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阿湖中學
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歷年來,作文都作為語文試題中最大分值的一項出現(xiàn)。足以證明,它在我們語文教學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作文教學不容輕視。但在現(xiàn)實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很多老師都會為此犯愁,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對此,如何讓作文教學常態(tài)化、生活化,是我們眼下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
生活化的作文指導需要教師從學生語文學習的氛圍上主動去吸引。在語文教學中語文作文寫作要應用于生活,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詳細記錄生活的一種學習習慣,慢慢地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藝術熏陶和人格養(yǎng)成。
生活化的作文教學當然要從生活中尋找一定的寫作素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做到的是生活與教學資源相結合,不斷的借助自然化的教學資源將它們融入教學當中。利用學生已知元素進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此外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一同感知生活中的語文元素。
例如,在教學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引出很好的生活化寫作素材。本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是作者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圖,抒發(fā)了作者深深的喜愛的贊美之情。而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運用得越發(fā)的打動人心,讓人在閱讀中仿佛能夠親眼看到冬日下濟南溫晴的冬天。從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描寫一下自己所喜歡的一個季節(jié)作為一個小作文。如:春天的風、夏天的雨、秋天的落葉等素材內容自由發(fā)揮。利用課余時間到田園鄉(xiāng)村旅游景點或其他地方進行考察,積累自然資源素材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在調查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描寫自己的感想,借此機會培養(yǎng)學生對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的認知和體會。同時,增強他們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
在平時要有所積累那么在用的時候才能隨時的拿出來用。但是有所積累是一回事,用文字表達所積累的,使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所以教師一定要主張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要不斷用自己的心靈感悟生活,遇到有感悟的時候就要拿起手中筆隨時記下來,就像一位作者說的“只有寫,才會寫”。比如我每周會給學生們布置寫周記,有些學生甚至一周內可以寫出好幾篇周記,這就是學生在用心生活的時候,用手中的筆將有感而發(fā)的瞬間及時的記錄了下來。周記不同于日記,每天要寫,它的數(shù)量少,加上教師不規(guī)定格式,寫起來更是輕松,不會讓學生感到厭煩。剛開始時教師可以每周規(guī)定一個方向,讓學生根據方向進行觀察、寫作,慢慢深入。比如,在剛開學時,學生進入一個陌生的學校、陌生的同學、陌生的教學方式以及逐漸加重的課業(yè),這一切都讓學生感到彷徨不安,教師可以給出方向“我的初中生活”或“我的新學?!?,讓學生記錄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情。像與同學之間的相處如何,課程進度能否跟上,新學校的環(huán)境如何,喜歡哪個老師,喜歡哪門學科等,并要求學生寫出對自己觀點的論證,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積累寫作素材。
一定要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那么寫作就會變得很簡單,那么就是要讓教師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樂趣的熱情,提高寫作的興趣。生活是最好的好老師,學生要融入社會生活,并且熱愛生活,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才會在寫作時有素材可以到寫,那么就不會有不知道寫什么的這種情況發(fā)生。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入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的素材,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增加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因此在作文命題時,不論是課本教材還是考試命題都是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特別是考試作文,很多命題都是近來比較火熱的事件、觀點或與生活有關的哲理等,總而言之脫離不了生活,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也要注意命題貼近學生生活。例如,在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命題《我的童年游戲樂園》寫出學生自己童年時對老家或者某一游玩地點的回憶。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寫出自己的觀點以及論證。這種貼近生活的命題,能夠訓練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與分析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對學生思維、表達的局限,從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寫作、在寫作中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文字表達能力以及觀察總結能力,使得學生寫出的文章不再空有其表,千篇一律,而是充滿情感與意義,達到作文教學實施的目的,讓作文教學長足有效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