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相關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教育部門對教育理念進行了創(chuàng)新,但是基層教師的教育理念卻還沒有真正得到改變,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仍然認為,開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不斷提升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卻忽略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很難得到提升,這也會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據(jù)此,文章分析了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問題,希望能夠對現(xiàn)實有所裨益。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 前言
小學語文教學十分重要,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十分必要,近幾年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得到了創(chuàng)新,認識到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還是有不在少數(shù)的教師堅持認為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提升考試分數(shù),卻沒有思考提升考試分數(shù)的價值何在,教師在講臺下滔滔不絕地向學生講述著語文教材內的知識,而學生則是被動地聽講,絲毫無法體會語文知識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美感,即便在考試中取得了高分也不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從這個角度來看,只有從基礎教育階段進行改革,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才能夠更好地詮釋教育真諦。據(jù)此,文章嘗試制訂了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具備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二、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價值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價值,在良師引導下,學生通過學習語文不僅僅能深化思維,豐富思想,同時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境界與層次,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引導學生秉持自身天性進行發(fā)展,形成鮮明的個性特點。此外,小學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獲得進步,因為小學語文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課文中出現(xiàn)的場景與細節(jié)都能夠在現(xiàn)實中有所體現(xiàn),開展優(yōu)質語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興趣,有利于學生感悟生活,珍愛生命,不斷形成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促進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在應試教育時代,語文是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主要學科,通過學習語文能夠保證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高的分數(shù),從而達到家長的具體要求。另外在小學教育階段存在著很多的學科,最適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學科基本就是語文,語文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甚至包括其他學科的細節(ji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強化思想,創(chuàng)新方法,就可以不斷促進學生的進步,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下掌握知識,提升修養(yǎng),從而真正詮釋語文教育的價值,讓學生學有所得。綜上所述,基本就是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價值。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之前,必須要明確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以應試教育為基本原則,倡導帶領學生接受現(xiàn)實,積極迎合應試教育,殊不知如果每位教師都存在這種意識,我國教育水平將永遠無法得到提升,不合理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也永遠無法得到改變。從具體的情況來看,語文學科在考試占據(jù)著很大的分數(shù)比例,所以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生就對語文知識進行了學習,教師以學生的背誦、背寫能力為基礎,強制性地要求學生重復訓練、重復背誦、重復書寫,整體的目標就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通過學習,小學生在語文考試中取得了良好的分數(shù),在升入初中后同樣如此,在升入高中后亦是如此,然而,雖然通過機械式的學習掌握了語文的內容,之后將其機械式地付諸試卷上,但是學生的整體學習思路較為僵化,并不能真正地領悟語文學科內容的思想與內涵,而在成功升入大學并畢業(yè)后,以前學習的語文知識早已被學生遺忘,因為他們僅僅是在教師、家長的強制性要求下為了學習而學習,根本沒能夠從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也不具備核心素養(yǎng),最終也只能在重復工作中漸漸泯然眾人,不具備個性思想,美其名曰兢兢業(yè)業(yè),其實質卻是虛度年華,無法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由此可見,無論是在教學方法方面還是在教學理念方面,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問題,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四、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
(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想要真正地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然這一句教育界的至理名言在教師群體中基本達到了耳熟能詳?shù)某潭龋钦嬲軌蚣ぐl(fā)學生興趣的教師并不多。在小學教育體系當中,語文具備一定難度,尤其是在教師無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情況下,這一難度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與負面情緒,長此以往,即便教師想要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師必須要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可以嘗試對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不斷完善內容,利用小學生好奇心較強的心理,提升其課堂注意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
在應試教育下,很多學生的學習壓力都較大,因為教師評價學生的標準往往就是以分數(shù)為主,而大多數(shù)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態(tài)度也取決于其在考試中取得的分數(shù),如果學生分數(shù)不高,那么教師就會對其進行批評,原本就較為嚴肅的“教師儀表”會變得更加讓學生覺得高不可攀,如果學生的分數(shù)較低,那么家長就會對其進行懲罰,原本就較為枯燥的童年會變得更加讓學生覺得蒼白乏味,所以學生不得不努力地學習,只是為了換回教師、家長的一句肯定甚至一張笑臉,毫無疑問,這種教育較為落后,不具備實際意義,可能會引起發(fā)達國家高級教育人士的質疑甚至鄙夷,所以教師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消除學生教學壓力,從自己做起,以學生身心健康為基礎,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當學生對語文存在濃厚興趣,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就具備了先決條件。
(二)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活動
對于小學語文知識來說,其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同時存在著十分明顯的文化特性與藝術價值,學生的想法不同,對語文的看法也不同,所以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想法,發(fā)揮學生的特點,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深化,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從而對其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價值高于應試分數(shù)培養(yǎng),有獨立思想的個體價值高于百無一用的考試機器,尤其是在語文學科內容本身就存在著一定思想境界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強化思想,深化理論,可嘗試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活動,讓學生能夠及時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想法不斷調整教學內容,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加強學生對學科的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以外,教師還必須要對多種不同的教學材料進行收集,因為語文涵蓋的內容較多,僅僅依靠書本知識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必須要對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挖掘,讓學生感受到真正具有趣味性及實際意義的語文教學過程。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往往會在課堂上管理學生,導致學生無法感受自由,這本身就與語文內容存在偏差,教師在讓學生背誦李白、杜甫等文學大師的詩詞時,卻沒有注意到無論是李白還是杜甫,其思想都不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局限,尤其是李白,如果其思維受到限制,那么也就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超凡絕倫的文學藝術佳作。思想的價值就體現(xiàn)在自我發(fā)展,教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就能夠較好的發(fā)揮語文教學作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從而較好的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交流都具備十分明顯的價值,這與語文本身存在著的實質特點也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門用來交流的學問,互動是語文的基本屬性,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重視的教學關鍵點。為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結合課程內容等,構建創(chuàng)新式的交流互動體系。對一篇相同的課文,不同學生的理解形式不同,具體想法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學會理解其他人的想法,促進不同思維的溝通,如此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完善思維運轉模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在學習《司馬光》的時候,由于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這篇文言文主要針對三年級的學生開展教學,學生在接觸文言文時往往存在著理解困難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明確司馬光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同時還可以將學生代入到課文的情境中,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司馬光,在面臨當時的情況時,自己該如何去做。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能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感,在此基礎上,學生也會對教師及語文教學產(chǎn)生積極情緒,從而更好地達成最終教學目標。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忽略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利于語文教學價值的發(fā)揮。所以必須要改變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嘗試對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不斷完善內容,利用小學生好奇心較強的心理,提升其課堂注意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可嘗試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活動,讓學生能夠及時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想法不斷調整教學內容,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為了詮釋語文教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結合課程內容,構建創(chuàng)新式交流互動體系,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能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感,更好地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馬睿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策略的研究[J].參花,2019(11):98.
[2]鞏妍平.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28):141.
[3]魏亮孔.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32-33.
作者簡介:王偉偉,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夾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