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彤
讀《品中國文人》有感
文人,一個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當今的許多作家,根本稱不上文人,最后的文人,是已經(jīng)過世的“最后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先生。但我所說的文人,并不是指汪曾祺先生,而是指古代的文人們——《品中國文人》里的文人們。
不是科普書,卻勝似科普書。《品中國文人》它有著科普性質(zhì),不過它告訴我們的不是科學常識,而是讓我們在文人大家們之間暢游,了解他們的生平,知道他們的故事。
不是教科書,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镀分袊娜恕匪且幌盗械臅?,不可能列入必讀篇目,但是它的內(nèi)容卻一點都不亞于任何一本推薦書目?;蛟S四大名著的經(jīng)典性不可超越的,但是其中的內(nèi)容,確實可以被別的書目超越,《品中國文人》就是這樣一本書。
不是小說,可讀性卻與小說不相上下。說實話,第一次拿到 《品中國文人》的時候,我真的以為它的內(nèi)容會是像散文選或者文言文大全那樣的書,但是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我錯了,它不是文言文,不是散文選,而是一個個文人的生平故事。它有著易懂的語言,讀起來根本不會覺得乏味,甚至還會被它深深地吸引。里面的故事,離奇程度堪比小說,但它能給我們遠比小說多的多的知識!
《品中國文人》是一本好書,好到上課看,老師都不會收! 還記得在晚自習的時候,作業(yè)都做得差不多了,四周的同學大都在看小說,什么《盜墓筆記》,什么《重啟人》,什么《知更鳥女孩》……我默默地拿出了 《品中國文人》,一開始還只敢在課桌底下看,看著看著就膽子大了。那個時候,我好像在陪著李賀一起去趕考,和他一起騎著驢,胸有成竹地踏入考場,在他因為避父諱而落榜時一起借酒澆愁……一只手伸了過來,我立馬從神游中驚醒,尷尬地望著老師,胸腔里碰碰直響。老師把書翻到封面,看了一眼,然后又還給了我,說:“書是好書,不過現(xiàn)在應該做作業(yè)啊!”說完,老師拿著從旁邊收來的《重啟人》走了……
作為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對文人們有著些許敬畏,看著文人們的文章,再看看自己的作文……一個天,一個地……
《品中國文人》可以作為我們寫作的完美素材。 文人們的故事,可以改編成小說,改編成散文,雜記,文人的經(jīng)歷,可以作為素材,用在議論文里……
《品中國文人》真的是一部好書,它讓我們和文人們零距離接觸,與他們一起舞蹈,奏響一曲宏大的生命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