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建始也,意味著冬季的開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秋盡冬來,寒風(fēng)料峭,寒而不太冷,猶有一絲暖意。而這心間的一絲暖意在字里行間彌漫開來,自是一番愜意與詩情。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之夜,筆墨都凍涼而懶于寫新詩,一個小爐,溫一壺美酒,醉看點點墨花,好似那一地的雪花竟是月光一般。筆墨之下透露出詩人的思鄉(xiāng)戀鄉(xiāng)之情。
《立冬》
【元】陸文圭
早久何當(dāng)雨,秋深漸入冬。
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fēng)。
邊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籬門日高臥,衰懶愧無功。
立冬時,一般還不太冷,我國古時民間習(xí)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正如此詩所寫“秋深漸入冬”,這里的冬天在秋冬交替之際,既有秋的黃花、紅葉,又有冬的寒冷衰懶。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増。
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
浪影生千疊,沙痕沒幾棱。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立冬之時,夜游江邊,看浪影千疊,沙痕幾稜。真當(dāng)是人老心不老,即便是寒意濃濃也不能阻擋詩人夜游的閑情逸致。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yuǎn)
細(xì)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第一首詩意在寫景,細(xì)雨生寒,草木青黃,春去冬來,獨聞一綻梅花香。寒冷之節(jié)也能生出好心情??傻诙自姽P墨一轉(zhuǎn),而言“老夫布褐未裝棉”,從中可以看出生活的貧苦,片語之中流露出詩人的愁苦心情。
《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fēng)漸作北風(fēng)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yōu)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在“荷塘滿眼枯”的秋盡之時,迎來了“北風(fēng)呼”的冬的腳步,門前冷霜帶來侵骨的寒冷,可寒冷不能擊退讀書之心,猶自燃起小火爐,臨窗好讀書。
《立冬日作》
【宋】陸游
室小財容膝,墻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此詩可以看出詩人室小難容膝,墻低只及肩,生活上的艱辛并未就此打敗詩人,相反詩人心境上是樂觀欣然的。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fēng)去,惟有黃花不負(fù)秋。
立冬的前一日,清霜冷絮裯,紅葉滿階頭,園林盡掃,惟有黃花不負(fù)秋。這是秋天的最后一日,立冬的前一天,詩人對菊有感,滿腹愁腸。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fēng)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從題目可以看出,此詩作于立冬之時,是對野外漫步行吟之感。此時正是秋冬交互之際,乘月外出游玩,雖說風(fēng)景盡少,卻別有一番趣味。
《溝通基礎(chǔ)》:
信息時代的溝通藝術(shù)
郝潔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該書整合了當(dāng)代國際社會的主流溝通理念意識與策略方法,聚焦全球化信息社會中溝通的多元性、復(fù)雜性和創(chuàng)新性,通過清晰簡潔的語言和層層遞進(jìn)的方式介紹解析溝通理論與實踐。
溝通并不僅僅是一種人與人之間話語與行為的交流,它更根本的意義則是開敞了人們的生存空間。這種人生的開敞至少包含了三層涵義:
首先,這種溝通開敞了人生的物理空間。其實,人生的意義并不完全在于你的金錢與地位,也并非你有多大的權(quán)力,而更多的在于你的生存空間的大小,在于你能否充分享受世界之大給你帶來的不同體驗。而這種生存空間與體驗的內(nèi)涵卻在于你的溝通。因為,正是在溝通中,你可以獲得各種不同的“鏡子”,由此,你不僅看到了他人,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他人的眼神和反應(yīng)中看到了自己,認(rèn)識了自己,發(fā)現(xiàn)了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包括自己的優(yōu)點和短板,以及更多的發(fā)展機會,進(jìn)而學(xué)會了更好地做自己,更好地做自己的事業(yè),更好地靚化自己的生命。
其次,這種溝通也開敞了人生的思維空間。其實,信息化社會為人們提供的并不僅僅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和渠道,也并非是一種娛樂化的手段和載體,而更多的是一個寬闊無垠的思維空間或者是虛擬空間。這種虛擬空間中的生存方式是建立在思維上的,是一種心靈的飛揚與思想的馳騁。當(dāng)然,它并非單純是一種個體的想象,也不是獨自的沉思,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神交與精神的碰撞。因為,正是在這種精神的交往與碰撞中,人們可以互相激發(fā)出生命的熱情,可以擴展存在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正是在這種虛擬空間中人們的精神溝通里,你可以進(jìn)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維世界,獲得更加豐富的人生價值,發(fā)現(xiàn)那些真正的朋友與合作的伙伴,同時,在這種精神的融匯中,形成更崇高的生命追求。
最后,這種溝通實際上更是在舒展人們的靈魂。由于世態(tài)的炎涼與人生的滄桑,人們的靈魂已經(jīng)布滿了一層層疊擠在一起的皺紋,它們甚至有可能擠壓人們的生存空間,束縛思維的想象力,扭曲人生的形象,變形人們的動作,蒙蔽人生的目標(biāo)。在信息社會中,人們尤其需要不斷地舒展自己的靈魂。而溝通正是這樣一種靈魂的舒展。因為,正是在這種溝通中,人們的靈魂具有了對話的活力,形成了一種砥礪的機遇,以及開敞的窗戶。其實,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在渴望和呼喚著這種靈魂的舒展。這是人的本性,是人生命的癢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