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婧 梁嘉慧
摘 要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榜樣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闡述了榜樣教育的相關內涵,從歷史起源及學理分析入手,對大學生榜樣教育理論進行梳理,從認知層面、內化層面、踐行層面總結出榜樣教育法在培育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的積極作用。針對高校大學生實施榜樣教育,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 榜樣教育 高校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40
The Positive Role of Mode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N Jing, LIANG Jiahui
(School of Literature,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general pla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arty, and mode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connotation of mode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combs the model education theor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ummarizes the positive role of model educatio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e cognitive level, the internalization level and the practice level. We should carry out mode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 mode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高校應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社會大背景下,如何克服現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困難,積極引導學生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著重探討與研究的問題。
1 榜樣教育相關概念
榜樣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有目的、有組織的引導人們對于先進典型的事跡、優(yōu)秀品質進行學習和效仿的一種文化樣態(tài)。榜樣文化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呈現出時代相適應的動態(tài)發(fā)展狀態(tài)??箲?zhàn)時期孕育的抗戰(zhàn)文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孕育的“雷鋒精神”“大慶精神”以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所形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榜樣文化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其都能以獨特的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對社會與個人產生積極影響。
榜樣教育是教育者根據教育的目的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榜樣這一特殊的人格形象為載體,通過教育者的引導和受教育者的生活實踐,激發(fā)起受教育者的內在動力,促進受教育者以榜樣的道德精神為基礎,調整自己的認知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以此增加受教育者的心理認同,最后通過主觀努力內化榜樣的精神品質的教育活動。
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榜樣的示范,榜樣教育方法既可以使大學生直觀感受榜樣人物或事跡所具有的品格,又可以提高大學生向榜樣學習的興趣,增強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
榜樣教育以班杜拉的學習理論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基礎,強調 “人們可以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形成任何靠直接經驗獲得的行為,也可以抑制或者消除已形成的行為”,同時可以將抽象的道德理想具體化、現實化、明確化,以轉化到實際生活中。個體通過對榜樣行為的觀察與模仿,將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內化為自身價值取向并付諸于行動,因此,從認同到實踐是榜樣教育中應著重關注的過程。
2 榜樣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積極作用
高校開展榜樣教育其核心用意在于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其他個體,以規(guī)范的行為教育人,以優(yōu)秀的事跡鼓舞人。相較于單一的課堂教育、宣傳教育而言,榜樣教育在學生認知、內化與踐行層面都有著獨特的積極意義,因為榜樣是從日常生活中發(fā)掘出來的優(yōu)秀案例,個人可以直觀認識和接觸并主動接受學習;學習后將其優(yōu)秀品質內化,并在日后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加以實踐應用,實現個人在榜樣效應下的自我完善。
(1)需求導向促進學生主動接受。榜樣教育的作用是強大的,對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fā)揮過重大作用。即便是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然在不斷挖掘、樹立類型豐富、可親可學的突出典型和先進模范,以此適應大學生多元化發(fā)展的需求。榜樣文化在高校中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能有效的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沉淀于大學生的深層心理,并將其自覺內化成外在行動。榜樣教育在突出榜樣示范引領作用的同時,也注重大學生受眾的需求,體現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有助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接受。
(2)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方式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以往的傳統灌輸式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榜樣教育是在傳統灌輸式教育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從“一元獨白”到“多元對話”,借助當今的社會網絡媒體的迅速發(fā)展,順應社會發(fā)展方式和交往方式轉變的趨勢,多角度多層次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尚品質精神進行宣傳,用榜樣教育法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以往的理論學習、專題報告、報刊宣傳的基礎上,加入對話交流、分享心得的互動教育方式。榜樣教育理論通過“嵌入式”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直觀、真實的榜樣形象呈現給大學生,有利于大學生更直觀了解其中的內涵,并將其內化成自身行為規(guī)范,促進個體的思想高度提升,以此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3)道德榜樣教育產生的情感共鳴引領學生自覺踐行。在充分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內化和認同,是學習和實踐的前提基礎。相比于課程教學,榜樣教育遵循“認知、內化、踐行”的規(guī)律與“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通過道德榜樣教育引領學生的思想,感染力比較強,學生的認同程度更高,有利于幫助學生擺脫負面影響,類似感人事跡、先進典型這樣具體形象的案例發(fā)生在身邊更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能量的熏陶,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榜樣教育比說教更能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在榜樣的故事中更易挖掘自身內在潛能,主動向道德榜樣學習,將認知和內化落實到實際踐行中。
