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開學第一課》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2020年,我們遭遇史上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這堂《開學第一課》非同尋常、令人難忘!在這堂特殊的“第一課”上,老師、家長能從中獲得哪些教育智慧?一起來看看!
教會孩子熱愛生命、敬畏生命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鐘南山結合個人成長經(jīng)歷和真實感悟,講述自己在戰(zhàn)火中出生、在父母影響下學醫(yī)從醫(y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疫情發(fā)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激勵年輕一代熱愛生命、敬畏生命。
疫情讓我們每個人都重新認識了生命和健康。
告訴孩子,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生命何曾只屬于自己。父母至親、同學摯友、同胞兄弟,都是生命的重要部分。熱愛自己的生命就是把愛給自己和周邊的人。
和孩子一起過好每一天,珍惜身邊人。健康是生命的根基,鍛煉是健康的源泉。教會孩子熱愛生命、加強鍛煉,擁有健康的身體,應該是最重要的人生主題。
告訴孩子強健體魄,才能實現(xiàn)理想,報效祖國
在《開學第一課》現(xiàn)場,年過八十依然身形矯健的鐘南山,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健身之道。他號召大家要從小注意鍛煉,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從而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報效祖國,為社會做出貢獻。
運動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所有的智力發(fā)展、心理發(fā)展其實都是建立在身體發(fā)展的基礎上。
當孩子的運動能力越強,他的智力和心理能力發(fā)展往往都不會弱。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培養(yǎng)孩子的運動習慣,擁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品質
張定宇,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院長,也是一個漸凍癥患者。從武漢疫情阻擊戰(zhàn)打響的那一刻起,張定宇就拖著蹣跚的腳步,日夜奮戰(zhàn)在一線。
雖然身患漸凍癥,雙腿正漸漸萎縮,但他內心的力量卻不容置疑?!拔抑酪院笞约簳窃鯓?,所以我反而不害怕它了,我現(xiàn)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盡量享受我的生活、享受我的工作,我努力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當談到生命的意義時,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以一種堅強樂觀、不屈不撓的態(tài)度說:“生命就是我們要珍惜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p>
積極樂觀,是一種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精神,不需要豐厚的物質條件,不需要出色的家庭背景,需要的是家長、老師引導孩子看到事物積極的那一面,轉變看待事物的角度。
請告訴孩子,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拔覀冊囋嚢伞边@五個字簡單而有力量,能鼓勵孩子面對困難不斷嘗試,即使失敗了也沒關系,讓孩子發(fā)現(xiàn)更多可能。
孩子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yī)生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眾進行防疫知識普及,深受網(wǎng)友歡迎。
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張文宏用生動可感的語言,結合簡潔直觀的動畫,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上了既科學又實用的十大“少年兒童衛(wèi)生健康寶典”:戴口罩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洗手要像做作業(yè)一樣認真;打噴嚏、咳嗽要用紙巾或胳膊肘擋住嘴;聚餐用公筷,餐具不混用;不摸來路不明的小動物,手臟不要摸自己;早餐要吃好,多吃高蛋白;不過度用眼,眼睛累了多遠眺;堅持鍛煉,保持合理體重;每天睡足一個香甜的好覺;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徹底結束,提高免疫力、保持好的身體狀態(tài)才是一切的本錢,才是學習的根本。從現(xiàn)在開始,幫助孩子養(yǎng)成早睡習慣,做一個不熬夜、擁有健康身心的人。
此外,老師、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點愛心,多鼓勵孩子,主動走進他們的世界,給予孩子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幫助孩子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培養(yǎng)孩子腳踏實地刻苦鉆研的學習態(tài)度
人類和病毒的戰(zhàn)斗史證明,只要我們能夠真正掌握病毒的信息,跟蹤它的傳播足跡,破解它侵害人體的秘密,找到克制病毒的武器,那病毒就不再那么可怕了。這就是科學的力量。
今年抗擊新冠疫情,武漢火神山醫(yī)院、雷神山醫(yī)院在建設中就利用了北斗精確的測量技術、廣泛的信號覆蓋特性,為醫(yī)院的建設贏得了時間,為醫(yī)護人員搶救病人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科技水平的發(fā)展,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有北斗這樣的國之重器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安心,也正因為科學帶給我們無限可能,未來的生活才會更加多姿多彩。
孩子要胸懷理想,這理想要高、要遠,而指向理想的每一步,是當下我們做的每件小事。是按時作息、是鍛煉身體;是認真聽課、是完成作業(yè);是做好家務、是孝敬父母……
同時,家長可以坦誠地告訴孩子,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不夠深,很多東西都有待進一步探索。循循善誘,能激發(fā)孩子對自然、對科學的好奇心。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提升自己的健康意識,提升公共衛(wèi)生意識。從自身做起,用科學的力量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搏擊更大的風浪,去無限接近以至于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
團結協(xié)作是孩子戰(zhàn)勝困難最有力的武器
除夕之夜抵達武漢的醫(yī)療隊、馳援一線的醫(yī)護工作者們、堅守在崗位的外賣小哥、深夜唱響國歌的普通市民、一份份送到醫(yī)院的外賣、一次次慷慨的獻血、全國人民的守望相助……
逆境面前,我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全國人民群眾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詮釋了何為熱血,何為萬眾一心!
