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彤 王晶晶 王詩琴 任若瀾
摘要:隨著三維技術在虛擬現(xiàn)實等領域的遍及運用,引起教育領域地逐步關注。本文結合MAYA三維動畫教學,對實驗過程進行模擬,分析并總結其優(yōu)勢。以物理學科——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恒實驗為例,展現(xiàn)MAYA三維動畫在教學的應用,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Maya建模;物理實驗;信息技術;動量守恒;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9-0169-01
1?引言
與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不一樣的是,在當今現(xiàn)代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下,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也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生長,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也說明,目前我們現(xiàn)在教育技術學領域需要側重的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如何將兩者更加完美地運用到現(xiàn)實課堂中去、如何在兩者的有機配合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與預期。隨著三維技術的興起,虛擬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其直觀性、具象化等特點,為教育者提供了可交互的學習方式,提高了教與學的質(zhì)量。
2?MAYA三維動畫在高中物理教學的優(yōu)勢
2.1降低成本和資源,打破時空界限。對于學校,大量的實驗設備投資較為困難,設備重復利用,老舊等缺點可見。同時實驗場所固定,操作普適性低。而使用三維軟件制作實驗,資源占比少,操作精確,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資源,打破了時空界限。
2.2脫離傳統(tǒng)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傳統(tǒng)教學主要以平面展示和少量實驗為主,在學習過程中,教學形式枯燥,學生理解困難。而Maya三維動畫能直觀、形象地對物理實驗進行模擬教學,增強學生感官性。將學生學習中基于三維例如化合物分子的結構、物理碰撞等相關知識立體化,豐富了教學的展示方式,給予更強的交互感官。
2.3縮小實驗誤差,提高學習效率。實驗過程中由于不可控因素,導致出現(xiàn)誤差。學生得不到正確結果,理解錯誤。通過借助三維軟件,排除實驗的不穩(wěn)定性,加深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3?應用展示——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恒實驗
3.1創(chuàng)建物理情景。在學校真實環(huán)境中,存在大班教學,空氣阻力及器材問題,所以緊跟計算機時代的步伐并發(fā)揮其在教育領域的優(yōu)勢,運用建模動畫一步步展示零誤差實驗,有利于學生熟悉實驗步驟和記錄數(shù)據(jù),避免數(shù)據(jù)的誤差。
3.2教學動畫制作步驟。
(1)分析實驗。在碰撞中的動量守恒實驗中:
所需模型:大小相同的兩小球和一個斜面。分析主體對象的運動過程,確定主動對象在運動過程中的關鍵位置。小球a為主體運動物體,小球b為被動運動物體。
(2)實驗制作。
A.模型制作:
利用旋轉(zhuǎn),縮放功能制作斜面。通過復制得到相同的小球。利用移動工具,將小球放置在斜面上。
B.動畫制作:
首先創(chuàng)建曲線中的EP曲線,順勢做出一條弧線,即為小球b的運動軌跡。之后,選中主體小球b,按shift鍵加選曲線。
選中子選項連接到運動路徑,完成小球b的動畫。
選中小球a,按照上述操作完成小球a路徑的設置,但設置出的動畫無法滿足小球a,b相撞的動畫效果,為解決這一問題,需固定物體在這一個時間點上的所有屬性。移動時間軸,設置幀數(shù),鎖定創(chuàng)建一個“關鍵幀”。按類似方法創(chuàng)建其它“關鍵幀”。
MAYA自動填充兩個相鄰關鍵幀,讓畫面均勻的從上一個幀變化到第二個幀。在設置時,控制小球a和小球b兩者相撞的時間,在速度編輯器中調(diào)整運動速度。得到圖一所示:
(3)增添效果。
指定材質(zhì)添加效果:鼠標右鍵選中物體給定的blinn材質(zhì)?;蛘咴阡秩緦υ捒蛑羞xhypershade,進行設置。
設置攝像機鏡頭:創(chuàng)建兩點攝像機。選中目標面板,設置沿著選擇對象觀看完成鏡頭運動。同時通過使用“關鍵幀”設置來完成鏡頭轉(zhuǎn)換。
最后對場景進行渲染。通過“窗口”→“渲染編輯器” →“渲染設置”,設置動畫文件的格式等。
(4)后期設置。播放動畫,確定制作過程無誤,點擊保存文件,導出制作的動畫即可。
3.3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將a球從斜面上的某一固定點處由靜止開始滾下,同時讓B球在斜面末端的靜止。之后a球從原來的位置由靜止下落,和b球發(fā)生碰撞,記錄下運動位置。a球質(zhì)量為20g,b球質(zhì)量為10g。
(1)實驗原理:在水平面方向上,兩小球發(fā)生正碰,合外力為0是滿足動量守恒定律。
m1V1=m1VA+m2V2
兩小球碰撞實驗過程中作平拋運動,初速度運用水平射程來表示:
OP——入射小球碰前的水平射程
OM——入射小球碰后的水平射程
ON——被碰小球碰后水平射程
(2)注意事項:
斜槽末端要水平
每次小球下滑要從同一高度靜止下滑,保證對心碰撞
(3)數(shù)據(jù)表:
通過對小球a,b進行三次碰撞實驗操作,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一所示。
(4)數(shù)據(jù)分析:在實驗過程中,a球拋出點在斜面任意一處,b球在斜面頂端,最終要驗證的關系式是:m1·OM+m2·(ON-2r)=m1·op
即驗證得出表達式:m1·OP=m1·OM+m2·ON
4?總結
隨著三維交互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張,教育領域作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應用三維技術結合實驗教學是一種更加雙贏的方式,為了更好的適應時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提高,培養(yǎng)善思勤思的思維能力,將三維建模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努力探索更有效率的教學方法和新思路,使物理實驗與教學內(nèi)容更緊密的交互融合。
參考文獻:
[1]李建榮,孔素真.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實驗室,2014(6):98-101
[2]許微,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09(2):279-280.
作者簡介:黃若彤(2001--)女,湖北仙桃人,本科生,湖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數(shù)字媒體技術學生,研究方向三維游戲
通訊作者:王晶晶(1989--),女,湖北黃石人,博士,湖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學,新型功能材料的設計與合成
其他作者:王詩琴(1999--)女,湖北天門人,本科生,湖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數(shù)字媒體技術學生,研究方向影視后期
任若瀾(2000--)女,湖北襄陽人,本科生,湖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數(shù)字媒體技術學生,研究方向微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