3 以榜樣文化為著力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高校應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從校史或者學生中挖掘優(yōu)秀榜樣事例,加大對于榜樣的宣傳和樹立,形成良好辦學學風;將榜樣文化教育滲透教學辦學中,寓教于樂,用“榜樣進課堂”的形式直觀地將優(yōu)秀案例進行展示,形成特色教學體系;最后以榜樣教育文化為著力點,通過發(fā)展載體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新聞媒介的榜樣文化宣傳。
(1)借助校園文化平臺,營造榜樣教育學習氛圍。高校各類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借助校園文化平臺,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彰顯“以文育人”的功效。如高校舉辦最美教師、中國好室友等評比活動,挖掘學生身邊愛國、勤學、友善的優(yōu)秀典型,并且大力弘揚其優(yōu)秀事跡,讓學生進行自主評比更能激發(fā)認同感。其次,開展優(yōu)秀家訓家風征文比賽、朗誦比賽,優(yōu)秀話劇展演和道德論壇講堂、高雅藝術進課堂等活動,有利于學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華,挖掘思想價值,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另外,高校要開展以重大政治節(jié)日為主題的節(jié)慶活動,如在“七·一”建黨節(jié)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涵突出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觀看時代楷模表彰等。探索形成高校自身特色的教育體制模式、社會實踐模式、信息反饋機制,保障大學生榜樣教育的系統化和制度化,在學校中形成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
(2)靈活運用榜樣文化,建立科學可行教學體系。學生以學校的學生組織和學生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專題調研、實地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參觀體驗的過程中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提升。第一,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辦學歷史和辦學條件,發(fā)掘具有本校特色的榜樣文化資源,并在這一過程中注重理論引導和學術支撐。第二,在素材積累的基礎上形成自身獨有教材,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中,例如,武漢科技大學將辦學歷史中的杰出校友事跡整理成冊,形成書籍文案以供師生學習。第三,可以在傳統教學形式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注重在實踐教學中融入榜樣文化,組織學生到中國革命和改革的不同時期的博物館進行實地授課,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平臺上洗滌心靈,升華思想,提高自身思想覺悟。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實踐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種活動都在不斷深入開展。首先,高校通過融入課堂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主題活動以及開展實踐活動,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濃郁的氛圍,創(chuàng)造良好的高校文化環(huán)境。其次,高校要主動適應互聯網的發(fā)展形勢,把握新聞媒體媒介,借助各類平臺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弘揚榜樣文化的平臺,在高校網站主頁注重專題板塊和紅色板塊的建設,積極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和空間、網絡課堂、手機圖書館等優(yōu)質網絡資源,為學生傳遞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資源信息。最后,充分發(fā)揮專家學者、黨政干部、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作用,形成網絡思政隊伍,增強主動發(fā)聲能力,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平臺。
時代需要航標,社會需要榜樣,思想需要先導。運用榜樣的力量培育人們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我黨長期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也是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獨特優(yōu)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高校榜樣教育,要健全榜樣培養(yǎng)機制,充分發(fā)揮榜樣的表率作用,引導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內化為自我信念和行動準則,外化為具體實踐,從而達到知行合一。
基金項目:2018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榜樣認同視角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18Y023);武漢科技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榜樣認同視角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18SHA143)
參考文獻
[1] 趙曉陽.道德榜樣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效性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16):137.
[2] 張肖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榜樣教育的有效路徑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11):226-227
[3] 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羅伯特·J斯騰伯格,溫迪·M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學[M].張厚粲,澤.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217.
[5] 伍新春,胡佩誠.行為矯正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上冊)[M].林穎,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