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薩爾王傳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藏族的一部偉大英雄神話故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一部史詩,被譽為古代藏族社會的“百科全書”。本文用觀察和比較法分析和探討了對這樣一部史詩巨著進行影視改編的可行度和藝術價值的轉換,以及“忠實”與“創(chuàng)造”的處理方式。
關鍵詞:?劇本改編;史詩;格薩爾王傳;“忠實”與“創(chuàng)造”
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能被完美地打造成影視劇本并搬上熒幕,劇本的選擇有它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歷史悠久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不僅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而且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認識價值,對古代藏族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作了生動而真實的描繪,給人很強的感官沖擊力。
一、《格薩爾王傳》藝術價值的轉換
格薩爾王傳不是純粹的文學作品,像荷馬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一樣,是一種傳統(tǒng)英雄史詩。當然它跟其他史詩一樣一定是某個歷史階段的真實人物和生活的寫照,只是后來慢慢被神化,而后又經(jīng)過文學藝術加工,最終形成如今的作品。它實際上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民族滄桑變遷史的巨型畫像,主要涉及藏民族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宗教、藝術、軍事等領域,深刻反映了藏族幾千年的璀璨文明史。
《格薩爾王傳》主要是以“藝人”說唱的形式流傳于世,說到底是一種語言藝術。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關系的揭示,大至千軍萬馬的廝殺場面,小到人物手中的一件武器;大至各國各部落的山河城池,小到人物的衣物裝飾,通過這種說唱方式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例如對人物肖像的描寫有:“我臉白猶如皓月升,皓月凌空皎皎明,烏黑的頭發(fā)閃閃發(fā)亮,松石寶冠映臉紅;珍珠花鬟在發(fā)間,瑪瑙纓絡佩滿胸,白綾絲帶隨風飄,好像仙女離天宮……”僅用幾句話就把一個人物的形象描寫的淋漓盡致、躍然紙上。這種能給人的感官帶來巨大沖擊力的作品都應當具備被改編成劇本的基本特質。眾所周知,《格薩爾王傳》不僅是詩的寶庫,更是樂曲的寶庫,它擁有成千上萬支曲調,紛繁多彩的曲名尤其讓人眼前一亮,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成為重要的音樂現(xiàn)象。樂曲隨故事情節(jié)的轉換而改變,重在反映人物個性,塑造人物形象,達到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音樂的完美結合。劇本改編除了涉及時空串聯(lián)和語言轉換以外,音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視中的音樂主要以兩種方式呈現(xiàn),即主題音樂和場景音樂?!耙魳肥黔h(huán)境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體現(xiàn)鮮明的時代風格?!?/p>
《格薩爾王傳》的藝術價值從一個媒介到另一個媒介轉換時,首先導演要解決如何用鏡頭去講述一個好故事,再去建立清晰的故事線與情節(jié)結構。而對于藝術價值的轉換問題,它必須遵循相關規(guī)則,諸如專業(yè)規(guī)則、市場規(guī)則、團隊要求、觀眾需求等?!拔覀冋驹诤暧^的角度上不難發(fā)現(xiàn),改編的結果——最終影視作品的呈現(xiàn)是否能贏得市場的認可,除了原作本身積累的人氣外,不僅僅依賴于劇本改編一個因素,更多取決于一個團隊的綜合表現(xiàn),這是由影視作品獨有的藝術特征決定的?!彼晕覀兂诵枰粋€好編劇外,還要具備一個好的導演、場景、演員、攝像、服飾到后期剪輯、配音、營銷等。我們在視頻網(wǎng)站上看到的其他民族改編的《格薩爾王傳》影視作品都有缺乏文化背景的現(xiàn)象,藏族人自己拍的影視作品也存在一些同樣的問題,比如導演和制片為非專業(yè)人士,影視產(chǎn)業(yè)市場尚不成熟,演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這在有時候還能成為優(yōu)勢),只要略懂一二就去摸索著做,這樣拍出來的效果可想而知不會出彩。但在我看來,即使是這樣,也要在不斷的犯錯中尋求方法,讓大眾去鑒別,征求觀眾的意見,一定能夠得到改進和提高。
