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一到,夏季的腳步加快了?!懊κ彰ΨN”是農(nóng)民兄弟全年最忙的一段時間。
有句老話:“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說明在這個濕熱、悶熱的節(jié)氣,人們因出汗多而頭腦不清爽、身體重,暑易入心……尤其是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天氣非常潮濕,異常悶熱,人們喜食生冷,更加重了腸胃負(fù)擔(dān)和血管的壓力。所以,此時在養(yǎng)生上一定要食酸補(bǔ)益。
芒種以后吃“酸”味食物,不但可以消汗止瀉祛濕,預(yù)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降低血黏度、排泄毒物、減輕心臟和腎臟負(fù)擔(dān),并可健胃消食,幫助殺菌和消化。
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此時梅子成熟了,也正是梅雨季節(jié)。提到梅子,《三國演義》里的“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會躍入腦海。而此前,曹操帶著將士們“望梅止渴”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梅雨季節(jié)雨量大,持續(xù)時間長極易引起傳染疾病,所以要多注意身體。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對提高免疫力有幫助。
青檸話梅海鹽煎小牛肉牛
佐料:小排100克。
輔料:青檸10克、白玉菇10克、紅蔥頭10克。
調(diào)料:白蘭地5克、黃油5克、迷迭香5克、話梅5克、海鹽5克、橄欖油20克。
制作步驟
1.將牛小排切成四方形,紅蔥頭一開二,白玉菇取傘頭,青檸檬刨絲蓉狀;
2.紅蔥頭中小火煎至焦香,加入少許海鹽調(diào)味,煎炒至變色,出鍋待用;
3.鍋燒熱后放入白玉菇,加入少許橄欖油、海鹽、黃油,煎炒至金黃色,出鍋待用;
4.牛小排煎香,放入少許海鹽;
5.牛小排煎至焦香5成熟,澆上料酒出鍋;
6.牛小排切成兩小塊裝盤,放入煎好的紅蔥頭和白玉菇擺盤,再放入話梅、青檸檬絲裝飾即可。
乍晴乍雨的仲夏悶熱濕氣重,廣東人善用一盅甘美的湯水營造度夏的儀式感。廣東人的命,是花樣百出的湯水給的。他們白日勤謹(jǐn)奮發(fā),到了夜晚甘愿囿于廚房與愛。在騰騰的煙火氣里,用老雞、老陳皮、金橘、金絲菊煲一鍋十年陳皮燉雙橘,恬淡清火,滋潤困乏了一整日的身心。一盅溫溫涼涼的糖水,就是對自己對家人所有的濃情蜜意。
十年陳皮燉雙橘
佐料:
老陳皮2克、金桶10克、金絲菊1克。
輔料:
雞腳30克、豬肉60克、老雞80克。
制作步驟
1.首先將肉和雞切成小塊,放在沸水里;
2.小火煮60秒撈起;
3.將肉碼燉盅里,再用開水滲透血水;
4.將調(diào)好的礦泉水倒進(jìn)燉盅,放進(jìn)蒸箱燉足一個半小時;
5.再將老陳皮、金橘、金絲菊一起放進(jìn)去,再燉半小時;
6.關(guān)火取出燉盅,即可。
“家家麥飯香,處處菱歌長”。芒種,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粒粒麥飯香。老輩的人說:“稻子的背負(fù)是芒種,麥穗的承擔(dān)也是芒種?!毙凶咴诿⒎N的節(jié)氣里,站在大江兩岸的麥田上,總會被農(nóng)人們勞作的激情所感動。對于他們來說,生命的豐厚來自于耕作,耕作的過程必定繁忙。
青芒仁煎焗乳乳山生蠔
佐料:
山生蠔400克、青麥仁100克。
輔料:
紫蘇葉5克、脆漿粉1克、生粉5克。
調(diào)料:
XO醬5克、海鹽5克、橄欖油30克。
制作步驟
1.鍋燒熱,橄欖油少許;
2.青麥仁下鍋炒香;
3.調(diào)入海鹽;
4.炒熟后盛出;
5.起鍋燒油至5成熱;
6.生蠔掛脆漿粉;
7.下鍋煎至金黃色;
8.調(diào)入XO醬;
9.出鍋裝盤即可。
據(jù)營養(yǎng)學(xué)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筍中的玉米油含量比普通的玉米高一倍多,且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一種非常有益的蔬菜。玉米筍雖然小,但是它的含糖量一般是在12%到18%,比普通成熟的玉米還要高出1.5到3倍。玉米筍中含有的糖分多屬于單糖、雙糖以及少許淀粉,這些糖分在人體中吸收快,可以有效緩解血糖低。
佐料:鮮玉米筍120克。
輔料:黃瓜1根、櫻桃蘿卜100克、香椿苗8根、蘭心花5朵、豌豆苗1根。
調(diào)料:陳年花雕酒300克、白糖25克、香糟150克、話梅50克、生抽15克、陳皮15克、鹽10克、水500克。
制作步驟
1.大黃瓜一開二,改刀成長條,圍圓形;
2.用陳年花雕酒、白糖、香糟、話梅、生抽、陳皮、鹽和水調(diào)制成汁,然后腌制玉米筍4小時。之后,將改好刀的玉米筍立擺在圈內(nèi);
3.頂上依次擺上櫻桃蘿卜、薄片
4.中間放上15克爆珠;
5.點(diǎn)綴香椿苗8根,蘭心花5朵,豌豆苗1根,裝盤即可。
芒種一過,端午臨近,街頭角落的節(jié)日氛圍和縷縷粽香紛至沓來。夏天的美好,蕩漾在一絲絲柔軟的涼風(fēng)里,搖曳在掛滿甜蜜的青翠枝頭?!拔逶挛澹嵌岁?。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泵⒎N時節(jié)氣溫的波動較為劇烈,在此期間,人們很容易上火。而粽子則是民間的解暑圣品。有人認(rèn)為,粽子的原料糯米和包粽子的竹葉、荷葉都對清熱去火有幫助。
豆蓉棗泥粽子
佐料:
糯米400克、豆蓉20克、棗泥10克。
輔料:
粽葉2片、馬蘭草1根。
制作步驟
1.用豆蓉包起棗泥備用;
2.把粽葉卷成三角桶的形狀,在里面放上三分之一的糯米,然后放上豆蓉,再次放入糯米,用手壓實(shí);
3.材料加完之后,用馬蘭草把粽子包裹起來,系上活扣即可;
4.涼水下鍋水開煮四十分鐘,蓋上蓋子燜九十分鐘即可。
中華節(jié)氣菜設(shè)計師:韋力銘
韋力銘,營養(yǎng)配餐師、餐飲業(yè)國家一級評委;歷任廣州利苑酒店行政總廚、北京玉泉山會所行政總廚、北京8號溫泉美景酒樓行政總廚、北京美泉宮飯店行政總廚、北京九朝會總廚;曾榮獲法國藍(lán)帶美食勛章、法國騎士美食勛章、米其林星廚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