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歡 孫順美
【摘 要】目的:本次實驗主要研究心理護理對顱腦圍手術期患者心理健康產(chǎn)生相影響。方法:從2019年6月-2020年3月需要進行顱腦手術的患者中選擇40例患者進行研究,使用統(tǒng)計學中的1:1分組方法將患者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且每組患者分別20例研究人員。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見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最終對比兩組患者的焦慮程度以及抑郁程度。結果: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的護理干預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顯著對于對照組,且P<0.0。結論:對顱腦圍手術期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焦慮程度以及抑郁程度,從而給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保證患者的手術可以順利進行,其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心理護理;顱腦;圍手術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顱腦腫瘤作為嚴重的腦部疾病,患有顱腦腫瘤的患者極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1]。當患者存在加大的心理壓力以及不良情緒的時候,極易對患者的內分泌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2]。因此,需要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保證患者手術治療的順利進展[3]。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9年6月-2020年3月需要進行顱腦手術的患者中選擇40例患者進行研究,使用統(tǒng)計學中的1:1分組方法將患者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且每組患者分別20例研究人員。實驗組患者的年齡范圍在35-85歲,平均年齡范圍為(56.92±1.61)歲。對照組患者的年齡范圍在35-85歲,平均年齡范圍為(58.34±1.36)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信息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實驗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實驗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措施,其詳細的護理操作包括以下幾點:(1)入院時,患者入院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積極的溝通,從而獲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認可。并且,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講解手術治療內容、注意事項等,便于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醫(yī)生。(2)手術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并陪伴在患者的左右緩解患者的不安情緒,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信心。(3)手術后,護理人員需要主動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手術情況,耐心解答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疑惑,并為患者講解部分康復的案例,從而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以及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進行研究,總分為一百分,得分越低患者越好。
1.4 統(tǒng)計和分析
數(shù)據(jù)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算型指標以例(n/%)表示,x2檢驗,計量型指標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t檢驗。P<0.05標識兩者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經(jīng)過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的焦慮、抑郁情緒顯著降低,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顱腦腫瘤疾病的病情十分嚴重,其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具有諸多的危害,且患者在圍手術期更易發(fā)生諸多的心理問題[4]。因此,臨床護理人員需要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對患者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
我院通過將顱腦圍手術期患者分為兩組后展開臨床實驗研究,實驗研究的結果顯示經(jīng)過心理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患者的的焦慮、抑郁情緒顯著降低。由此可見,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能能起到一定的疾病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顱腦圍手術期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焦慮程度以及抑郁程度,從而給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保證患者的手術可以順利進行,其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周欣,張艷,張金陸.強化心理護理聯(lián)合健康教育在老年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探討[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01):126-128.
蔣明麗.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對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7):191+196.
陳學小,劉翠蘭,江琳艷,沈美琴.認知干預對鼻竇炎圍手術期患者心理健康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8,35(09):44-46+57.
萬俐,白忠原,張軼庠,廖淑萍,劉紅艷.體感音樂療法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腎癌患者圍手術期心理健康和術后康復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8,45(05):92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