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標準舞升降技術及其訓練方法進行分析,闡述標準舞升降技術特點和影響因素,并提出標準舞升降技術的具體訓練方式,以便更好地促進國內標準舞項目快速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舞蹈 標準舞 升降技術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體育舞蹈是一種形體語言,能夠溝通國家、民族和個人之間的情感,它兼具體育競技性和文化娛樂性的特點,藝術觀賞性比較高。20世紀70年代,經(jīng)典藝術獲得廣泛發(fā)展,具有體育特性的標準舞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我國對標準舞的引進和研究比較晚,標準舞的推廣難度較高,主要是因為很多體育舞蹈學生對標準舞升降技術掌握得不夠熟練,很難跳出標準舞的風格特點。所以,在標準舞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對升降技術的掌握,從而更好地展現(xiàn)出標準舞的風格和特點。
本文對標準舞升降技術及其訓練方法進行分析,從理論方面來看,希望本次研究為國內相關標準舞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和指導,更好地促進我國標準舞專業(yè)方面的研究;從實踐方面來看,希望為提高國內標準舞競爭力、規(guī)范標準舞技術動作和競技比賽提供參考。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體育舞蹈最早發(fā)源于歐洲,20世紀初英國組織“皇家舞蹈教師協(xié)會”,整理當時比較流行的舞蹈,相繼確定快步舞、快華爾茲、探戈舞等7種舞蹈的舞姿、跳法等,統(tǒng)稱為國際體育舞蹈。20世紀60年代,歐洲又將國際體育舞蹈細分為拉丁舞、標準舞等類型,每年舉辦世界級舞蹈大賽,展現(xiàn)體育舞蹈風格和藝術。亞歷克斯·摩爾在其編著的《摩登舞》中,指出標準舞的五種步行特點,并針對標準舞升降技術的訓練技巧進行詮釋,為標準舞教學提供理論基礎。①羅賓·肖特在《舞蹈新聞》周刊上提出,標準舞升降技術訓練過程中缺少音樂感,很多舞者不能將情感融入技巧中,這樣就難以展現(xiàn)出舞蹈的藝術魅力。②(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標準舞源于國外,我國對標準舞的研究并不多,對標準舞升降技術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主要是借助其他有關標準舞理論分析方面進行概述和總結,從而為我國標準舞教學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孫佳劍在《對摩登舞技術的分析》中指出,標準舞訓練的關鍵是升降技術和重心轉移技術的訓練。③并對重心轉移進行分類,對升降技術進行闡述,說明標準舞上升和下降技術主要依靠舞者關節(jié)協(xié)調度,同時提出標準舞升降的波浪線主要依靠舞者的腳趾和腳踝來控制。周晨在《摩登舞技術探析》中提出,標準舞舞步主要依據(jù)連接動作來完成,并闡述了標準舞技術核心是升降技術和重心轉移。④舞者在訓練過程中必須把握標準舞的訓練規(guī)律,將肢體與情感協(xié)調融合,明確舞蹈動作所展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征,把握舞蹈技術,從而舞出賞心悅目的舞蹈。
國內外關于標準舞技術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但是從單一升降技術方面進行研究的比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結合近幾年標準舞在我國的發(fā)展情況,分析標準舞升降技術及訓練方法,為實際教學提供更多的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次研究以標準舞的升降技術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1)文獻法。