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忘的藝術(shù)

      2020-10-26 02:21:32戴園園
      戲劇之家 2020年27期
      關(guān)鍵詞:莊子途徑

      戴園園

      【摘 要】“虛靜”說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范疇,最早可追溯至老莊的“虛靜”理論。莊子的“虛靜”觀,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使“虛靜”具有美學(xué)色彩的先例。因篇幅限制,本文僅對《莊子》中涉及的如何達至“虛靜”心境的修養(yǎng)途徑進行探析與詮釋。

      【關(guān)鍵詞】莊子;虛靜;由易至難;途徑

      中圖分類號:J01 ? 文獻標(biāo)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7-0201-02

      《莊子》中涉及的如何達至“虛靜”心境的途徑比較龐雜,筆者欲借鑒莊子在《大宗師》中假托女偊之口,拋出的“外天下”“外物”“外生”這樣一條困厄人身心的由易至難的修養(yǎng)途徑的思路,試對《莊子》中涉及的如何達至“虛靜”心境進行探索。

      一、“外揵”:“外天下”“外物”

      “外揵”出自《莊子·庚桑楚》,所謂“外”,即遺、忘的意思,“揵”同“閉”,“外揵”即隔絕能夠束縛外在形體事物的意思。這里的外在事物就《莊子》來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即“外天下”中的“天下”,此被宣穎、陳鼓應(yīng)等人譯為“世故”;二即“外物”中的“物”,此被郭慶藩、成玄英等人譯為“朝夕所需的資身之物”[1]P81。

      何謂“外天下”,結(jié)合上述譯者的觀點,可將其理解為“忘記世故”。那么他們所指的“世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可以明確的是,肯定不取現(xiàn)今的“處事圓滑”之意。在翻閱陳鼓應(yīng)、錢穆、王先謙等人的《莊子》譯著書籍后,筆者還是一頭霧水,因為大多數(shù)人僅將其譯為“世故”的意思,而未給出確解。但王先謙在《莊子集解》中解釋后者“外物”的時候,旁征了前者“天下”,我們或許可以從其參閱一二,書中寫道:“天下疏遠(yuǎn)易忘,資身之物,親近難忘。”[1]p81故而,我們試圖這樣理解:因為“天下”比起“資身之物”是相對較遠(yuǎn)的事物,所以,它可泛指世間的一切大小事物,如國家領(lǐng)導(dǎo)權(quán)的問題、行星運行的問題等,因其涉及范圍較寬泛且大化,不是一般人所能觸及到的,所以較之七日(古義)才能忘記的朝夕所需之物,莊子認(rèn)為“天下”是最容易忘記的,且需少于七日的一半時間,三日(古義)即可。

      其次,“外物”?!巴馕铩钡暮诵奶卣鳎此侨恕俺λ琛钡摹百Y身之物”。我們認(rèn)為就《莊子》中涉及的“物”的內(nèi)容而言,主要指代兩個方面,一是名利之欲;二是感官之欲。第一,為什么要忘名、忘利呢?莊子在《人間世》中曰:“名也者,相軋也。”[2]p129就是說名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傾軋的禍根。他以自己的好朋友惠施為例,莊子在《秋水》中形象地揭露了名利是造成人與人之間相互攻訐的事實:惠施在梁國當(dāng)宰相的時候,莊子要去看望他。有人對惠施說:“莊子來,是想代替你來當(dāng)宰相?!庇谑恰盎葑涌郑延趪腥杖??!盵2]p512莊子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因為在他看來,朋友與朋友之間尚且會因為名利之事而相互猜疑、爭斗,更何況一般人之間呢?第二,為什么要鄙棄感官之欲呢?在莊子看來,一味滿足貪婪無饜的需求,會喪失人的天然本性,使得心靈淪為感官的奴隸,誠如他在《駢拇》中說:“駢于明者,亂五色,淫文章,青黃黼黻之煌煌非乎?”[2]p272。這些縱情的感官之欲,在莊子看來,就如人體上的“駢拇”“枝條”一般,都是不符合天然本性的多余的東西。

