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安徽省特級教師。曾先后獲得安徽省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一等獎、安徽省首屆中小學青年教師基本功技能大賽一等獎、安徽省首屆“十佳青年教師”、全國第四屆“中語杯”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第一名等榮譽。兼任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國培計劃”主講教師。追求本色語文,構建快樂課堂,形成了幽默、扎實、自然、快樂的語文課堂教學風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這一要求,到底傳遞給我們什么?
從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這段話由兩句話組成,第一句話:“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我們可以稱之為寫作教學的觀念,或者說教學理念,簡言之,就是要提升我們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這是寫作教學的根本,也是寫作教學實施的保障。
第二句話闡述的是寫作教學的具體措施或者實施手段。本句有兩個分號,也就意味著三個層面。
“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論述了教材和寫作教學的關系,告訴我們?nèi)绾螌Υ滩模煤媒滩?,?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也驗證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一觀點。
“積極開發(fā)、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方式”提示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來實施教學,既要具備一定的課程資源概念,或者說大語文概念,還應有一定的教學方式的變化。
“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边@句話闡釋重在啟發(fā)、討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掌握獲取新知的方法。對教師而言,精心設計和組織活動是一個很高的要求,當然充分的活動也是不斷提升思維水平、實現(xiàn)高質(zhì)量教學效果的保障。
現(xiàn)實中的寫作教學,實際上是什么樣子呢?目前寫作教學的一些現(xiàn)狀如下。
教師出題目,或者直接用書(資料)上的題目,學生去寫。沒有甄別是否適合,沒有參考單元目標要求、年級序列要求、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文課變成講評課。部分表彰,部分批評,受到表彰的同學興趣盎然,遭到批評的同學情趣全無。
重寫作教學的形式,忽略學生的體驗或者接受能力。一節(jié)課要么前面講技法,后面去寫;或者當堂寫不完,課下去寫。
長此以往,作文教學變得無趣無味、無法無門、無思無獲、無所適從……
當然,作文也一直是學生邁不過的“坎”,是語文教師心里的“痛”。其實,每個語文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在寫作教學的路上努力著,也都進行了一些嘗試,只是還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美妙境界而已。不可否認的是每一次新學期的出發(fā),都承載著作文教學的期待與夢想,都蘊含著語文人的熱情與思考,但很多時候演變成了虎頭蛇尾,或者三分鐘熱度,就如繁華過后的沉寂罷了。
部編教材七上《寫人要抓住特點》,七下《寫出人物的精神》,那么兩者有無區(qū)別,又該如何有效實施?
1.兩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寫人要抓住特點》首先要明確三個問題:①什么是特點?②為什么要抓住特點?③怎樣才能抓住特點?即:觀察人物特點;具體描寫人物特點;借助事件突出特點。重點是寫外貌、寫典型事件。
《寫出人物的精神》是在“寫人要抓住特點”的基礎上的更高要求,當然,可以寫人物的外在特點,也可以寫內(nèi)在的精神。如何才能寫出人物的精神呢?①可以抓住典型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②可以借助一些寫作手法來加以突出、強調(diào)。如:對比、襯托、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合等。③借助一些抒情、議論的句子,對人物進行點睛式的概括。重點是寫好細節(jié)、運用一些寫作手法、借助抒情議論句點評概括。
2.《寫人要抓住特點》課例分析
(1)自然談話——導入
今天的課堂很特別,來了很多老師,你目測一下大概有多少人,能否用一個詞語或者成語形容一下?
預設:人山人海(比喻)、濟濟一堂(有才)、座無虛席(夸張)、門庭若市(比喻)、不計其數(shù)(多)、屈指可數(shù)(少)……
追問:如果馬老師,此刻也坐在人群里面,你能一眼就認出老師嗎?
得出: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無法忘掉你容顏。(特點)
(2)學會觀察——內(nèi)化
①請仔細觀察老師的外在特征,然后試著寫一寫。
要求:要寫得真實;盡量具體些。
展示得出,抓住人物特點小技巧一:
化“有”為無,無中生“有”;有中有“序”,有中有“趣”。
②明確“內(nèi)化”:就是把人物放在心里。不是看到什么寫什么,而是你寫出來的讓別人看到了什么。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例2: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
得出:寫人大可不必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只能面面不到。所以,要抓就抓住最突出的特點。
③比較聯(lián)系。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
例2: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里,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
得出:特點不僅是外在的特點,內(nèi)在的特點更為重要。
抓住人物特點小技巧二:心中有“人”,筆下有“情”。
(3)學會發(fā)散
①看范文:壽鏡吾先生“讀書入神”時的動作。
體會動詞的使用,拉長了畫面,人物韻味更濃,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搖頭晃腦地讀書)所以,動作描寫,慎用成語,容易一句帶過。
②看范文:韓麥爾先生告別最后一課時的情形。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n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zhuǎn)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多種描寫方法的運用,把韓麥爾先生的不舍、無奈、痛苦等等,表達得淋漓盡致,使人物逐漸豐滿起來,變得有血有肉了。
得出寫好某個瞬間、某個細節(jié)的方法:形象和身份要吻合,千姿百態(tài)繪人物。
(4)學會組合
其實,人物是最難寫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有不一樣的綻放方式。相信,我們就是人群中的唯一,而不是人群中的一個。
基于此,我個人認為片段式的寫作或者針對性寫作,會讓我們的寫作教學課堂目標明確,易于達成,這種層次性的訓練效果更突出。
所以,針對寫作教學,可以整體構建寫作體系,分解寫作的落腳點(即整合點)。關注小的切入點,把指導落到實處,在細微處見華章(切入點)。充分利用好教材,用心尋找構建寫作訓練的橋梁和紐帶(訓練點)。注重生命體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學生的參與、學生生命體驗的過程放在首位(興趣點)。關注學生積累、鑒賞與寫作能力的提升,逐步形成思維能力(寫作力)。
當然,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需要教師和學生的智慧,但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敢于放聲歌唱,就可能誕生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