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成
摘要:青銅峽市文物管理所保存兩塊明代墓志銘,這兩塊墓志銘保存較完整,篆蓋清晰刻著“明驃騎將軍甘涼京英左副總兵都督僉事崑源姜公墓志銘”,另一塊介紹其生平事跡。
關鍵詞:明代;驃騎將軍;姜崑源
一、志蓋及志文
1.墓主,姜崑源,諱名姜河,字禹跡,別號崑源,生于嘉靖己亥年(1539年)二月十二日,病逝于萬歷三十二年(1604)十一月二十日,享年66歲。祖上為湖北武穴人,明洪武年間遷徙到瞿靖。姜崑源率軍平虜,多次因功升陛和賞賜。后賜官歸隱,病疾而終,葬于瞿靖祖塋右側。雖《明史》無傳,但其功績在《明實錄》多處有載。
2.志蓋(長 cm寬cm高cm):篆書“明驃騎將軍甘涼京英左副總兵都督僉事崑源姜公墓志銘”。
3.志文(長 cm寬cm高cm):全文1665個字,蠅頭小楷,字跡清晰,僅有一處毀壞,兩字不能辨認。
二、志文考略
1.祖籍考:從墓志銘可以得出,姜崑源祖上是楚之廣濟縣人,即今湖北武穴人。其先祖跟隨朱元璋起義,因為有功官封百戶,后遷徙到寧夏左屯衛(wèi)瞿靖地區(qū)。寧夏左屯衛(wèi),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屬陜西都司,治所在寧夏城內(今寧夏銀川市),領蔣鼎、陳俊、瞿靖、林皋、邵剛、李俊、王銼、林武馬站等十四堡,瞿靖堡即今青銅峽市瞿靖鎮(zhèn)政府所在地。史載:明洪武九年(1376年),設立寧夏衛(wèi),“徙五方之人實之”,即“屯田戍邊”,姜崑源的祖輩應該是隨著這次遷徙來到了瞿靖。
2.姜崑源少有異相。姜崑源屬晚年得子,生下來一動不動,而且很有權略。到換牙齒的時候,不像一般小孩,整天沒個正行。十幾歲,就以俠義被邊境虜人俘獲,但他們因為忌憚姜崑源的異相將他送回。二十歲,世襲正千戶,統(tǒng)領軍隊不貪士兵錢財,不做愧對良心的事,加倍工作,由此被重用提拔。
3.率軍打仗屢立戰(zhàn)功。姜崑源升任朔州守備后,大敗賊人,使其三年不敢南下牧馬,《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五》載:萬歷三年十二月,以大同朔州守備姜河為狹西行都司僉書。與墓志記載相符。后升任陜西掌印都司,在此期間,因為其平虜有功,而且功績卓著,遭受讒言,姜崑源一度消沉。后經舉薦為寧夏屯田都司,《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二》載:萬歷十一年十月,起原任狹西都司掌印署都指揮僉事姜河為寧夏屯田水利都司。寧夏水利屯田都司是當時寧夏最難當的官,他的軍事才能無法發(fā)揮。于是萬歷十三年,被舉薦為陜西固原標下游記,此事在《明實錄》有記載。因為在固原標下游記職位有良好聲譽,因此,萬歷十四年正月被推薦為花馬池參將(《明實錄》有記載)?;R池即今寧夏鹽池,當時是秋防重地,城墻多年用磚砌沒有完成,姜崑源到任后,選合適時間,采取“摶力勾卒之法”,大戶和有財力的人一概不免,一年時間城成。督府原本欲重用姜崑源,無奈遭人讒言。后被推薦為游記,負責鎮(zhèn)番參將事宜。恰逢韃靼乘寧夏之變[萬歷十七年(1589年)哱拜之亂],姜崑源奇正并用禽斬很多賊人,因功被推薦為肅州參將(《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七十》萬歷二十二年二月)。肅州諸虜非常猖狂,姜崑源在參將任上,俘斬進犯之虜一百余人,收復失地500余里,并建堡設將,此地從此安寧。因為此功,姜崑源升陛為甘州左副總兵(《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九十七》萬歷二十四年,升肅州參將姜河為甘州副總兵)。
