐漸轉變觀念,不再只關注孩子會不會讀拼音、算算術,而是注重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和特點,培養(yǎng)孩子主動性、獨立性、交往能力、規(guī)則意識、任務意識、行為習慣等,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積累感知經驗、發(fā)展基本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非智力品質,鼓勵孩子學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提問、動腦解決。
家長委員會是連接家長和幼兒園的橋梁,它能協(xié)助解決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問題。我們在明確好幼小銜接目標與內容后,召開家長委員會,將最新的理念與方案傳達給家長,進一步豐富家長幼小銜接教育方式、方法。通過家委員會將幼小銜接正確觀念與內容傳遞給更多的家長,并通過家委會收集家長們的疑問,及時與幼兒園領導、教師商討解決方案,及時給家長進行反饋,形成一個動態(tài)、高效的幼小銜接教育機制。
這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孩子們即將離開幼兒園,三年的朝夕相處構成了人生初始最動人的畫面:離別的依惜、升學的驚喜,交織成幼兒離園時復雜的情感。
我們在大班的最后幾周開展了“離園倒計時”“再見了,幼兒園”等主題活動。在這個洋溢著感情色彩的主題里,我們營造溫馨、感人的氛圍,讓幼兒園里原本習以為常的人、事、物在孩子的眼里鮮活起來。幼兒在活動中與幼兒園里的人或物進行有意義的互動:手捧著幼兒園送的小書包,照張精彩的畢業(yè)照,說句感謝的話,許個樸素的心愿……幾分激動,幾許留戀,自在其中。
來一場難忘的畢業(yè)典禮,和家長一起演個童話劇、老師們送上祝福歌舞。正是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幼兒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感激,主動地表達自己對幼兒園的依戀、對老師和小伙伴的不舍,體驗離別的感傷與成長的喜悅,建構和諧的人格。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領取畢業(yè)證,老師們身穿美麗的盛裝,將畢業(yè)證書發(fā)放到每一個孩子手中,家長拉起孩子的手一起走過“成長門”,這一刻孩子心中產生一個幸福的信念:我長大了,我要飛!幼兒園三年來所有美好的回憶,都定格在這一刻,也是在這一刻,孩子們就要升入小學!
經過一個快樂的暑假,9月1號開學了。幼兒園和小學聯(lián)合制定了送大班幼兒升入一年級報到活動方案,為孩子們開始新的生活再送一程。報到當天,幼兒園大班教師早早來到小學門口,與大班幼兒及家長在小學列車前拍張合影,留下燦爛的笑容。大班老師與家長一起拉著孩子的手,走上小學校園的紅地毯,走到夢想墻前,孩子們在幼兒園老師的見證下,摁下自己夢想的手印。幼兒園老師與家長一起將孩子稚嫩的手交到小學一年級教師手中,從此刻起,孩子就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有了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的幸福交接,孩子們對小學的環(huán)境、小學的人漸漸熟悉起來,減少了很多不適應,增加了很多自信,相信很快就能融入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中。
幼小銜接不只是一些表面問題(指家長、一年級教師所關心的問題)的銜接,而需要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教育要求等諸多方面進行銜接;能力、習慣等的培養(yǎng)方面也不僅僅是幾種具體能力的培養(yǎng),而是關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工程,還需要不斷分析現(xiàn)階段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我們將以“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fā)展需要”為研究的基本原則,與小學、家庭加強溝通、統(tǒng)一思想,充分體現(xiàn)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避免幼兒園單方面向小學靠攏、關注知識的提前儲備等錯誤傾向,為孩子平穩(wěn)過渡到小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促進孩子的整體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wěn)過渡,引導孩子自信、健康、快樂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