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勝 石振國
(山東大學 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061)
任何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興起,必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休閑體育就是隨著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生產力應運而生。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生產力必然促使人們尋求新型的生活方式,而休閑體育必將成為人們的選擇。經濟發(fā)達的西方國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著眼于休閑體育教育,通過對全民進行休閑體育教育,提高國民的休閑體育認識與休閑體育素質,化解各種因休閑而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提高全民族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與社會和諧。我們國家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人們的休閑時間因此大大增加,正奔向向往已久的小康社會。但是,閑暇時間的增多并不代表人們的幸福感就相應增多,人們承受著精神世界匱乏、機體功能退化、生活索然無味與人情世故散失等諸多困惑。如何使生活更有意義,如何解決困惑和問題?休閑體育將是一個有效的方式,因為它可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適應新式的生活方式,為人們提供相對規(guī)范的體育場所,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的模擬機會,同時它帶來的健康價值已經被人們所認同。因此,本文通過分析休閑時代來臨的現(xiàn)實條件入手,分析和闡述我國休閑體育教育的困惑與抉擇,期望能為休閑體育教育在我國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提供一點新思路。
在信息化的普及與知識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推動下,人類在21世紀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必然進一步提高,閑暇時間大大超越以往,在此前提下,人們可以盡情享受各種休閑活動。2008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行新的《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在新的政策下,公民的法定節(jié)假日是十一天,比原來增加一天。此外,五天工作制下的“雙休日”規(guī)定自1995年5月起實施。以此累計,普通公民每年的法定休假日達到115天。從這里也能看出,公民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將在休假中度過。如果新的“帶薪休假”措施能夠順利實行,在以往基礎上,我國公民的假期會延長10-20天,法定休假日將累計達到135天。這為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生活需要,激發(fā)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熱情,積極參與旅游、健身、娛樂、體育等休閑活動提供了時間保證。
古語云,“倉稟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只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再加上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使休閑活動的普及成為一種現(xiàn)實。恩格爾系數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1978年,中國城市恩格爾系數是57.5%,農村恩格爾系數是67.7%。截至到2002年,城市恩格爾系數已經下降到37.9%,農村恩格爾系數已經下降到47.7%”[1]。 2008年以來,我國城鎮(zhèn)恩格爾系數基本維持在37%左右,而發(fā)達國家基本為25%-35%,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明顯的差距。但當其低于50%時,娛樂性消費將穩(wěn)定增長。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表明,當人們的最低生活需求如吃、穿、住、行得到滿足后,一定會向較高層次的方向發(fā)展,隨之產生較高層次的需要,如娛樂性消費。與此同時,當物價上漲低于城鎮(zhèn)居民收入時,人民的實際收入繼續(xù)提高,剩余財富逐漸增多,越來越富裕,這便構成了人們參加休閑活動的物質前提。
現(xiàn)代社會的勞動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兩個基本特征是:體力勞動逐漸消失,腦力勞動占居主流。但人們的身體機能也出現(xiàn)下降,甚至是退化的趨勢。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導致人們普遍感覺工作節(jié)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人情世故淡漠。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人們迫切需要找回曾經的生活快樂、身心愉悅、體質健壯。這時,利用閑暇時間增強身體機能、緩解精神和生活壓力的休閑體育活動自然就會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席勒曾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2]。在計劃經濟時期,人民群眾被稱為“政治機器和經濟組織的齒輪和工具”[3],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休閑體育的確與人們的生活格格不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習俗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越來越期望能夠過上真實、自由,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這個轉變的趨勢,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自身生活幸福指數的追求,也突出了其休閑體育活動逐漸向多元化、消費化、娛樂化方向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觀念在這一過程中也逐漸發(fā)生轉變:從原來注重對自然界的征服,逐漸過渡到注意人類自身的成長;從對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轉變?yōu)閷ψ晕覍崿F(xiàn)的精神需求。顯而易見,休閑體育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滿足小康社會背景下人們對自身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并借此規(guī)范社會教育,踐行個性發(fā)展。在社會化的大背景下,能夠擴展視野,培養(yǎng)人們的健康意識與競爭意識,豐富人們的情感生活,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