根據(jù)本次研究需要,查閱中國知網(wǎng)、萬方、維普中文數(shù)據(jù)庫和其他相關網(wǎng)站,搜集有關標準舞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將這些資料分門別類,系統(tǒng)地排序,做好整理工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2)邏輯分析法。在研究中通過資料整理和收集,利用歸納和演繹等邏輯方式,對標準舞升降技術進行綜合和歸納,為文章寫作提供詳細的方向。(3)影像資料法。這種方法主要是依據(jù)研究需求,通過百度對近5年的標準舞錦標賽、表演、教學視頻等進行收集和整理,從中找出有關標準舞升降技術的資料,并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體育舞蹈專業(yè)學生的訓練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對標準舞技術技巧的掌握并不好,很多學生僅僅從理論方面了解標準舞技巧,在實踐方面對標準舞技術的掌握并不牢固,很多技術要點訓練不熟練,很難跳出標準舞優(yōu)美的韻律,不能體現(xiàn)出標準舞的藝術感。
(一)標準舞技術技巧概況。通常情況下,標準舞技術技巧可以分為7種類型。(1)傾斜、反身技術:主要要求舞者正確掌控腰部動作,跳舞過程中以腰軸旋轉帶動上半身的轉動,充分展現(xiàn)舞者的曲線美。(2)升降技術:舞者身體通過膝、踝、趾的屈伸實現(xiàn)從高到低或從低到高的重心轉移。標準舞通過升降過程實現(xiàn)身體的流動,從而將優(yōu)美的舞姿展現(xiàn)給觀眾。(3)縱向牽引技術:主要是對舞者體態(tài)的訓練,要求舞者在全身松弛狀態(tài)下尋找一種沿腰椎、頸椎直達頭頂?shù)目v向牽引效應。(4)平面牽引技巧:這種技術的展現(xiàn)需要依靠舞者腰胯的力量展示,以腰胯發(fā)力帶動腿腳的動作,從而實現(xiàn)舞者的重心轉移。(5)擺蕩技術:這種技術要求舞者在跳舞的過程中以腰胯發(fā)力實現(xiàn)身體的擺動。(6)帶領、跟隨技術:主要是要求舞伴之間必須保持各自重心的相對穩(wěn)定。(7)節(jié)奏技巧:主要是要求舞者在跳舞的時候要體現(xiàn)出節(jié)奏感,從而展現(xiàn)舞蹈的韻律之美。標準舞技巧中升降技巧是舞者最基本的技巧,升降技巧相對其他技巧不容易把握,其作用是促進舞者重心轉移,從而使舞者在跳舞的過程中實現(xiàn)平面牽引。
(二)標準舞升降技術的掌握。(1)上升動作。標準舞升降技術中的上升是身體由低到高的轉移過程,這個動作主要通過腳和腿之間的協(xié)調和配合來完成。這個動作完成的關鍵是上升的過程中支撐腿在屈膝下腳掌向地面方向用力,腳掌通過蹬地產(chǎn)生向上的力量,再通過膝蓋、腳趾、腳踝的上伸控制舞者身體重心由低向高升起。此時,舞者身體重心帶動腿和腳上移,運動的腳不發(fā)力,跟隨身體的重心上升。運動腿由伸踝、屈膝等完成上升,同時通過舞者的柔韌度和力量展現(xiàn)舞蹈的韻律。一般情況下,運動腳動作做到位時,舞者的上升動作仍然在繼續(xù),此時重心腳仍然處于上升的狀態(tài),舞者膝關節(jié)是否伸直直接關系著支撐力度的位置,從而影響舞者的上升速度。(2)下降動作。標準舞升降技術中的下降動作一般由高向低轉移,當舞者身體重心處于高位時,舞者的膝關節(jié)處于伸直狀態(tài),腳處于離地狀態(tài)。舞者身體逐漸向地板方向擠壓,然后腳趾和腳踝屈曲,并產(chǎn)生向下的力,腳跟落地時放松膝力,同時收縮大腿內側和外側肌肉,從而減緩膝關節(jié)的承受重力,最后收縮臀部。整個下降動作大致分為閉式舞姿并腳下降—支撐腳向下,后退或向前舞步屈膝不移;開展式舞姿側行下降—雙腳并腳,擺動腳處于高位滑動,而后呈現(xiàn)分腳狀態(tài),實現(xiàn)舞者的重心轉移。旋軸下降—重心腳和膝關節(jié)一邊轉動一邊下降。三種下降模式中不管是哪一種,都是舞者腳、膝的下降,而身體向上拔,同時腰部不能松弛,從而保持舞姿的優(yōu)美。(3)升降速度和幅度的控制。標準舞的升降不管是上升還是下降,都要注意舞者的運動速度和幅度問題。最好在跳舞的過程中能夠保持勻速運動,不能一會快、一會慢,速度要與音樂節(jié)拍配合好。很多初學者擔心趕不上音樂的速度,往往會出現(xiàn)搶拍的現(xiàn)象,這樣就容易導致速度忽慢忽快。另外,不同舞種升降速度和幅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華爾茲升降幅度最大,上升要升到腳前掌,或腳尖、腳掌與地面呈50~60。夾角,舞者雙腿伸直;下降時膝蓋向前超過腳尖10~12公分。上升和下降速度也比較慢,通常情況下,一個小節(jié)完成一次升降動作;而維也納華爾茲的升降幅度相對比較小,舞者起伏不明顯,但是此舞速度比較快,以雙人快速旋轉為主,舞者重心必須穩(wěn)定,上升時膝蓋微微彎曲,雙腿彎曲不需要伸直,腳跟稍微離地,腳掌和地面夾角呈15~30。角,下降時腳掌著地,膝蓋與雙腿保持彎曲,升降速度較快,也是一個小節(jié)完成一次升降動作。