      以上從束縛人的形體“外天下”中的“天下”與“外物”中的“物”的兩個方面闡釋了達至“虛靜”心境的由易至難的前兩個步驟。下面則就人自身的兩個原因——知識活動與生死觀,對其進行探討。

      二、“內(nèi)揵”:“去知”“外生”

      “內(nèi)揵”也出自《莊子·庚桑楚》,“內(nèi)揵”可理解為消解由人內(nèi)在心理活動所導(dǎo)致的固蔽。這里所指的人的內(nèi)心活動,主要涵蓋兩個方面,一即“去知”中的“知”,此被徐復(fù)觀先生理解為“知識活動”[3]p54;二即“外生”中的“生”,此被陳鼓應(yīng)、成玄英等學(xué)者解釋為“生死觀”。

      首先,“去知”中的“知”,即知識活動,它在《莊子》中主要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道德規(guī)范;二是知性能力。第一,莊子為什么主張人類應(yīng)該鄙棄道德規(guī)范呢?在莊子看來,當(dāng)仁義道德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強制性道德規(guī)范去約束每一個個體行為的時候,仁義道德就走向了自身的對立面,成為束縛、囚鎖本性的“惡”之助手,它們就像是“黥”(墨刑)、“劓”( 劓刑)一般,是約束人與人交往的刑網(wǎng),使人無法任情率性,如白鶴展翅一般自由自在生活。第二,“去知”的另一內(nèi)容,即是洗滌由知性能力所導(dǎo)致的“機心”“成心”。所謂“機心”“成心”,指的是心懷不軌的人。這類人在莊子看來,“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盵2]p372

      其次,“忘生”,即遺忘自己的生死。死生是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無法擺脫的事實,它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正如莊子在《大宗師》中曰:“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2]p209同時,較之生理欲望、感官活動,生死意識是一種更能接近生理本能的心理活動,因而難以逾越,這一點連莊子自己也承認(rèn),他說:“死生亦大矣。”[2]p171但是他還是認(rèn)為,人可以“喪我”“外生”,遺忘生死問題。他在《知北游》中曰:“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盵2]p655并認(rèn)為去世并不意味著永久性離開,而是“愝然寢于巨室”[2]p524,即人去世之后,他將靜靜地安息在天地之間。故而,莊子能將生死的問題拋之腦后,當(dāng)?shù)茏犹嶙h要在其死后厚葬他的時候,他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2]p976

      以上就“知”與“生”的問題,探討了由人自身造成的內(nèi)在困境對人性的侵害。那么,莊子除了提出了以上較為具體的修養(yǎng)方法之外,其書中是否也涉及了針對內(nèi)、外二者困境的修養(yǎng)途徑呢?

      三、“心養(yǎng)”:“心齋”“坐忘”

      關(guān)于達至“虛靜”心境的修養(yǎng)途徑,莊子除了提及“外天下”“外物”“去知”“外生”這樣一條由易至難、具體的修養(yǎng)步驟之外,同時也提及了一些具有綜合性的,且較為抽象的修養(yǎng)途徑,如“心齋”(《人間世》)、“坐忘”(《大宗師》)、“心養(yǎng)”(《在宥》)等。這些概念因為都是就如何達至“虛靜”的空明心境提出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它們的含義幾乎可以重疊。在此,本文選擇幾個比較重要的概念,如“心齋”“坐忘”“心養(yǎng)”等進行探析。

      首先,何謂“心齋”?莊子在《人間世》中通過顏回與孔子的對話,假托孔子之口道出“心齋”的含義:“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盵2]p139在具體分析這段話之前,有必要先弄清“心齋”中“齋”的含義,此“齋”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祭祀之“齋”,而是就“心”而言的一種齋戒。那如何達至“心齋”呢?對于外界事物,我們不能直接用耳朵去聽,用耳、目、鼻等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東西都是有限的,且長時間依賴這些感官功能,會導(dǎo)致貪欲的生成。同時,也不能用心去思考,心智是由“心”而生,用心去接觸外界事物,免不了對其做分解性、概念性的活動,而只能用“氣”去感應(yīng)事物,“氣”是什么呢?莊子認(rèn)為,所謂氣,就是“虛而待物者也”[2]p139。簡而言之,就是心靈達到空明靈覺的狀態(tài)稱為“氣”。人倘若達到了這種清虛的心境,便會“開辟自我的內(nèi)在精神領(lǐng)域”[4]p37,得到一種自由的精神享受。

