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照歡
【摘要】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何用好“尖子生”,發(fā)揮“尖子生”的作用來提升教學效果是每位教師在思考的問題。教師結合學生差異因材施教,重視“尖子生”的培養(yǎng),讓其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等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為建設高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 差距 尖子生 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2-183-010
學生因為家庭背景、教育方式、社會條件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學習基礎差距,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在信息技術課學習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因此,教師在對學生實施素質(zhì)教育時,還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尊重不同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承認學生自身特點和基礎差距。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展開合作性學習、分組學習和分層學習,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師要發(fā)揮“尖子生”在課堂中的積極作用才能建立起高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共同進步和發(fā)展。
一、了解學生,確定信息技術“尖子生”
信息技術“尖子生”不全是各學科文化知識掌握全面,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一般是實踐操作動手能力強、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掌握全面、能夠在固定時間內(nèi)較好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學生。而且,還能夠在自身具備一定能力的基礎上,協(xié)助老師去輔助和引導那些基礎薄弱,不善于動手操作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承擔起對學困生進行幫扶作用責任的學生。
教師可以通過調(diào)查,理論和操作技能的測試將學生進行分層處理。第一層為“尖子生”,他們對信息技術感興趣,學習較自覺,理解接受能力強,樂于助人,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第二層為中等生,會信息技術的簡單操作,理解接受能力較好,但學習上很努力;第三層為學困生,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信息技術基礎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較差或是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
二、用好“尖子生”,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
信息技術教學的上機操作是教學的基礎形式和手段?,F(xiàn)在有很多學生因為上機操作能力薄弱,或者操作技術掌握不全面,無法在固定時間內(nèi)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使得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效果不斷下降。如何解決好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問題,是當今信息技術課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而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踐能力薄弱的學生較多,而教師只有一個,無法在同一時間對所有需要輔助的學生進行引導,降低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不利于教師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師確定合適的“尖子生”后,按照分層情況安排學生的座位,使每組都有“尖子生”作為本組的“小老師”。教師把小組的隨堂學習情況評價交由“小老師”登記,課后老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并作相應的調(diào)整?!凹庾由币孕〗M為單位為師生服務,達到高效課堂教學、學習的目的。
“尖子生”幫扶學困生的目的是通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互幫互助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這種“師生”關系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xù)到課后,這樣大大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發(fā)揮“尖子生”的作用,讓“尖子生”成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得力助手,對學生提出的學習問題,“尖子生”會幫你巡視指導,同時也做一些學習效果檢查、成績登記等組織管理工作。教師就不會被學生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而忙得焦得爛額,就可以騰出時間去巡查了解更多同學的學習情況。另外,教師給“尖子生”幫扶任務了,也可以避免“尖子生”完成學習任務后受到其它不利因素的影響,課堂上無事可做或者去玩游戲等做出課堂學習以外的事情,反而干擾了學困生的學習,影響了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三、重視培養(yǎng)“尖子生”
在培養(yǎng)“尖子生”方面,教師要選取適當?shù)姆椒?。首先,教師要依?jù)“尖子生”和平常學生之間的不同,讓“尖子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不但要根據(jù)全體學生設計相關教學內(nèi)容,還要給“尖子生”設計更有高度的教學目標?!凹庾由睍浞职l(fā)揮自身的作用和能力,不斷研究和分析,解決教師布置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減少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面向全體任務時分心現(xiàn)象,還能夠激發(fā)尖子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課外興趣班,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內(nèi)容有一個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尖子生”在課堂輔導學困生時才會得心應手,自信從容,并與學困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競賽,在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完成一項作品時,渴望得到他人的贊賞和鼓勵。所以,學校要為學生舉辦相關作品展和知識競賽,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將自己設計的作品呈現(xiàn)在比賽中,提升學習興趣和動力。
四、因材施教,培養(yǎng)更多的“尖子生”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尖子生”的價值和作用,在“尖子生”的帶動下提升全體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教師還要因材施教,積極激勵學困生的學習,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和嘗試成為“尖子生”。教師在學生提供展覽作品平臺時,要引導學生能夠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學生的作品。展示小組作品時,不但是向?qū)W生介紹作品結構,還要將小組創(chuàng)作過程和思路進行闡述和說明,展現(xiàn)出不同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提升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作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成為“尖子生”的欲望。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變化,及時解決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學生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和喜悅,能夠成為學生朝著“尖子生”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從而提升全體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孫瑩.提升音樂表演專業(yè)尖子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對策與研究[J].赤子, 2016(1):79-79.
[2]郭振平.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尖子生的培養(yǎng)措施[J].軟件:電子版, 2015(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