4.功成名退。萬歷二十六年,姜崑源上司欲發(fā)動收復松山地區(qū)的戰(zhàn)役,姜崑源因才能被調任涼州左副總兵加都督僉事,賦以松山之役重任。姜崑源不負眾望,大潰賊虜,功高為松山之役最突出者,欲擢升其為神樞營左副總兵都督,但姜崑源力謝不往。從墓志銘記述過程來判斷,松山之役姜崑源“功居最焉”,但由于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賜,因此心底絕望,動了歸隱田園的念頭。歸隱田園后,每日與友結社暢飲,但難掩壯志之心。后病逝。
5.姜崑源祖塋及墓葬。從墓志銘看,姜崑源病逝于萬歷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1604年),于萬歷三十三年七月一日(1605年)葬在瞿靖祖塋右側新修墓道,從死到葬七個多月時間,主要與占卜選擇的吉日有關。
附錄:
明驃騎將軍甘涼京營左副總兵
都督僉事崑源姜公墓志銘
蓋公之為人斤斤者僅許可顧獨首善余云逞余需次入都公觴之郊執(zhí)余手曰子其勉旃功名囗念故人一別而瞻戀劇焉去四秊所余被放歸而公不及見矣其孤道等卜塟有期乃哀哀持幣請與銘諸墓石嗚呼公固今囗剛介人也余愿為之執(zhí)鞭所欣慕焉即不俟為狀亦安忍辤按公姓姜氏諱河字禹跡別號崑源舊為楚之廣濟縣人先世俱不可考有渭者從高皇帝起義兵累功百戶自是而有貴有榮徙寧夏左屯衛(wèi)遂世其官一傳而有英有雄再傳而有春有泰始?功授副千戶蓋雄則公大父泰則公父也配李宜人生漢襲千戶而卒又娶殷宜人迨晚年始生公公生而奇巋有權略甫齠齔即頭角嶄嶄無所不狎侮秊十余?俠故沒入虜虜憚公有異相竟不敢加害送之歸弱冠襲為正千戶統(tǒng)軍不率卒一錢矢心氷孽益務超乘而上之尋用中丞桃源朱公薦陛朔州守備朔為云中要害地每?至公輒身先逆戰(zhàn)賊無不應弦倒守可三載虜不敢南下而牧馬用督府蒲坂王公薦陛甘州行都司僉書砥礪而振邁者復三秊用中丞東掖候公薦陛陜西掌印都司初公之至陜省也諸司?公嘗沒虜岸視之公豪爽修能鋒穎躍出諸司繇是改容遜謝亡不顧影而徤羨者居無何以讒罷歸當是時公勁氣籠霄徘徊杯酒間無所罣胷矣而中丞新蔡張公愛其才特薦之起為寧夏屯田都司寧夏之最煩難者莫屯閫若公為之平賦役均水利剔蠹釐奸諸廢畢舉民到于今屈指才閫必首推公云用督府北海石公薦陛固原標下游擊規(guī)為逈殊令聲籍甚用督府上黨郜公薦陛花馬池參將花馬為督府秋防重地而又甓甃城頻年未底績公至則請便宜行事?lián)涣醋渲创笮站揠⒉坏妹飧σ惠d而城成當事者欲重用公會讒者以單辭中公罷歸未幾錄甃城功用中丞新鄉(xiāng)梁公薦起為游記管鎮(zhèn)番參將事會虜乘寧夏之變壓境而入其勢張甚公奇正并用禽斬過當虜畏公如神用尚書安肅鄭公薦陛肅州參將肅為古酒泉地諸夷雜遝貢道紛穠旹虜愈猖御?劉為甚公慷慨擊揖誓不與此虜俱生乃大捕于龍荒之野初梟之梱柴山俘斬十百級所鹵獲無等再掩之金塔寺復地五百余里建堡設將地方?寧捷
略......
萬歷三十三年歲在乙巳夏五之吉蘭山散吏清和王之翰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