      其次,何謂“坐忘”?莊子在《大宗師》中也是通過孔子與顏回的對話,假托顏回之口道出“坐忘”的內(nèi)涵:“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盵2]p240對“坐忘”的理解可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墮肢體”,即“離形”。從字面上來看,指忘掉人的肉體存在。它隱含的意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對人的感性欲望的超越,亦即“外天下”“外物”這個層面;二是對死生的超越,亦即“外生”的含義。第二,“黜聰明”,即“去知”,它也包括兩個意思,一是去“仁義”;二是去“機心”。簡而言之,即是主體在經(jīng)歷“離形”“去知”這兩個修養(yǎng)過程后,便能在心境清虛的境域下,與“大道”相連接,這即是莊子所謂的“坐忘”的概念。

      最后,我們選擇《在宥》中“心養(yǎng)”的修養(yǎng)途徑作為標(biāo)題而一以貫之其他諸修養(yǎng)途徑,包括兩方面原因,一是“心養(yǎng)”囊括了“離形”“去知”,以及通于“大道”的內(nèi)涵。正如原文中說的“心養(yǎng)!汝徒處無為,而物自化。墮爾形體,吐爾聰明,倫與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釋神,莫然無魂。”[2]p334不難看出,“心養(yǎng)”不僅包含“心齋”“坐忘”的內(nèi)容,而且多了一個“任”的自由心態(tài),正如引文中所說的“汝徒處無為……解心釋神,莫然無魂。”所以,用“心養(yǎng)”涵蓋以上所有修養(yǎng)途徑,即“外天下”“外物”“外生”“心齋”“坐忘”等,是不為過的。二是“心養(yǎng)”中之“養(yǎng)”字。因為上述的達至“虛靜”的修養(yǎng)途徑,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長期“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疤撿o”對主體而言,不單是調(diào)整一下心態(tài),或是換一種眼界,而是換一種清凈無為的胸懷,換一種自由獨立的人格。

      四、結(jié)語

      我們從羈鎖人心的外在事物即“世故”、名利之欲,以及由自身導(dǎo)致的困厄即“知識活動”、生死問題,這兩個層面探析了導(dǎo)致“虛靜”的具體途徑;同時,從“心齋”“坐忘”“心養(yǎng)”等修養(yǎng)功夫入手,概括性地闡釋了如何達致“虛靜”心境??梢哉f,《莊子》中所闡述的關(guān)于達致“虛靜”心境的修養(yǎng)功夫是深刻的,它讓人從實用與認(rèn)知的瑣細(xì)中解放出來,不但名利、欲望、生死等忘記了,就連自己也徹底忘記了——沒有形體、沒有心智,而以一種“清遠(yuǎn)曠大”心境自由地馳騁于天地之間。

      參考文獻:

      [1]王先謙.莊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2,81.

      [2]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上冊)[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

      [3]徐復(fù)觀.中國藝術(shù)精神[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

      [4]陳鼓應(yīng).莊子人性論[M].北京:中華書局,2017.

      猜你喜歡
      莊子途徑
      構(gòu)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多種途徑理解集合語言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莊子說》(二十三)
      《莊子說》(二十二)
      醫(yī)保基金“可持續(xù)”的三條途徑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八)
      中老年健康(2016年6期)2016-06-30 11:00:47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福建省| 霍州市| 宜君县| 专栏| 长顺县| 张家港市| 科技| 涪陵区| 平谷区| 丹巴县| 巍山| 陕西省| 边坝县| 长海县| 镇安县| 天长市| 绥德县| 龙江县| 雷山县| 梁山县| 开原市| 年辖:市辖区| 延吉市| 普宁市| 甘泉县| 白河县| 峡江县| 万源市| 临沧市| 改则县| 安多县| 会理县| 普兰店市| 四会市| 澄江县| 黄平县| 土默特右旗| 丁青县| 营口市| 桃园县|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