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京香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與使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8月內收治的初產婦患者100例,按照隨機篩選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0例,采用常規(guī)產科護理辦法)和實驗組(50例,采用責任制助產護理),分析對比兩組初產婦患者的生產指標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出產婦患者經過責任制助產護理開展之后,生產指標包括總產程時間,產時出血量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等相關數據對比均由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初產婦分娩護理采用責任制助產護理能夠優(yōu)化生產指標,極大地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臨床效果較好,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責任制助產護理;初產婦分娩;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72-01
分娩是大多數女性都需要經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而初產婦更是缺乏相關的分娩經驗,經驗的缺乏有很大可能會導致心理問題出現、分娩過程配合度較差、產時及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等問題,因此初產婦的護理過程需要更好的護理服務[1]。責任制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對產婦進行護理,本文就該護理方式對初產婦的分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展開探討,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8月內收治的初產婦患者100例,按照隨機篩選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0例,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26.2±5.18)歲;實驗組50例,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26.9±5.24)歲。兩組初產婦在年齡一般資料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產科護理方式,內容包括在產婦分娩之前做好相關的常規(guī)檢查、健康知識宣教、待產期宮縮及胎心情況,同時在宮口全開式指導用力與呼吸節(jié)奏,生茶結束之后,嚴密監(jiān)視初產婦體征,及時處理并發(fā)癥。
1.2.2 實驗組 實驗組采用責任制助產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2.1 產前責任制健康宣教 首先對于安排好的產婦,責任護士在其進入產科之后展開積極的交流,首先了解其具體的情況,包括心理、過往產檢情況,針對性的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包括分娩知識、生產技巧包括呼吸與用力方式節(jié)奏等
1.2.2.2 產前責任制心理引導 初產婦沒有生產經驗,對于分娩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壓力,通過交流具體了解目標產婦的心理壓力組成因素,采用語言、動作、娛樂方式等方法引導孕產婦舒緩心情,以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分娩。
1.2.2.3 責任制陪伴分娩 (1)第一產程需要全程陪伴產婦,及時的解決孕婦的負面情況,給予安慰和鼓勵,讓產婦感覺到安全感;在營養(yǎng)準備當中,通過飲食指導產婦進食高熱量且容易消化的食物,為分娩提供足夠的生產能量;(2)第二產程,該產程主要是指導產婦進行合適的呼吸和用力節(jié)奏,糾正產婦的分娩體位,積極觀察產婦的宮縮及胎心等情況,如果產婦疼痛感強烈,則可以采取合適的按摩方式緩解產婦疼痛;(3)第三產程:分娩完成后及時告知產婦新生兒的積極情況,給予語言鼓勵,緩解擔憂情緒,同時嚴格監(jiān)視并發(fā)癥相關情況,一旦出現及時處理。
1.3 療效標準
(1)生產指標:產程時間、產中出血量
(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大出血、痙攣、心臟驟停、新生兒窒息
(3)滿意度:滿意、一般、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護理手段開展之后,實驗組患者的生產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滿意度等數據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論
分娩的方式有多種,但是對于初產婦來說,由于生產知識經驗的缺乏,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會對初產婦帶來心理、生理方面的影響,導致自己與產兒出現并發(fā)癥的可能增加,對于護理人員來說,采用合適的護理方式能夠極大的減少相關問題的出現。
對于常規(guī)護理方式來說,針對分娩過程主要包括健康知識宣教、體征監(jiān)測,應對性處理措施等,在當前的臨床分娩要求中,常規(guī)產科護理方法不夠全面,工作的寬度和深度都不夠,無法完全滿足產婦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實際應用當中對于并發(fā)癥、焦慮抑郁等情況不能做到實質性的避免[2]。
責任制護理則是一種一對一的方式,患者進入到醫(yī)院之后,邊有一名制定的助產人員,整個過程當中,助產人員會對產婦實施高效連續(xù)的護理手段,基本滿足以人為本、高標準、高質量的服務要求[3]。在此護理模式當中,助產人員的職責與工作內容制定較為詳細,在產前、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產后等過程當中,助產人員全面性的圍繞產婦的生理、心理方面等因素開展相關的工作,針對性的解決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保證產婦擁有一個較好的身體素質進行分娩、在分娩過程當中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去調節(jié)自己的護理、用力節(jié)奏、心理狀態(tài)等,最終實現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在本研究當中,實驗組出產婦患者經過責任制助產護理開展之后,生產指標包括總產程時間,產時出血量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等相關數據對比均由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分娩護理采用責任制助產護理能夠優(yōu)化生產指標,極大地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臨床效果較好,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周娜.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27):282-283.
[2]梁爽.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53):238-239.
[3]帥艷荷.分析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36):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