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軼群
趙順是咸陽師范書法學院青年教師,雖然年輕,卻與書法“結(jié)緣”頗早,十幾年的練習、沉淀讓他的書風成熟、老練、風格流暢,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既做到了師法傳統(tǒng),又不囿于各種固定的技法套路,展現(xiàn)出融匯古今的鮮活姿態(tài)。
趙順說:“我是從2005年開始學習書法的,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五年了。當時正讀高中,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老師拿著毛筆寫字,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傳統(tǒng)書法的魅力,那種瀟灑的姿態(tài)吸引了我,讓我心生歡喜,從此萌發(fā)了學習書法的初心。于是2006年考入大學后,正式開始了刻苦的書法訓練?!?/p>
沒有太多功利化因素,一次偶然、一分興趣,讓趙順邁上了書法之路。進入大學后,趙順對書法的興趣愈發(fā)濃烈,堅持每天學習、每天練字,在書案前,他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達到了專注的地步。他說,練字經(jīng)常讓自己“忘記時間”。出于這份興趣,趙順攻讀了藝術學碩士,師從著名書畫家張巖教授,繼續(xù)專研書法,勤學苦練。
趙順以古人為師,十幾年的學書生涯,對智永、二王、米芾、蘇軾、董其昌等人的書法,他都有過深入的學習研究,他反對機械地模仿,隨著閱歷的增加、思想的成熟,趙順在繼承前人技法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思考,有所取舍,批判地繼承傳統(tǒng).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風格。
趙順說:“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古人的書法精神將失去靈魂?!彼趯W苦練,汲取眾書家的長處,融合己意,運筆揮灑,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并在博學的基礎上歸納、升華。
趙順最崇敬的書法家是董其昌,他最欣賞董其昌書法“清淡”的特點?!熬秃孟褡咴诖禾斓泥l(xiāng)間小路上,那種春風拂面的感覺,雖然淡雅,但是依然精神十足?!壁w順如是說。
以董為師的趙順,在書風上也形成了幾分天然雅趣。他專研過許多董其昌的書帖,卻又在風格上自成一體,書風飄逸流暢,空靈自然,有著獨到的書卷風華。仔細觀瞧,他的作品筆畫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在用筆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輕重緩急、提按頓挫的變化,一筆一畫,輕松自如;在章法上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謹慎而瀟灑,枯濕濃淡間,盡得古人之妙,又流露出時代之風。正是抓住了這些特點,趙順才寫出這一幅幅清淡秀逸、韻味無窮的書法作品,為自己在書壇贏得了一席之地。
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韻、法、意,這也是趙順為自己的書法之路樹立的“標桿”。“這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唯有具備清秀的風格、嚴謹?shù)恼路?,才能意境深遠,令人回味無窮。”趙順如是說。
古人留下的碑帖是書法藝術的經(jīng)典,也是趙順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的精神寶庫,他崇古、尚古、師古,在效法古人的基礎上探索書法表達的創(chuàng)新之路。趙順始終將自己定位為一位“傳統(tǒng)型”書法家,在他的字典里,“傳統(tǒng)”毫無“食古不化”的貶義,而是效仿古人“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精神,踏實精進,苦練技藝,用時間來積淀,精益求精。當代書壇有幾分急功近利之風,而趙順始終是一個冷眼旁觀、熱心練字的“局外人”,不從眾、不急躁,沉下心來,好好寫字,高古之氣、沉著之風,徜徉筆端。
字如其人,在生活中,趙順也是一位平和、謙遜、內(nèi)心安靜從容的人,和他的書法、畫作一樣,找不到一點奪入耳目的喧囂,筆墨浸潤著他的心境,一個個漂亮的字在他的筆尖綻放,如和煦春風中的百花。趙順常說,自己還年輕,功夫尚淺,要成為“書法大師”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一次‘接力一一把中國傳統(tǒng)書法藝術接力下去,傳遞給青年學子,啟發(fā)更多的學生,讓他們愛上書法、了解國粹,這便是自己肩負的使命。”
他這樣說,也在這樣實踐,趙順堅定地走在繼承傳統(tǒng)的道路上,追求精益求精的筆法、清新樸素的風尚,不斷賦予傳統(tǒng)書法新的境界,承接前人書法之“甘露”,滋養(yǎng)著自己,也澆灌著藝苑的“禾苗”,身為園丁,他與莘莘學子共書春天的長卷!
趙順,陜西師范大學藝術學碩士,現(xiàn)為陜西師范大學書法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成陽師范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專職教師。2006年12月參加第六屆全國高校師生書畫藝術大展,并獲三等獎;2013年作品《殘荷蘆雁》《修篁水禽》發(fā)表予《美術報》;2013年于大唐西市舉辦張巖師生作品展;2015年于亮寶樓舉辦“渭城春雨”成陽師范學院美術作品展;2015年參加山東菏澤“牡丹專題美術作品展”;2015年12月于大唐西市藝術館舉辦“應目會心”五人書畫聯(lián)展:2016年4月參加第九屆公祭軒轅黃帝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并受邀參加拜祖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