休閑體育是每個人的權利?!妒澜缛藱嘈浴返?4條規(guī)定:“人人有享有休息和閑暇的權利,包括工作時間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給薪休假的權利”。我國憲法也明確規(guī)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fā)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yǎng)的設施,規(guī)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兒童和青少年同樣也享有休閑體育的權利?!秲和瘷嗬浴返谄邨l規(guī)定:“兒童應有游戲和娛樂的充分機會,應使游戲和娛樂達到與教育相同的目的;社會和公眾事務當局應盡力設法使兒童得享此種權利”??ɡ鎭喼薜貐^(qū)義務教育會議上,針對義務教育制定目標中也指出:“應給予兒童充分的機會,使其從事玩樂休閑,并視此為教育的目標”[4]。由此看來,順應休閑時代潮流,休閑體育作為人類的一項基本權利已經引起國內外人士的重視?,F(xiàn)代教育要保障兒童和青少年休閑體育的權利,同時也應將休閑體育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培養(yǎng)方向。
休閑體育的實質是為了人們在各種身體活動中獲得更大限度的愉悅與自由,以緩解高度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和慰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從而提高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高精尖設備大大縮短了人們的工作時間,同時,社會對勞動者技能和知識儲備的要求也大幅提升。人們雖然擺脫了冗長的勞動時間的束縛,卻陷入技能短板的困境,不得不將原有的勞動時間變成掌握新技能的“學習時間”。如此一來,人們向往已久的、悠閑美好的體育生活變成了枯燥的職業(yè)訓練,休閑活動與工作狀態(tài)嚴重錯位。追求愜意生活的愿望和實際職業(yè)技能水平的矛盾逐漸暴露:工作時間越來越少,身心卻愈加疲憊;明明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但越來越忙碌,內心也更加浮躁。正如杰弗瑞·戈比所說:“總是有事要做的心理標明一種文化的延遲。我們仍然覺得我們需要突擊,需要消費,需要永久地保持忙碌狀態(tài)。這諸多需要并非現(xiàn)實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事需要去做,而是我們對時間的畸形形態(tài)造成的?!盵5]可見,自由時間量的變化會演變成質的變化,且后者對人的影響更大,因為休閑體育觀念仍是社會的美好夙愿,只是人們對時間的心理認知發(fā)生了畸變。當功利戰(zhàn)勝了享受,生產效益俘虜了人們心靈的時候,人類社會就被商品化、工具化,休閑體育的美好愿望最終變成“陽光下的泡沫”。
《易·系辭傳》中有記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盵6]法則是無形的,稱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稱為形而下?!捌鳌闭f的是物質世界的特性,強調事物的實際效用和具體功能,延伸為研究物質世界的機能、學習科學技術的含義。而“道”是事物當中抽象出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是指導事物朝無限可能發(fā)展的理論,強調精神意識的目的和價值觀。二者陰陽共生、相互依存,沒有“器”,無以載“道”,而無“道”,則不成“器”。從形而下的事物中抽象出形而上的規(guī)律,最終在形而下的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價值?!暗馈迸c“器”存在于世間萬物,休閑體育也不例外。我們應當意識到休閑體育的核心不是掌握運動技能或嫻熟利用運動技術,而是充分領悟體育運動中的自由、放松的心境,確立一種正確的休閑體育價值觀。倘若用傳教來傳授休閑體育,那么,它一定不能給予人們內心支持、補給精神養(yǎng)料、升華心靈世界,最終異化了其初衷。由此可見,休閑體育教育在提供實用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技能的同時,也為人類社會構建了一個精神家園,這才是休閑體育教育的價值所在。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主觀的追逐名利也好,客觀的背負壓力也罷,人們越來越不肯把時間留給自己。留得一份單純閑適竟也成了對于物質的過分追求,呈現(xiàn)了“金錢富有、時間貧窮”的尷尬情景。誠然,社會的進步發(fā)展離不開個人的物質追求。畢竟人與物互為對象化存在,人對物的占有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人自身的能力價值。而當人過于認同這種價值體現(xiàn)時,則也會帶來無窮的物欲。此時,物成為了生活的主導,人作為獨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干擾,也就成了馬爾庫塞筆下“單向度的人”。
然而,休閑體育作為人們在閑暇時開展的、項目形式多樣的、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的活動,其特點是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動性。這些特質是與過分追求物質背道而馳的,反而可以使人全面發(fā)展,成為物質的主動擁有者和有效利用者。所以,休閑體育應該警惕休閑的異化現(xiàn)象,減少和嚴防物化傾向,為人們樹立正確健康的休閑體育觀念。
學生作為重要的社會群體,其休閑體育的活動質量影響著他們個人的身心健康。從長遠角度來看,早年良好的休閑體育體驗也會使其日后養(yǎng)成較好的體育習慣。然而,目前的社會情況是,學生的休閑體育生活質量普遍不高。具體表現(xiàn)有:休閑體育意識淡薄、時空結構不合理、層次較低、技能較匱乏等。由此,學生對何為休閑體育缺乏理性認識,沒有從思想上切實認識到科學的休閑體育對于豐富文化生活、提高個人品位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