這次疫情,沒有團結協(xié)作,湖北獨靠自身醫(yī)療系統(tǒng)難以收治如此多患者;沒有團結協(xié)作,雷神山醫(yī)院、火神山醫(yī)院的“奇跡”將是天方夜譚;沒有團結協(xié)作,可能導致疫情防控功虧一簣。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社會,沒有一個國家會孤立地發(fā)展,任何一個成功的人,也都有一支龐大的團隊作為堅強的后盾。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絕不僅僅是學會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學會團結協(xié)作,借助更多人的力量,解決問題,達到目標。
讓孩子做一個負責任、有擔當?shù)娜?/p>
在2020年《開學第一課》中,陳薇院士通過“云課堂”的方式給孩子們分享了關于疫苗的誕生故事和知識,并講述了她與團隊在前線和病毒作戰(zhàn)的經(jīng)歷。
作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之一,早在1月26日農(nóng)歷大年初二,陳薇就已帶領團隊進駐武漢。
陳薇常對戰(zhàn)友說:“在生物防控的戰(zhàn)場上,我們是一線中的一線!”在頻繁接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職業(yè)危險面前,陳薇從未退縮,始終堅守陣地,毫無怨言地承擔科研工作者的責任。
疫情之下,責任之上,很多人依然默默堅守崗位,他們口中所說的“都是分內事”,其實就是責任,就是擔當。責任就是做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他律,也是自律;擔當是敢于承擔責任,關鍵時刻敢挑擔子,責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諉,不退縮。
一個人沒有擔當,就沒有“骨頭”;一個人不懂得承擔責任,就永遠不會長大。
也許,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做英雄的機會,但每個孩子都應該且必須做一個負責任、有擔當?shù)娜?。我們的孩子只有懂得責任與擔當,“大家”與“小家”,才有了希望。
讓孩子學會堅韌、獨立
2020年3月1日的《新聞聯(lián)播》播出了這樣一則消息:“在武昌方艙醫(yī)院里,有一位患新冠肺炎的高三女孩。在艙內治療的這些日子里,她每天堅持學習,備戰(zhàn)高考,她說她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p>
女孩名叫付巧,是武漢市第三十九中的一名高三畢業(yè)生。臨近高考,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改變了付巧原本的學習節(jié)奏與生活軌跡,然而她卻并沒有就此泄氣,相反,面對殘酷的疫情,她內心的堅韌感動著每一個人。
孩子不會“一夜長大”,而聰明的家長懂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在可控的范圍內“試錯”,通過看似簡單的“挫折教育”,逐漸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堅毅力,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獨立。
成長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熬過了艱難困苦和坎坷挫折,才能看到最美好的風景。
“少年強,則國強”,面對困難不服輸?shù)那啻鹤蠲利?,向著夢想高歌前行的堅韌腳步,才最動人。
“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煉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這堂《開學第一課》帶給我們感動、反思、叩問、希望,同時告訴孩子們當時代召喚,希望他們能挺身而出綻放屬于他們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