(三)標準舞升降技術訓練方法。標準舞訓練中升降技巧的訓練非常重要,舞者熟練掌握升降技術能有效提高標準舞水平。訓練時要讓舞者知道標準舞升降技術的訓練主要依賴踝關節(jié)、腿部等下身肌肉力量。所以在訓練過程中以下肢肌肉力量訓練為主,常用的訓練方法有提踵練習、升降練習、屈腿練習。(1)提踵練習。提踵練習時,舞者身體要垂直站立,放松上身,收緊腰、臀部,雙腿伸直,腳尖向前,同時緊并雙腳,而后緩慢抬起腳跟至腳尖,并使舞者保持提踵狀態(tài)。初練者每次提踵練習一般保持3~5分鐘,后期可以逐漸增加每次練習的時間,或者依據(jù)舞者身體素質安排提踵練習時間,以便更好地鍛煉舞者踝關節(jié)和腳部的耐力和力量。(2)升降練習。進行升降練習時,舞者首先要自然站立、放松上身、雙手自然下垂、收緊腰臀部位,雙腿夾緊,腳尖向前;而后舞者髖關節(jié)向前推,同時上身必須保持直立狀態(tài),此時舞者彎曲膝蓋做下降動作,一直到膝蓋彎曲至90。再慢慢做上升動作,此時雙腿仍然保持伸直狀態(tài),腳跟抬起,腳尖著地,重復練習。練習過程中注意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不能間斷,動作要連貫,上升和下降速度必須保持勻速、緩慢。通常情況下一分鐘做10~12小節(jié),初練者練習時間為3~5分鐘,而后可以依據(jù)舞者的熟練程度和體質安排練習時間和次數(shù),以便更好地鍛煉腿部肌肉的耐力和力量。(3)屈腿練習。屈腿練習時要求舞者身體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然后放松上身,收緊腰、臀部,雙腳合并,腳尖向前,膝蓋彎曲的同時身體保持直立,腳跟稍微抬起,髖部向前推,腿部保持彎曲狀態(tài)。初練者每次練習3~5分鐘,后期熟練后可以依據(jù)舞者體質安排練習時間和次數(shù),以便更好地鍛煉舞者膝關節(jié)的耐力和力量。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1)標準舞技術技巧類型較多,其中升降技巧是標準舞中最基本也是最難掌握的技巧。(2)標準舞升降技術的訓練過程中必須控制好升降速度和幅度,上升和下降速度都要勻速進行,堅持每天練習,促進舞蹈動作的熟練。(3)標準舞升降技術的訓練主要以訓練下肢肌肉力量為主,主要訓練方法有提踵練習、升降練習、屈腿練習。
(二)建議。(1)標準舞升降技巧訓練要與肢體動作的變化和動作的節(jié)奏變化要與音樂風格的變化相協(xié)調,提高舞蹈韻律和藝術價值。(2)標準舞升降技術的訓練必須把握規(guī)律,舞者在跳舞的過程中使肢體動作融入人物情感,把握好升降過程的每一個動作。訓練時清晰地掌握自身肌肉和骨骼特質,將標準舞升降技巧精髓展現(xiàn)出來,為人們帶來賞心悅目的舞蹈藝術。(3)高校在標準舞訓練過程中要注重標準舞升降技巧的訓練,挖掘不同的升降技巧訓練方法,并積極訓練,有效促進學生標準舞升降技術訓練技巧的提高,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標準舞人才。
注釋:
①亞歷克斯·摩爾:《摩登舞》,歐洲時報,1976年。
②羅賓·肖特:《標準舞技術研究》,《舞蹈新聞》,1980年。
③孫佳劍:《對摩登舞技術的分析》,《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第112-113頁。
④周晨:《摩登技術探析》,《當代體育科技》,2013年,第53頁。
參考文獻:
[1]何美.對北京市部分中老年人體育舞蹈編排特點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2]陳邦權,張麗青.元素練習法在摩登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8):56-57.
[3]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儲顥,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哈爾濱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