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學習和休閑是相互對立的,認為學習是唯一有價值的行為,休閑因無法直接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而被人們所鄙視。因而人們普遍認為只有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是被提倡的,也是被社會公認的。反之,休閑則被認為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價值的,不被提倡的,因此,人們對休閑生活充滿敵對和排斥。然而,人們對于這兩者的觀點有其狹隘之處,是偏頗的,因為學習和休閑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一個有追求的人應當不僅僅只會學習還要學會享受生活中的樂趣,那就是懂得休閑。學習為人們創(chuàng)造物質價值,休閑為人們帶來精神愉悅。“過勞死”這種社會現(xiàn)象告訴我們,人們在工作之余,適度利用余暇調節(jié)生活是必要的,它對于緩解腦力勞動的疲勞、身體均衡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功效。而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也說明,人們“享樂至上”的功利思想需要加以教育和糾正。通過教育,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休閑體育,科學管理休閑體育時間,并能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健康的休閑體育觀。
如果我們認為對于學生休閑體育生活,社會環(huán)境可能只起到間接的、宏觀的影響,那么,教育的過程和學校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直接外部環(huán)境,這個直接外部環(huán)境對于學生休閑體育生活,在某些時候可能會成為決定性因素。教育不只是使受教育者學會謀生的技能,還要讓受教育者能夠自主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但現(xiàn)實情況是,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適應、發(fā)展外部物質世界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但于此同時也顯現(xiàn)出諸多問題,“它放棄了‘為何而生’的教育,不能讓人們從人生的意義、生存的價值等根本問題上去認識和改變自己,也必然前提性地拋棄了塑造人自由心靈的那把神圣尺度,把一切的無限目的都化解為謀取生存適應的有限目的”[7]。如此,學習便成為了他們適應社會、改變人生的選擇,造成了學生只重視外在虛無的功利目的,而忽視了內在生活的真正價值。
近年來,各個學校組織并開展了諸如“陽光體育活動”、“體育文化節(jié)”等形式的體育活動,學校社團也成立了諸如“自行車協(xié)會”、“輪滑協(xié)會”、“舞蹈協(xié)會”等名目繁多的協(xié)會組織。這些活動都可以看作是充實學生業(yè)余生活的一些有效嘗試,即使在生活中有很多活動和嘗試,但是學生在空閑時間里的“無聊癥”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在指導思想上,這些活動只是作為“填補”學生空閑時間的手段,以防止學生整天“無所事事”,而沒有真正地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學生的個性,全面發(fā)展學生的人格。其次在教育目標上,這些活動是以進行固有的休閑項目和活動為側重點,旨在使學生的活動技能、技巧得到提升,而這種方式很難培養(yǎng)學生建立起休閑體育價值觀,使他們形成健康休閑體育的生活方式。在教育原則上,人們只是把休閑體育的價值與進行休閑體育的方式機械地灌輸給學生,把在社會、學校、集體中形成的觀念強加給學生,而不是培養(yǎng)學生對休閑體育生活所帶來的各種價值態(tài)度的分析能力,以及主動進行休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忽視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休閑體育價值觀。
學生作為參與休閑體育生活的主體,其參與的主觀能動性不高,有其本身的責任。學校關于休閑體育教育在當前功利主義背景下,誤導了學生在休閑體育價值觀上向功利性傾斜,現(xiàn)在的學生因難以理解休閑體育對其本身生活的意義與人格完善的價值,導致他們只能通過自己目前能控制的行為來打發(fā)自己的空閑時間,如通過網游、手游、刷劇等消極的休閑體育形式打發(fā)空閑時間。同時,在求職壓力不斷增大的大背景下,也有不少同學認為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是浪費時間的一種表現(xiàn),這無疑體現(xiàn)了學生對于閑暇生活的功能性評判:“學習為善,不學習為惡”,閑暇生活充其量只不過是作為更好學習的工具和過渡。人們的生活應該既有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應該包含自我享受、自我調整的休閑過程。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物體,學習過程和休閑時光都應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合理發(fā)展、均衡調控才會有精彩人生。
時至今日,休閑體育的價值仍然缺乏公眾廣泛的正確認識,在傳統(tǒng)理念中,人們認為進行“休閑體育”是浪費生命的表現(xiàn),只有努力工作才能體現(xiàn)出人存在在社會上的價值,并且“休閑體育不就是玩嗎,玩有什么可學習、可研究”的過時思想仍然占據主流。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通過教育,正確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休閑體育,讓人們意識到在生活中休閑體育具有的重要價值和內在意義,領悟到它有著“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美譽的真正內涵;讓人們體會到只有單純的物質生活并不能讓生活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只有將物質生活與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結合才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并且當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達到真正契合之后人們才能體會到生活真正的樂趣,才能深刻地領悟到人生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通過積極的教育,人們最終會深入地認識到,休閑體育并不是人們過時理念中所認為的單純的物質體驗和感官刺激,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生命活動的樂觀準備。
