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榮芳
摘 要:一直以來,教師都是教學活動中具有主導型的角色,尤其是小學階段,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在小學階段重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一生發(fā)展來說都具有積極的引導性意義。期間,老師的人格魅力無疑成為了對于學生的一大影響因素,因此老師通過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長期性的引導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本文主要圍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教師人格魅力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 教師人格魅力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教學方式,具有較為明顯的滲透性和引導性特征,能夠通過教師的語言甚至是動作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從中獲得心靈上的指引與啟發(fā),促進學生人格的形成,并以老師優(yōu)秀的人格作為發(fā)展方向。而在這一條件下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信服力和引導力,能夠讓學生一邊接受來自于老師的心理引導,一邊受老師良好人格魅力的潛在引導,對于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來說大有裨益。
1 教師在日常中要做好示范作用
示范指的是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模范,讓學生產(chǎn)生敬愛心理和效仿心理,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心理的引導,并讓學生獲得心靈上的鼓舞。而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和在?;顒又袨閷W生展露出最好的一面,做學生最優(yōu)秀的榜樣,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示范效果。良好示范不僅僅可以在課堂中表現(xiàn),也可以在日?;顒又袨閷W生做好榜樣,如教室及校園中的紙條、塑料袋等垃圾,在路過時可以隨手撿起來放到垃圾袋或垃圾箱,這些行為看似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對于學生來說卻是非常有效的引導和鼓舞。此外,小學語文中也有許多資源可以充分利用,如《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老師也可以在植樹節(jié)時帶領學生在校園中或校外植樹,而這時老師便要發(fā)揮好示范作用,不僅能活躍植樹活動的氣氛,還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植樹活動中。
2 融合教師的關懷,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的一種評斷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機制過于“生硬”,只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指標,這顯然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也可能會對學生的心理帶來不利影響,經(jīng)常會有學生只是考試一時失利卻要遭受批評,極大的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學評價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首要的任務便是靈活轉(zhuǎn)變評價指標,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與在校表現(xiàn)中存在的不足,而非單純學習上存在的不足,同時與傳統(tǒng)評價機制最大的區(qū)別便在于評價更為靈活,與學生的互動反饋也由原本的進步鼓勵嘉獎,成績不理想便批評轉(zhuǎn)變?yōu)橐怨膭顬橹?,學生學習進步鼓勵其繼續(xù)保持、揚長避短,學習存在問題則鼓勵學生重拾信心,幫助學生明確不足,鼓勵學生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而在此期間,老師的人文關懷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不乏有學生原本學習表現(xiàn)良好卻由于種種因素而不斷下滑,進而影響其自信心,對于這類學生老師需要重點幫助其提高學習自信,并幫助學生擺正學習心態(tài)和方法,讓學生在老師的鼓勵與指引下不斷進步。對于原本學習態(tài)度不佳,學習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老師也要給予人文關懷,與評價機制結合,對學生進行鼓勵,提高學生的上進心,并通過靈活的評價機制為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設立不同的“評價標準線”只要學生在學習成績、態(tài)度、方法、日常表現(xiàn)等方面能夠進步,都可以進行表揚。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與教師的關懷,能夠最大程度上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厭學心理、畏難心理等,同時對于一些受家庭因素影響的學生更要著重關懷[1]。
3 通過學習意識激勵學生
學習意識是主動進行學習的驅(qū)動力,而這種驅(qū)動力對于學生來說是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關鍵,但學習意識不僅是需要學生具備的學習條件,更是老師自身人格魅力所需要的一項特質(zhì)。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使得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老師們不僅要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還要樹立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意識,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這不僅能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文學修養(yǎng),塑造更為完美的人格,同時也能夠有效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激勵。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隱性地為學生“透露”老師也在不斷學習的認知,如在教學四年級課文《將心比心》時,便可以適當拓展一下教學內(nèi)容,比方說“最近老師在閱讀《論語》時,也讀到過一句和我們這篇文章非常相像的內(nèi)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學生在學習《將心比心》時已經(jīng)有了思想感知基礎,因此在理解時難度會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是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深化,讓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將心比心,此外也是一種暗示,暗示老師自己也在不斷閱讀與學習,從而進一步深化教師在學生心中學識淵博的認知,并產(chǎn)生學習上的激勵效果[2]。
4 結語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教師自身的內(nèi)心,因此人格魅力的形成首要的條件便是要具備積極正向的教育態(tài)度和理念,同時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的人格魅力。為學生做好榜樣、給予關懷、與學生溝通交流都是發(fā)揮教師人格魅力的形式,同時也是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振麗.提高教師人格魅力的策略思考[J].《青年時代》,2014(18):87-87.
[2] 吳德順.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