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鋒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天津300308)
肯尼亞蒙內鐵路是連接港口城市蒙巴薩和首都內羅畢的標準軌鐵路項目,主線全長471.650 km,鐵路等級為中國標準國鐵Ⅰ級[1-2]、單線、內燃鐵路,貨運采用DF8B型機車[3]雙機牽引4 000 t、客運采用DF11型機車牽引,全線設內羅畢南機務段、蒙巴薩機務折返段。被譽為“一帶一路”倡議項目典范的肯尼亞蒙內鐵路,完全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機車車輛裝備[4],由中國企業(yè)建造、運營,是中國首個全產(chǎn)業(yè)鏈、全過程“走出去”的典范鐵路工程。
隨著中國鐵路走向全球,成為中國靚麗名片,中國鐵路標準獲得了更多國際認可。海外項目機車運用維修模式受多因素影響,與我國存在很大不同,且機車運用維修質量影響全線運營管理成敗。結合蒙內鐵路實際情況,對比分析既有坦贊鐵路機車運用維修現(xiàn)狀,合理確定蒙內鐵路機車運營管理、運用維修模式,開拓了“中國標準+中國制造+中國服務”的新模式。蒙內鐵路通車運營2年多,機車運用維修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1)維修制度[5-6]。機車維修制度分為預防性計劃檢修制度和技術狀態(tài)檢修制度2種。
(2)維修方式[7]。機車檢修作業(yè)方式主要有現(xiàn)車修和換件修2種。
(3)運營管理模式。機車維修運營管理模式主要有運營單位自主維修、委托維修機構維修(委外修)2種模式。在委外修的前提下大致有以下幾種模式:①由運營單位提供維修廠房,專業(yè)維修機構負責配置維修人員和必要的檢修工裝設備;②由運營單位提供維修廠房、檢修工裝設備,由專業(yè)維修機構負責維修人員的配置;③由專業(yè)維修機構全部負責維修廠房、檢修工裝設備、維修人員的配置。
肯尼亞現(xiàn)有鐵路始建于1891年,連接肯尼亞蒙巴薩和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采用米軌標準,是當時東非地區(qū)僅有的一條鐵路,委托裂谷鐵路公司負責運營管理。
肯尼亞既有米軌鐵路機務設備主要有內羅畢機務段和蒙巴薩折返段,內羅畢機務段主要負責既有機車的運用、整備、臨修及檢修作業(yè),蒙巴薩折返段主要負責既有機車的運用、整備及臨修作業(yè)。既有機務設備僅配置基本的維修設備,且總體檢修工藝水平較差;機車運用管理水平較低、檢修人員水平有限、檢修廠房破舊、檢測及檢修設備老化,處于機車運用維修最基本的配置要求以下(見圖1、圖2)。由于裂谷鐵路公司運營管理不善,線路老化嚴重,機車運用維修能力不足,無法保證機車上線率,鐵路運輸能力欠佳。
圖1 既有內羅畢機務段小輔修庫
圖2 既有內羅畢機務段不落輪鏇庫
我國援助非洲最大項目之一坦贊鐵路,東起達累斯薩拉姆,西至新卡皮里姆博希,線路全長1 860.5 km[8]。全線共設有機務設施6處[9],其中姆貝亞為機務段,楊博、姆林巴、求仔、姆皮卡、新卡為機務折返段;共設機車車輛工廠2處,分別為達累斯薩拉姆、姆皮卡機車車輛工廠。
由于坦贊鐵路運營管理模式混亂[10],且年久失修,設備、設施維修養(yǎng)護能力不足,現(xiàn)狀已令人堪憂,運量逐年遞減。坦贊鐵路機車運用維修設施現(xiàn)狀如下:
(1)目前坦贊鐵路擁有干線機車20臺(包括2012年10月中國提供的6臺新機車),機車數(shù)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運量要求。
(2)在線運營機車老化嚴重,大部分機車早已進入大修期,機車日常維修保養(yǎng)不到位;客、貨機車年久失修,狀態(tài)極差,車內配件缺失嚴重,車輪擦傷磨耗嚴重(見圖3)。
圖3 姆貝亞機務段報廢機車
(3)沿線機車整備、檢修設備損壞較為嚴重,機車車輛得不到及時修理;機車車輛工廠設備陳舊,大部分設備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使用,甚至部分設備處于塵封狀態(tài),機車車輛工廠現(xiàn)狀很難有效完成機車的較大修程(見圖4)。
圖4 達累斯薩拉姆機車車輛工廠(移車臺)
(4)維修工人技術水平落后,已不能滿足維修需求。
坦贊鐵路按照獨立運營管理、自主運用維修機車模式設計,乃至新建機車車輛工廠,采用“大而全”的模式,配置了完整的機車運用維修、廠修設施;但由于缺乏專業(yè)的運營管理團隊及檢修技術人員,存在“只用不修”“拆車換部件”“沒能力修”的情況,無論是機務段還是機車車輛工廠均未發(fā)揮應有功能。
