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雪
摘 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在發(fā)生著轉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單純地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槟康模歉又匾晫W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這也是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通過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實踐能力等,讓學生越來越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幾點具體的培養(yǎng)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在學習過程中,自律性和自主性都比較差。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出發(fā)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思路,改善教學現狀,從而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語文教學任務。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課程不只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理論知識,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科能力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滿足實際學習的需求。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性比較差,缺乏判斷力和生活經驗,通過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可以使學生的各項能力都有所提升,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語文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是當前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可以推動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學生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想象力比較豐富,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可以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現代教育理念下,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主,讓學生在實際應用時可以得心應手。
其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促使教師擺脫了應試教育理念。我國長期處于應試教育中,并且大部分教師都受到了影響,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傳統(tǒng)。而且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會給學生布置許多學習任務,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隨著語文素養(yǎng)的提出,教師的教學側重點發(fā)生了改變,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了學生學習上的自主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究知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1.發(fā)揮引導作用,培養(yǎng)聽說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能力占據首要位置,是教學過程中需要格外關注的,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認真聽取教師講解的內容,自己消化,深入理解知識。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應該專心聽講,集中注意力,否則會出現知識銜接上的問題。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會要求學生要認真聽講,但是由于低年級小學生性格特點的原因,比較愛玩、好動,缺乏自主性,所以只是單純地告知很難達到理想的結果。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明確指出,并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口語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對學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敢說、多說,勇于展現自己。關于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訓練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讀寫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是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知識的積累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閱讀,語文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教材,大部分都是針對基礎語言知識的講解,閱讀素材很少。因此,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渠道,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閱讀。比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學習更多關于潑水節(jié)的知識。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傣族·孔雀之鄉(xiāng)的潑水節(jié)》這本書,讓學生在了解潑水節(jié)的過程中,還能把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出去。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從《一封信》這篇文章入手,讓學生也給自己的父親寫一封信,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愛。
3.加強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的學習和實際生活是分不開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文章就是一項語言藝術。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增強語文的現實意義。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實際應用語文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實踐能力是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而且語文教材中也蘊含著許多需要學生實際操作的知識,比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篇課文。這篇文章不只是表面知識的學習,還要讓學生真正掌握辨別方向的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指南針,或者到室外通過太陽識別方向。這些都需要通過實踐來完成,只有懂得了文章中講解的知識,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靈活運用。
三、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需要不斷改革,教師的教學理念也需要隨之轉變。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主,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心智也不太成熟,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娟萍.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9(008):232.
[2]顧守華.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0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