轉換的過程中我們?yōu)榱嗣馊ヅ臄z上的諸多不便,可以采取文學作品的手法。比如,一旦發(fā)生時空變換,可以用三言兩語帶過;一旦出現(xiàn)大幅度的時空跳躍,可以出現(xiàn)字幕,需要時可以有旁白和音樂,當然要盡可能地去達到該有的藝術效果?!陡袼_爾王傳》中對于人物的描寫等抽象內容,手法多樣而靈活,如奇想、排比、比喻、夸張、暗示等方式的運用會給劇作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提升影視作品的意境。
二、“忠實”與“創(chuàng)造”
《格薩爾王傳》是詩化的歷史,歷史肯定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詩歌一定帶有想象的色彩,詩化的歷史一定是帶有想象的歷史。它屬于民間故事,主要講述了格薩爾王抑強扶弱,造富百姓的偉大精神和事跡。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就是史詩的靈魂。因為格薩爾史詩的流傳分布基本上都是牧區(qū),與游牧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是藏族人自己改編的影視作品會比其他沒有文化背景的人改編的影視作品有味道的原因。一部影視作品是否忠實于原著的基本標準主要有忠實于原著的故事情節(jié)、語言文字、主題思想。編劇、導演和制片人按照影視劇本的要求對原著內容經(jīng)過精心篩選之后,可以按照市場和觀眾的需求對原著進行改編。但史詩不同于名著,史詩的語言本身有很高的藝術含量,可以把它直接或者間接地轉換到影視作品中去。筆者認為史詩改編不僅要忠實于原著的主題,還要忠實于原著的語言文字。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有不少影視作品都經(jīng)過改編,劇本改編其實也是再次創(chuàng)造,改編要經(jīng)過反復的比較讓它成為自己的東西?!拜^之觀眾、編劇、導演求新求變的心理似乎更為強烈,更希望在其作品中顯示時代的審美特征與創(chuàng)作者本人的藝術個性?!币虼丝梢愿鶕?jù)導演的創(chuàng)作意圖對原著進行適當?shù)母膭?。“編劇首先要明確劇本的主題,也就是故事是關于什么的,關于誰的問題”之外,在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上可以采取節(jié)選、濃縮、擴充和刪減等方式;劇本改編的過程中要做到慎之又慎,處理好“忠實”與“創(chuàng)造”的關系是一部影視作品的成敗關鍵。
三、總結
《格薩爾王傳》為我們提供了走近和了解古代藏族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豐富材料,對現(xiàn)代的觀眾是有認識作用和教育意義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不僅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各種社會因素投射在藏民族身上的痕跡,而且還相當集中全面地反映了藏族文化—心理的深層結構,積淀和凝聚著一個偉大民族的思想意識和情感心理。我們想把這樣一個充滿魔幻和傳奇色彩的史詩改編成劇本搬上熒幕是很有難度的,存在很多制約因素,正如萬瑪才旦導演所說,在以漢語普通話為主的電影市場,你想把一個史詩性的藏族故事拍出來,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需要投入百分百的熱愛和激情,克服重重困難,動用能有效利用的所有資源,在日新月異的影視文化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結合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把《格薩爾王傳》改編成既富商業(yè)價值,能吊觀眾胃口,又具社會進步意義,傳遞正能量的優(yōu)秀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尕藏才旦.史前社會與格薩爾時代[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
[2]楊恩洪.中國少數(shù)民族英雄史詩《格薩爾》[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佟錦華.藏族民間文學[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
本項目由西南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一般項目資金支持,項目編號:CX2019SP16
作者簡介:尕瑪加(1992.6-),女,藏族,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研究生在讀,西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藏漢翻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