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華 盧 巖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4)
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骨折在老年人中的發(fā)生率呈現日益增加的趨勢。而骨質疏松癥及其相關的骨折也成為社會公眾的重要問題[1]。因為骨質疏松,老年人骨質強度下降,輕微的暴力即可導致骨折,而骨折后骨質疏松癥本身影響骨折的愈合,給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均帶來不良影響。健康教育作為臨床護理的重要輔助手段,通過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更自覺地配合治療,選擇有利于疾病恢復的生活方式,從而改善預后,提高生存質量[2-3]。本文選擇在我院治療的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患者100例,其中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健康教育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共100例,均為患有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入組后,將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隨機分配為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參照組和使用健康教育的研究組,每組50例患者。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最小年齡48歲,平均年齡(67.25±2.16)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6.04±1.67)kg/m2;參照組中,19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65.28±2.03)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4.26±2.06)kg/m2。對比兩組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一般資料,其年齡、性別、學歷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在常規(guī)護理過程中,護士要嚴格按照護理規(guī)范來進行護理操作,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指導飲食及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研究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干預[4-5],詳細情況如下,①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便是因為對健康知識了解不徹底,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對此,護理人員要將健康知識教育貫穿至整個護理過程。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護理人員需要注重教育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護理人員可以主動與患者交流,面帶微笑,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逐步的讓患者知道健康知識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其真正了解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致病因素、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此外還可以通過將患者聚集在一起進行集中授課,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或者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宣傳欄宣傳等,循序漸進的提高患者對相關健康知識及注意事項的了解程度。②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飲食習慣極為重要,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纖維素、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此外,應盡量以清淡類食物為主,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③在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下,患者的運動能力會有較為嚴重的下降,且長期缺乏運動還會降低患者的免疫能力,因此,應制定相關康復訓練計劃,如在恢復階段初期,以被動式運動為主,隨著患者的不斷康復,可以適當的下床運動,且每天運動量不應過多,適當即可。④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長期在病癥的影響下,或多或少的會出現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無助等,若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極易使患者出現更為嚴重的消極情緒,甚至是萌生出自殺的念頭,因此,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做朋友”。同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情緒波動大的情況,護理人員可以采用注意力轉移法,如通過讓患者看電影、聽音樂等方式來轉移注意力。促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促使患者樹立自信心,對提升其治療配合性有重要作用。⑤在整個健康教育過程中家屬陪同在場,并告知家屬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護理,幫助和鼓勵患者配合治療,進行階段性的康復治療及患肢的功能鍛煉。給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主要是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神經功能、智力狀態(tài)、抑郁癥狀,分別是通過神經功能缺損NIHSS量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量表、HAMD抑郁量表進行評分、統(tǒng)計。
2.1兩組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式,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方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發(fā)現研究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兩組優(yōu)良率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n)
2.2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智力狀態(tài)和抑郁癥狀結果對比 對兩組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評分、HAMD抑郁評分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在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抑郁癥狀、神經功能和智力狀態(tài)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然而在經過護理后,健康教育研究組患者的數據優(yōu)于單純常規(guī)護理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智力狀態(tài)和抑郁癥狀評分比較分)
在當前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年人眾多,使得各種類型的疑難雜癥發(fā)病率在不斷增加,骨質疏松性骨折便是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就實際情況來看,致使老年人患上該疾病的主要原因除年齡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因其生活習慣不良,使其骨密度長期下降,從而提高了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fā)病率。在該病癥的影響下,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有較大程度的下降。據本次研究來看,多數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健康知識方面有較大的不足,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6-7],因此,想要進一步提高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護理質量,應圍繞健康教育這項重點內容來開展工作。
患者長期在骨質疏松的影響下,極易出現骨折現象,不僅會給患者的生理上帶來較大的傷害,也會對其心理產生傷害,如多數患者長期保持著悲觀、抑郁、焦慮的負面情緒,認為人生已經到頭,治療依從性也隨之降低。常規(guī)護理方式下,過于重視對患者的生理護理,而在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能夠詳細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并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可以了解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fā)病因素及治療方法[8-9],使患者能夠重拾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研究組將健康教育貫徹到了整個護理過程中,通過在知識普及、飲食、康復訓練、心理干預等方面均應用健康教育,尤其是在知識普及方面,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潛移默化的使患者能夠了解與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相關健康知識,從而使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預防骨折危險的警惕性[10-12]。
通過我們研究發(fā)現,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臨床應用效果甚好,且患者的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抑郁癥狀、神經功能、智力狀態(tài)評分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且數據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配合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進而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是改善骨質疏松骨折臨床癥狀的有效手段,對其生存質量的提升有積極意義,未來在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康復中,建議增加健康教育部分內容,有助于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