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兵
摘? 要:因材施教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提出的,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分成不同的區(qū)域進行教學。不同承受學業(yè)的能力,還有不同興趣方向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需要科學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小學語文更需要這種教學方式,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通讀全文也會有不同的感觸,想法和情感方向也有所不同。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應因材施教,最大程度提升學習效果,最大程度提升教學成效和質量,為學生以后的深入學習做好一定的鋪墊。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的策略便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方向。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因材施教? 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a)-0192-03
Abstract: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s put forward by Confucius, a famous educationist in China.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is tha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regions for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tyles, ability to bear study and interest direction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needs this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more. Different people of the same article will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when reading the full text, and their ideas and emotional directions are also different. Therefore, different students should be taught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so as to maximize the learning effect,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so as to pave the way for students' further study. The strategy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for educator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Strategy discussion
隨著時間不斷推移,經(jīng)過長達幾千年的實踐傳承還有驗證,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學思想再次被運用到不斷被創(chuàng)新探索的現(xiàn)代素質教育中,重新被探究和實施,足以說明此教學思想的正確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素質教育也在無形中獲得認可。因材施教就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質分別教學,提起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以不同的教學方式達成共同的目標和結果。這便是此教學方法最終的目的,再如何潮流更替這條主線也不會變,變的只是表面的順遂。而將學生引入正確的方向,學到更多人生道理,懂得思考、善于思索、身懷感恩才是最終的教學目的。
1? 不同年齡層的教學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基本上都是教師說什么就學什么,但很多學生由于性格、學習風格,還有承受范圍、接受程度、集中力的不同會出現(xiàn)同一種教學模式,一個教師導致每個學生學習的效果和結果都不同,有些學生甚至出現(xiàn)疲態(tài),絲毫不感興趣?,F(xiàn)在學生的個性都非常明顯,也會早熟一些,一旦出現(xiàn)反抗的情緒就很難再拉回來,需要教師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還有學生平日里展現(xiàn)出的特質進行區(qū)分。面對不同特質的學生需要調成學生喜歡的教學氛圍和模式,當教師與學生的風格匹配度有一定的契合學生才能對此提起興趣,才會集中精神力與教師呼應,達成預期的效果,對教育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幫助[1]。
(1)比如較低年級的學生精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來說非常短暫而且又異常活躍,精力旺盛,甚至還會哭鬧,不管是教學還是在學校生活上都需要細心的引導。因此,教師教授課程時大多數(shù)以小游戲的方式進行,既滿足學生的喜好,又能將學生的集中力進行延長,學到更多知識。
(2)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相對來說已經(jīng)變長,也能做一些有組織、有規(guī)律性的事情,也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力,能更好地處理教師的指導,接受的知識面也相對變廣。所以教師沒有必要一定要以小游戲的方式在玩鬧中學習,可以進行一些角色扮演,從擔任不同的角色中體會其中的情感變化還有道理,還可以讓學生徜徉在無限的想象里,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鍛煉。
(3)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想法已經(jīng)成熟,教師可以和其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培養(yǎng)學習習慣、技巧、方法,還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看一些課外書的習慣,不要只局限于教材里的文章。不約束學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還要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勇敢地探索不同的知識。
2? 興趣使然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有些學生甚至癡迷于閱讀課外書,但就是不愿意多看一眼語文教材;有的學生喜歡在室外奔跑,享受年輕帶來的無限活力,不喜歡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讀書;有的學生喜歡寓言故事還有現(xiàn)代文,不喜歡古詩言,等等。這都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盡相同,當然也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所以教師也沒必要一定要把每個學生的喜好遏制,一心只要學習的結果。這樣便會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遠,如果激起學生的反抗心理當然就不會配合教師深入學習[2]。
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在學好教材的基礎上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加強學習,這樣也不會耽誤任何一方。每個學生好的興趣愛好或者年少時期的小夢想都需要被尊重,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和愛好的不同區(qū)分其適合怎樣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甚至聯(lián)系家長配合,從而才能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得到全面性的提高。
比如,小學四年級課程《精衛(wèi)填?!肥且粍t神話故事,教師只是帶領學生通讀全文,學生也體會不到精衛(wèi)頑強堅定又不畏艱險的濃烈感情。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片放給學生看,正好又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方式,不管是集中力還是感受度都非常強。看完后也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切身感受那種有愛又無畏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既可以達到教學目的,又以學生充滿興趣的方式學習,學生自然非常配合,又能充滿熱情地探討。趁著學生激情未散還可以引申出更多神話故事,這便很自然地達到了更高的教學目標。
3? 能力區(qū)分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觀察能力、識記能力、理解能力等客觀地區(qū)分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從而采取不同的角度教學。因材施教最主要的就是根據(jù)學生不同方面的特質進行區(qū)分,從而快速有效地幫助學生,讓學生免去太多壓力。教師也要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方案,科學有效地逐步推進[3]。
比如,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根據(jù)學生擅長的方向不同,有的學生擅長記憶,背誦課文和古詩文根本不在話下;有的學生擅長閱讀理解和創(chuàng)新型寫作;有的學生擅長講一些有趣的故事,表演力很強、不怯場;有的學生看的課外閱刊比較多,閱讀面比較廣,適合分享;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比較弱,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將學生的座位穿插著安排,互相幫助、互相提升。教師也能按照大統(tǒng)的分類有針對性的教學,甚至對于領悟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之間幫不上忙的可以進行特定的單獨輔導,以朋友的身份,在其他學生放學后悄悄留下來,以免增加此學生的壓力。個別輔導最忌諱的就是當著其他學生的面將其留下,那樣學生是不會心甘情愿的,要以朋友的身份、聊聊天的方式進行開導和輔導。這些目標和計劃的實現(xiàn)都建立在正確認知自己的前提上,只有學生對自身擅長和欠缺的點非常了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質制訂出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方案,靈活運用,一切才能有條不紊地持續(xù)向前推進[4]。
比如,《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即使我們身處困境也仍要相信天無絕人之處,所以成功亦是如此。源于我們始終懷揣著希望與熱情,不退后、不認輸,即使此路不通也會不斷嘗試另一條路,繼續(xù)往前走,總有一條適合我們的路。
4? 結語
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之所以流傳至今有一定的道理可循,能讓學生擅長的一面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短板也能隨之顯現(xiàn),加以強化。只有擺在明面的事情才能更好、更有效的解決,這樣也會全面提升學生素養(yǎng),更好地學習此科目。同時還能更好的挖掘各個學生擅長的項目,更好地培養(yǎng),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目前探索的所有教學模式和方法都是為了將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入進去,更好的幫助學生。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精準定位,根據(jù)實際情況對癥下藥。而學生對自己喜歡事物的渴望和想要繼續(xù)探索的欲望也不要一味的進行打壓制止,可以利用學生的喜愛提起學生的熱情和興趣,不要把學生禁錮在巨型框架里,往出越一步都不可以。有時對學生管束的越多學生就會越逆反,教師還需要和學生并行,共同前進,少一方都不會是好的結果,所以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將學習效果達到最佳水平。
參考文獻
[1] 梁存勝.談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因材施教原則[J].學周刊,2020(17):21-22.
[2] 杜姣.因材施教,針對提升——分層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8):50.
[3] 安然.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4] 蔡林.小學語文情感性課堂教學探索[D].喀什大學,2020.
[5] 劉雪霞.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J].西部素質教育,2017,3(5):247.
[6] 楊建勝.巧設情境,激活課堂——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