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圣嬌
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所以作為一位數(shù)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是初學數(shù)學最基礎的知識。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任何復雜的題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問題組合而成的。無論是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還是多位數(shù)加減多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除兩位數(shù),還是兩位數(shù)乘除三位數(shù),或其他更復雜的計算題,它們都是“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等基礎知識。作為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學,挖掘教材中內在的興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知識化為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數(shù)學故事。例如在鞏固“7的加減法”時,教師先出示小貓在草地上抓蝴蝶的情景圖,一共7只蝴蝶,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小貓在草地上要做什么,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編出故事情境。讓小貓繼續(xù)抓,根據小貓抓的結果,列出算式。這樣通過教材創(chuàng)設的小貓抓蝴蝶的情境,學生在全情投入幫助小貓抓蝴蝶的過程中鞏固計算,不但學得輕松愉快,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高了。
《教學大綱》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低年級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少一些,老師可在課堂上給學生計時讓他們做,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會很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計算速度??谒悴粌H要計時,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看出對、錯,對那些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考滿分的學生要及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引起他們對口算的重視。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業(yè)中必做的一項,平時把這項工作堅持下來,這樣才能把口算這項能力提高起來。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要過好計算關,首要的是保證計算的正確,這是核心。如果計算錯了,其它就沒有意義了。但如果只講正確,不要求合理、靈活,同樣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用看加算減計算,有的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腳趾、逐一數(shù)數(shù)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后者顯然達不到要求。又如:在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具體分析,靈活運用。
在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各種各樣的計算題。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么數(shù)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夠正確計算的前提。有些學生在考試中計算題做錯,并不是真正的不會算,而是由于運算定律或是運算法則沒有弄清,導致計算出錯。只有把有關的基礎知識講清楚,讓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生計算才不會出現(xiàn)差錯。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yè),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要輕易的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shù)。還要養(yǎng)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首先,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shù)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其次,使學生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再次,使學生養(yǎng)成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guī)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shù)位要對齊,數(shù)字間要有適當?shù)拈g隔,進位的數(shù)字要寫在適當?shù)奈恢蒙?,退位點不能少。最后,使學生養(yǎng)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循循善誘,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通過學生的刻苦努力,才能提高自我的數(shù)學計算能力,給數(shù)學的學習生涯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