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亮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
室內(nèi)五人制足球運動是足球運動的一部分。目前已經(jīng)是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之一。2003年北京一動體育發(fā)展有限公司和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共同攜手舉辦了中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聯(lián)賽。新疆師范大學足球隊有著長遠的歷史,11人制足球隊在新疆賽區(qū)屢次獲得全區(qū)冠軍,在2010年獲得全國總冠軍,2015年以校企結合的方式參加——中國室內(nèi)五人制足球甲級聯(lián)賽,在2015-2016賽季中國室內(nèi)五人制甲級聯(lián)賽中取得第七名。在全國大五聯(lián)賽的激烈競爭中,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需要更科學、更系統(tǒng)的訓練,以提高整體水平。
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的技術。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利用中國知網(wǎng)(CNKI),查閱有關五人制足球的基本材料,為本研究積累理論的知識。
2.2.2 觀察法
通過對2016-2017特步中國大學五人制足球聯(lián)賽中的比賽錄像,以及新師大五人制足球隊在比賽前的備戰(zhàn)訓練內(nèi)容進行分析。從五人制足球技術中的個人突破、傳球、等方面的訓練安排、實施情況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運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得出研究結論。
新疆師范大學隊備戰(zhàn)期間總訓練次數(shù)170次,在備戰(zhàn)期間有46次傳接球訓練,傳接球練習占總訓練次數(shù)的27%,主要的組織形式是一對一短傳,長傳以及傳切跑位的練習,而無對抗的傳接球訓練占54%。其練習方式主要以無對抗為主。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在備戰(zhàn)期間傳接球技術所占時間比例較少,大部分表現(xiàn)為無對抗性傳接球練習。聯(lián)賽中總傳接球次數(shù)為2566次和2656次。前場的傳球成功率為33%,由于防守方退回本方后場防守,而中場傳球成功率達71%,較多的傳球集中于中場附近,其主要原因是由后場發(fā)動進攻,在中場傳接球組織進攻,而后場的傳球成功率達78%,一方面是防守方退回后場防守,由守門員發(fā)球較多集中在后場,另一方面形成緊逼的情況下,守門員被迫將球拋擲前場隊員,這也是影響后場傳球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前場接球的成功率為47%,中場接球成功率為68%,在中場組織進攻的同時隊員在前場或中場不斷穿插跑位接球。后場接球成功率為100%,守門員發(fā)球集中在后場,緊逼的情況下守門員會將球拋擲前場,避免在后場的失誤導致進球。備戰(zhàn)期間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傳接球技術訓練所占時間較少且大部分是無對抗性的傳接球練習。比賽中防守方較多的是給予進攻方更多的防守壓力致使傳接球的成功率降低。這也是在比賽中傳接球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在個人運球突破訓練僅占12%,其組織形式主要是一對一積極進攻與消極防守。無對抗的個人運球突破訓練占85%。而對抗性的個人運球突破練習占15%,主要是運球突破守門員以及更多的是在比賽中來完成個人運球突破。在實際比賽中,面對的是較為全面的防守隊員若不能有效突破該名防守隊員,被斷球很有可能被打反擊,因此,個人運球突破能力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所統(tǒng)計的比賽中,個人運球突破總次數(shù)648次,前場個人運球突破占32%,其主要來源于前鋒背身拿球快速轉身形成射門以及部分前場邊路突破傳球形成射門。中場個人運球突破占60%。在觀察比賽錄像中,后場個人運球突破占8%,在防守方形成一對一緊逼的情況下,往往會在前場就開始形成緊逼,造成進攻方一對一突破或傳球成功率降低。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或得球權。在第一階段比賽中,前場個人運球突破成功率31%,中場個人運球突破成功率62%,個人運球突破往往在中場組織進攻,具有進攻的機會以及后場的保護,利用場地的空間和積極的跑動扯開空當形成一對一突破的機會,因此個人運球突破較多的集中于中場附近。后場個人運球突破成功率82%,通過比賽視頻發(fā)現(xiàn)守門員從后場兩邊路發(fā)球只有在緊逼的情況下會發(fā)生個人運球突破的情況,若突破失敗將極有可能直接造成進球,因此在后場進行個人運球突破較少。
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在聯(lián)賽備戰(zhàn)期間射門練習共有51次,無對抗射門練習占90%。對抗性的射門主要集中在模擬比賽中。在比賽中射門總次數(shù)207,總進球數(shù)40,進球成功率19%。射門總次數(shù)直接反映一個球隊在聯(lián)賽中的進攻能力。同樣也反應出備戰(zhàn)期間大部分無對抗性訓練很難適應聯(lián)賽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同時個人運球突破完成射門的能力也再次顯露出來。射門在防守隊員逼迫的情況下空間角度較小,在中前場的射門機會十分難得,射門的機會往往是通過隊員在比賽中的傳切跑位以及個人運球突破去尋找射門的空間角度。備戰(zhàn)期無對抗的射門練習是沒有壓力的,跑位及接球都是自由的。而在強對抗的比賽中,無對抗性訓練的所有缺點也就此顯現(xiàn)出來了。
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在聯(lián)賽備戰(zhàn)期間傳接球練習占27%,無對抗傳接球練習占74%。備戰(zhàn)期間傳接球練習時間并不少,但較多的是無對抗性練習,而在高壓的比賽中,前場的傳接球各占8%和%11%,這也是無對抗性的傳接球練習在高壓的比賽中所反應出來的結果。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在備戰(zhàn)期間個人突破訓練占12%,無對抗占11%,組織形式單一以及較多的是無對抗個人運球突破訓練。個人運球突破較多的集中在中前場場,在前場個人運球突破主要是為了贏得傳球空間或突破形成射門。在中場個人運球突破是為了突破防線形成以多打少。而在后場個人運球突破較少,其主要原因是一旦突破失敗將會直接給對方面對守門員射門得分的機會。在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在射門訓練中占30%,練習時間并不少,但無對抗射門練習占91%,無對抗的射門練習占據(jù)比較多的位置。因此,在強對抗的比賽中很難完成射門。新疆師范大學五人制足球隊在定位球的訓練次數(shù)僅有43次。這就導致定位球戰(zhàn)術不熟練,在強對抗的比賽中很難運用自如,因此,對抗性的定位球訓練較少導致在強對抗的比賽中成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