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
[摘要]新課程理念要求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但過度的形式上的“雕飾”使課堂變得日趨臃腫。對教學形式的研究超過了對學科和學生特點的關注,進而影響了教學實效,值得警惕。本文從教師的教學品格、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互動五個方面進行反思,呼喚課堂回歸無痕簡約的本真狀態(tài),展現(xiàn)原生態(tài)課堂的魅力與精彩。
[關鍵詞]政治教學;課改;實效;簡約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5-0175-02
一、緣起:課改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在一個政治培訓班,上,現(xiàn)場播放了全國政治評優(yōu)課一等獎的教學錄像。播放前主持人對教學錄像的來源、參評獎情況只字未提,只讓大家憑著個人的理解對這節(jié)課進行反思,談自己對新課程的本質是如何理解的。結果出人意料,這節(jié)課受到不少的表.揚,被認為是新課程理念的絕美體現(xiàn),但同是這節(jié)課,也遭到了與會人員的不少質疑,理由是容量太大、節(jié)奏太快、表演性太強。我也在反思:評優(yōu)課、公開課難道不能逃脫“作秀”與“繁華”的宿命?就不能上成形式簡約、內蘊豐盈的實效性常態(tài)課?教師在課堂上滿足于:目標一過程一結果評價的一個個局部完滿性,最集中表現(xiàn)在公開課上,當帷幕落下,教師光鮮謝幕,只是不知道能為學生留下什么?
二、追問: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
現(xiàn)在的公開課及課改課往往依托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具備容量大、節(jié)奏快形式新等特點,但卻忽視了多媒體僅僅有輔助作用,過于追求教學工具創(chuàng)新會使課堂越來越繁瑣、臃腫,忽視了學科本身的特點,造成學科特點的流失,而且課前準備階段的大量投入和雕琢對常態(tài)課的借鑒意義不大。更多時候,我們身處的都是一種常態(tài)課堂,那么常態(tài)課的設計怎樣體現(xiàn)學科教學的特色,什么樣的常態(tài)課是學生真正需要的?
前不久的一節(jié)課上,我嘗試借助“議題式教學模式”,圍繞“《流浪地球》如何實現(xiàn)中國科幻電影的逆襲”這一議題,讓學生探究“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從《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成功中找到“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解決了心中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疑惑,并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參與文化創(chuàng)新。這堂課沒有熱鬧的場面,沒有華麗的形式,卻讓學生收獲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許這個例子是對學生“需要什么課堂”的最好回答。
三、困惑:“華麗”課堂背后的問題
常態(tài)課要追求大繁至簡,杜絕“華而不實”。然而,我們經(jīng)??梢钥吹胶芏嗾n堂片面追求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卻忽視了新課程內蘊復雜充盈的本質。
(一)教學設計:形式與內容主次顛倒
比如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時,問題設置形式七一問題背離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過于簡單或復雜,形式化的背后并沒有使問題得到解決。學生合作表面化一說是合作學習卻只“作”不“合”、光“議”不“思”,學生只會“各自為政”。
(二)教學目標:設定與達成“分道揚鑣”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是教學流程的參考。新課標提出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然而,很多教學目標的設計只會照搬參考書,沿用一些過時的套話,多而全卻也虛又繁。到了實施環(huán)節(jié),又拿目標當擺設,使教學目標虛化。其實就核心素養(yǎng)而言,每一節(jié)課應根據(jù)教學內容有所側重,長時期堅持,會動態(tài)地平衡實現(xiàn)整體目標。在制定目標時不應盲目求全,唯有剔除“雕飾”,才能簡明透辟。
(三)教學手段:“熱鬧”與實效難以統(tǒng)一
多媒體的運用,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彰顯了現(xiàn)代科技在文化傳承中的巨大作用。然而,“泛媒體化”的操作,卻讓師生的教學行為成為多媒體的“傀儡”,形式多樣的課件不僅弱化了教師的作用,更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無疑也疏遠了對教材的研讀。課堂不是“先進教育手段的展示會”,應注重多媒體的服務功能,強調課堂效果,不要讓其成為只會做表面功夫的工具。
(四)教學互動:預設與生成無法并舉
不少展示課上:師生嚴格按照事先的設計進行,多課前預設的互動、少課堂生成的互動,教師一呼,學生百應。課堂場面的熱鬧脫離了本真有效的教學互動,難以讓學生產生思維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精彩”轉瞬即逝,教師要允許學生的思維“出軌”,并及時判斷和抓住這個瞬間,在師生互動中收獲“不預約”的精彩,使課前預設的互動和課堂生成的互動相得益彰。
四、探索:本真課堂的真諦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就需要關注人的生命完整、自由成長和自然發(fā)展的本真課堂。該如何建構適合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本真課堂呢?
(一)立本求真的教師:追求自然質樸的教學品格
大繁至簡、大華至樸。倡導簡樸實效的本真課堂,絕不是為了“偷懶”,反而更需要“教師苦練內功,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方能實現(xiàn)。我有幸聽了一些專家的課,他們深厚的學術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讓人佩服。在他們的課上,課堂并不絢麗,但細品又是如此悠長。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彩有序,教學過渡自然流暢,教學語言簡明扼要。
(二)化繁為簡的教程:追求簡約高效的設計風格
1.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構建務實課堂的基礎。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靈魂和根基。議題與子議題的選擇恰當,規(guī)劃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落實教學任務就有了目標,各環(huán)節(jié)的組織結構便逐漸清晰。議題式教學設計就是追求如此境界:以最熟悉的話題設置最真實的情境,帶給學生最富激情的體驗,在完成明確任務中獲得最靈動的生成。
2.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牢牢把握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但對于每堂課的目標制定,不可以“刀切”,而要有所側重,深入挖掘,特別要重視生成靈動課堂的目標預設。
3.用簡樸的教學手段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教師要防止受制于多媒體的現(xiàn)象,不能讓“一晃而過”的PPT代替必要的板書,在議題式教學中,PPT只是情境的襯托,“議中學”才是重點和根本。
4.用真實有效的教學互動實現(xiàn)本真課堂?!敖虒W互動作為一個動態(tài)開放的復雜系統(tǒng),包括師生間的認知互動情感互動人格互動、課前預設和課內生成的互動。”教學互動不應局限于課前的預設,而是要求師生共同探究,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師生本真互動的核心“深人、敞開、接納、分享”。
本真課堂追求的是簡約、質樸,但簡約而不簡單,更不是無為,而是精心設計,是高效整合,是一種教學境界。我們要追尋自然無痕的實效課堂,把自己從繁瑣的教學步驟中解脫出來,讓課堂教學回歸本質,保持一種原生態(tài)美,達到“豪華落盡見本色,鉛華洗卻本無痕”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江蘇省教育科學院.教育精神的理性回歸——2010教育文化論叢[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