現(xiàn)實中存在的休閑體育,首先是由人們本身的外在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的。在特定歷史時期,社會中的文化樣式、生活樣式以及價值取向由人們的生活歷程和追求理想確定的,這些都對休閑體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它獨特的價值追求,讓人們的自身行為擁有了真實的意義,統(tǒng)一了主體自身價值和人生追求。提高休閑體育時間的合理應用,主要從人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世界觀的認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等方面入手,這樣才能提高主體素質,形成一種全新的休閑體育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人們可以利用休閑體育活動提高自己的文化內涵、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進而提高自己的休閑體育素養(yǎng),這為應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打好堅實的基礎。只有改善學生休閑體育素養(yǎng),才能有空間施展自己的個性愛好、興趣追求。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在學術探究、藝術創(chuàng)作、身體康健等領域自由地選擇,使人能夠全面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21世紀是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特征的新時代,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習型社會的熱潮席卷全球。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最佳的方法就是開展休閑體育教育,激發(fā)學生的靈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為當人處于輕松、愉快的情況下,才有自由思考的空間,才有“思如泉涌”的天地。此時,主體能夠獨立思考,不盲目相信權威,勇于發(fā)表和堅持自己的看法。世界著名的童話大師安徒生為了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特意前往原始森林。我國古代詩人在祖國的大好河山面前經常詩興大發(fā),留下佳作。這體現(xiàn)出,創(chuàng)造靈感不僅是客觀條件刺激,還有人的身心放松。不可否認的是,主體需要有長時間的努力思考,注重平時的知識和生活積累,也許才會形成我們所說的創(chuàng)造靈感。馬斯洛認為,在漫長的思考過程中,創(chuàng)造者的邏輯思維所占的比重更高,導致大腦皮層產生不持續(xù)的興奮中心區(qū),這個興奮中心區(qū)處于優(yōu)勢地位[8]。如果它在興奮狀態(tài),那么人沿著常規(guī)思維思考問題,非常規(guī)思維不容易出現(xiàn)。但是,產生的興奮中心區(qū)不會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人在睡覺、散步或者旅行的時候,興奮中心區(qū)有被限制的可能,使得它附近的皮層細胞達到興奮,常規(guī)想法以外的潛在想法和知識有可能出現(xiàn),這時往往會轉變思維,產生靈感。所以,休閑體育帶來的自由舒適的狀態(tài),給創(chuàng)造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休閑體育感有且只有一個判據,那便是心之自由感”[9]。這里提到的“自由感”,是個體發(fā)自內心的本質需求,因此,休閑體育擁有較大的自由選擇空間和強烈的內在動機。在擁有選擇的自由并且能夠充分自主決定的體育運動過程中,遇到開放式的冒險機會,不確定的行動計劃,個體才有發(fā)揮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空間,能夠保持身心愉快,領悟到自己決定的活動可以體現(xiàn)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期望、強大的體能和實力,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我們可以將自由分類,包括思想方面的自由與行動方面的自由,“積極的自由”和“消極的自由”[10],按照這個分類,在休閑體育中擁有的“自由”,既屬于思想方面的“自由”,也屬于行動方面的“自由”。休閑體育活動中的“自由”具體體現(xiàn)為沒有強制性和約束力,是一種自然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種寬松環(huán)境中的自由釋放。因而休閑體育中的“自由”并不是毫無約束的放縱狀態(tài),而是擺脫外在強制性的束縛和毫無意義的壓制后表現(xiàn)出來的感情狀態(tài)。這種含義下的休閑體育,人的個性擁有最大的實現(xiàn)空間,人可以自由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潛能,可以忠實于自己的內心,自由的生活。
現(xiàn)在的休閑體育已經逐漸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知、嘗試、接受。休閑體育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愉悅、放松,人們帶著積極主動、自由樂觀的態(tài)度將休閑體育融入生活。休閑體育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心態(tài),是一種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它是人們所向往的美好精神家園和心靈寄托,它不僅能夠促進人們參與體育健身,提高身體素質,還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充實空閑時間、豐富提高生活質量。綜上,面對休閑時代的到來,我們每一個體育工作者都應關注人們的生命狀態(tài)、心靈感受和興趣個性,從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休閑體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