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建 馬曉嵐 周霞
摘 要:本文針對農村小學生親子教育重要性的問題,分析了良好的親子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提出了在農村家庭親子教育具體做法,強調了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都會受到三方面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三方面在不同的階段對我們的身心有著不同的影響,無論哪一方面出現(xiàn)偏差,都不可能培養(yǎng)岀人格完善的人才來。
關鍵詞:農村;親子教育;語言;人際關系;心理健康
親子教育乃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個發(fā)生在學校的、社會的不良行為,追溯根源,都能在家庭里找到答案”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家庭對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我相信,大家在現(xiàn)實中都有一個共識,什么樣的家庭成就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心理學家也普遍認為,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因此做好新時代的親子教育工作,意義重大。
一、對孩子語言發(fā)展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在語言方面。孩子從呀呀學語的到開口說話,都是在父母的引導下完成的。語言是人類進行交流與思維的工具,良好的語言能力不僅是孩子日后與他人溝通感情、交流思想、進行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學習、進行抽象思維與邏輯推理的重要工具。因此,父母與孩子的語言交流是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助力,對孩子日后的智力發(fā)展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獨立健全的人格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良好的品性和人格,除了少部分的先天攜帶,是需要后天培養(yǎng)塑造的。沒有良好性格和高尚品格的人是注定難于成事的。有民諺說:“三歲看老”,即是告訴我們,人類人格的形成關鍵期是在幼年,又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比烁褚坏_立定型就十分難于改變。這就對年輕的父母們提出了挑戰(zhàn)。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呢?融洽的親子關系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基礎。親子關系是每個人來到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系,它對每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所以說,家是孩子良好人格養(yǎng)成的搖籃,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基礎。
二、對孩子社會人際關系的影響
孩子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中感受到安全,信任、溫馨,這是嬰兒良好情緒發(fā)展的必備條件,奠定孩子今后與他人良好適應的基礎。如果親子關系不和諧或常被家長冷酷對待,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huán)境持懷疑態(tài)度,容易膽小、自卑、孤獨,不愿探索新鮮事物,常常以攻擊行為發(fā)泄自己的情緒,不懂得愛也不會去愛別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不易信任別人。大量事實充分表明,缺乏母愛的孩子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在社會人際關系方面都得不到較好的發(fā)展。此外,生活中父母引導孩子察言觀色、同理其它人的感受、體察別人的需要,也有助于未來人際關系的經營。
三、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三個最基本的因素:愛,自信心,安全感。如果一個人的愛,自信心和安全感都比較足夠的話,這個人的心理是比較健康的,內心就會比較強大,比較容易獲得幸福感,遇到再大的人生挫折,也不會就此沉淪,振作不起來。良好的親子關系能夠讓孩子獲得幸福感。
1.良好的親子關系,夫妻之間,父母親與孩子之間,充滿著愛的流動的話,那么,這個孩子心里就充滿著愛和溫暖。他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著愛和溫暖的世界,他也能夠從父親和母親的相處中學會如何去愛別人。長大后,他就是一個有愛的人;如果夫妻之間關系不好,沒有愛的流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缺少關愛和支持的話,那么,孩子在愛的方面就會有缺失。他會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愛的,冷漠的世界。
2.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給予足夠的關注(注意,不是過度的關注),讓孩子感受到了被需要,被重視的感覺,讓孩子在家庭系統(tǒng)中有明確的身份和定位;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肯定,贊美,鼓勵和支持。在這個良好的親子關系中長大的孩子,會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心;如果父母過度關注孩子,確實也能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但是,過度的關注會帶來孩子在家庭中定位錯誤的問題。錯誤的定位通常是,孩子因為父母,爺爺奶奶的過度關注,認為自己是家庭中最最重要的部分,這就是熊孩子產生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對孩子缺乏關注,讓孩子沒有感受到被需要和被重視的感覺,就難以讓孩子構建足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良好的親子關系,就是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多贊美,表揚,鼓勵和支持,這也能很好的讓孩子構建自己的自信心;不良的親子關系,總是充滿了批評,否定,責罵等負面的狀況,孩子就很難構建自己的自信心了。
3.良好的親子關系,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和諧相處,能夠讓孩子構建足夠的安全感。在這里要特別提一下,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父親(很多情況下是父親,因為在一個家庭來說,通常父親是比較強勢的。但是,有些家庭,母親比較強勢,這個時候,安全感的來源就是強勢的母親了)。在孩子的心中,父親是無所不能的超人,沒有什么事情是父親解決不了的。所以,如果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跟父親的關系好,那么孩子就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如果親子關系不好,孩子與父親關系不好(即便是關系不好,但父親在孩子眼里仍然是無所不能的存在),那么,孩子就很難構建足夠的安全感了。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很多的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自控力是很弱的,對是非的辨別能力也很模糊,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生活,比孩子孤軍作戰(zhàn)要效果良好,比如,你想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每天家長抽出一小部分的時間,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在長時間的堅持下,孩子不僅掌握了知識,家長也能從中獲得不少的育兒經驗,并促進了親子交流,孩子的良好習慣也逐漸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對博物館系列親子活動中家長認知的調研.《科普研究》.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2016年2期.羅德燕.
[2]淺談《指南》背景下如何開展親子活動.《亞太教育》.2015年15期.金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