我國機車運用維修模式與海外項目存在很大不同,從坦贊鐵路目前現(xiàn)狀來看,全部按照我國機車運用維修體制無法適用國外項目,尤其是鐵路技術能力落后國家;要對比分析考慮以下因素(見表1),結合項目特點、運營管理模式綜合確定合理的機車運用維修模式。
表1 我國與海外項目機車運用維修因素分析
由于蒙內鐵路是采用中國標準建設、中國運營的標準軌項目,機車維修修程采用中國標準。同時,由于與既有肯尼亞既有米軌軌距不一致,且既有機務設備老化,不能滿足本線運用維修需要,因此,蒙內鐵路需新建機車運用維修設施。
結合蒙內鐵路特點,從運營管理模式、機車維修模式、設備設施配置、檢修人員技能等方面分析了3種機車的運用維修模式,相關對比見表2。
(1)運營管理模式。結合機車運用維修模式及運營管理模式對比分析,總結坦贊鐵路機車運用維修模式存在的問題,運營單位自主維修模式需建立在運營單位有完善的、專業(yè)化、高技能維修隊伍基礎上,而肯尼亞鐵路局不具備條件,因此,推薦蒙內鐵路機車運用維修采用中方專業(yè)團隊運營管理模式(委外修模式)。
(2)維修制度。機車維修制度應根據(jù)機車技術條件、制造水平及工藝、線路條件、運營條件,以及運用、檢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檢修設備的先進性和管理水平等多方因素確定,并在實際運用中不斷調整和完善。結合蒙內鐵路特點,推薦初期以預防性計劃檢修制度為主,逐步向技術狀態(tài)檢修制度過渡。
表2 蒙內鐵路機車運營管理模式對比
(3)維修方式。為提高機車運用維修效率,同時減少備品備件儲備,合理的檢修方式是將現(xiàn)車修與換件修相結合,即機車檢修宜采用大部件互換修為主、部分零部件現(xiàn)車修為輔的檢修作業(yè)方式,條件具備時逐步擴大互換修范圍。
(4)維修設施及設備。為便于工程可實施性,確保工程工期,蒙內鐵路按照建設單位(肯尼亞鐵路局)提供維修廠房、根據(jù)機車維保團隊意見采購檢修工裝設備、維保團隊負責維保人員配置的模式。
結合蒙內鐵路特點,新建內羅畢南機務段1處,承擔本線機車運用整備、臨修、中修及以下修程的檢修任務;新建蒙巴薩機務折返段1處,承擔本線機車運用整備任務;在內羅畢南機務段預留廠修條件。
內羅畢南機務段呈南北向布置(見圖5),北端設有機車出入段線1條(另預留1條)與車站相連。整備場設1條內燃客運機車整備待班線、2條內燃貨運機車整備待班線(預留1條),整備場南端設機車整備棚1座、φ30 m轉盤1座,整備場西側設4線8臺位貫通式小輔庫1座、3線2臺位中修庫1座,整備場北側設3×2000 m3柴油庫1座,并配套設置相應生產(chǎn)生活輔助設施。
蒙巴薩機務折返段呈東西向布置(見圖6),西端設有機車出入段線1條與車站相連。整備場設1條內燃客運機車整備待班線、2條內燃貨運機車整備待班線,整備場東端設機車整備棚1座,整備場東北側設3×1000 m3柴油庫1座,整備場北側依次設干砂間、運轉整備綜合房屋、油脂發(fā)放間等生產(chǎn)生活輔助用房。
蒙內鐵路機車維修運營管理模式采用“制造+服務”模式,由機車供貨廠商提供維保服務,即由機車供貨廠商成立蒙內鐵路機車維保項目部,籌建專業(yè)服務團隊,編制各類機車檢修標準,負責一期56臺客運、貨運和調機的整備檢查、臨修、輔修、小修、中修、大修任務。
蒙內鐵路機車運用維修采用“制造+服務”的新模式具有以下優(yōu)點:
圖6 蒙巴薩機務折返段總平面布置圖
(1)機車維修更加專業(yè)化、集中化,故障處理效率高。
(2)機車制造商具有專業(yè)維修能力,維修設備能得到充分利用,部件檢修質量高,部件檢修周期短、周轉快,備品備件儲備少,能保障機車維修質量。
(3)運營單位不需儲備、培訓大規(guī)模機車維修技術人員,能在工程建成后及時投入使用,保證鐵路運營效率。
(4)機車運營維修成本相對較少,也相對固定,有利于運營管理。
(5)蒙內鐵路機車維保單位培養(yǎng)屬地化技術人才,幫助肯尼亞鐵路局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技術人才,保障了后期技術人才儲備。
經(jīng)過運營考驗,蒙內鐵路機車實現(xiàn)了維保質量可靠、故障處理及時,保障了蒙內鐵路機車的安全、優(yōu)質、高效運營,成為非洲鐵路的一條靚麗風景線(圖7、圖8)。同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培養(yǎng)屬地化技術人才,幫助當?shù)丶夹g人員掌握崗位所需基本技能,實現(xiàn)了多方互利互贏。
圖7 內羅畢南機務段中修庫
圖8 小修作業(yè)修竣機車
通過蒙內鐵路機車運用維修、運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索建立和完善了海外項目機車維修模式,開拓了“中國標準+中國制造+中國服務”的新模式,建立了機車售后的全生命周期維保業(yè)務,為未來東非鐵路網(wǎng)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