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校開展幼小銜接的途徑與方法研究

      2020-11-25 07:00:11鄭建梅
      名師在線 2020年26期
      關鍵詞:幼小幼兒教師育人

      鄭建梅

      (成都市雙流區(qū)豐樂幼兒園,四川成都 610200)

      引 言

      幼小銜接主要是指將幼兒階段教育及小學階段教育有效銜接在一起,根據學前幼兒不同的身心成長表現解決銜接教育問題,旨在引領幼兒持續(xù)成長,提高學前教育質量?!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需與社區(qū)緊密合作,積極與家庭互動,在與小學進行教育銜接時充分運用現有育人資源,為幼兒成長提供優(yōu)質條件,繼而解決幼兒成長教育問題。為推動育兒活動穩(wěn)健發(fā)展,探析學校開展幼小銜接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學校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必要性

      (一)營造小學的學習氛圍

      幼兒教育階段主要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及身體各方面協(xié)調配合的能力,而小學階段主要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都會發(fā)生較大改變,以學習各門知識為主[1]。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學前教育讓幼兒逐步了解小學的情況,從營造小學的學習氛圍開始,教師可以依據大班幼兒的具體狀況,給幼兒描繪小學生活、校園和班級的有趣事件,潛移默化地向幼兒輸入學習意識,讓幼兒形成一定的心理準備和憧憬,這樣有利于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幼兒園階段,教師可以讓幼兒每天背著書包上學,并在書包里放上常用的鉛筆、橡皮擦、直尺等學習用具,然后指導幼兒學習怎樣整理書包,文具和書本應怎樣合理地放入書包。教師還可以給幼兒布置不同的小任務,讓幼兒形成自己收拾書包的習慣。此外,小學階段一堂課通常需要40分鐘,幼兒園的課堂時間較短,為了提前讓幼兒適應,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逐步延長課堂時間,最終讓幼兒適應40分鐘的課堂時間。同時,幼兒園課堂的主要形式是在游戲的基礎上開發(fā)各種教學活動,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漸漸壓縮游戲的時間,適當延長講解知識的時間。小學階段,學生每天需要完成一定的家庭作業(yè),因此,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一些簡單的作業(yè),讓幼兒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

      (二)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

      在幼兒教育階段,幼兒教師會給予幼兒極大的幫助,一般情況下,幼兒是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學習任務的[2]。在小學階段,學生自主實踐空間擴展,教師逐漸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為此,教師需通過學前教育提升幼兒的注意力、自理能力、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使幼兒可以適應小學的學習及生活。例如,教師可在提問時適當延長幼兒的思考時間,引導幼兒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調整繪本閱讀、手工制作、生活實踐等課程比率,為幼兒動手實踐、閱讀探究提供條件,通過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三)完善育人體系

      以往幼兒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呈割裂狀態(tài),幼兒教師對小學教育環(huán)境知之甚少,無法幫助幼兒掌握學習及生活技能,導致部分幼兒在升學后出現厭學、自卑、逃避等負面情緒,不利于小學教師開展育人工作?;诖?,教師需做好幼小銜接教育工作,完善育人體系,將學前教育視為幼兒階段性成長的臺階,通過教育使幼兒對小學有一定的了解,助其成功過渡為小學生。

      (四)科學配置育人資源

      學前教育有別于中班、小班教育形式,幼兒的作息逐漸向小學生作息時間靠攏,應逐漸減少并取消午睡時間,下午不再加餐,同時調整教育內容,科學配置教育資源,旨在實現幼小銜接的教育目標。以繪本閱讀為例,小班、中班幼兒所讀繪本幾乎沒有文字,通常以圖片為主,學前班幼兒則需接觸含有拼音、生字、英文的繪本,繪本篇幅增長。教師需引領幼兒進行自主閱讀,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使幼兒通過閱讀累積知識,繼而通過科學配置育人資源,提高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學校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難點

      (一)在學習生活上存在教育難點

      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出“生活即教育”,要求教師從生活切入展開教育活動,引導幼兒運用生活經驗并根據生活環(huán)境理解所學內容。然而,部分學前教育教師存在幼小銜接脫離幼兒生活的問題,在講解銜接性教育內容時過于生硬、機械化,影響幼小銜接教育成效。

      (二)在人際關系上存在教育難點

      幼兒教師與幼兒朝夕相處,和幼兒一同做游戲,在幼兒發(fā)生矛盾時及時予以解決,導致幼兒對教師較為依賴。小學教師與學生接觸頻率相對較低,一旦幼兒教師在學前育人進程中忽視了對幼兒人際關系的正確指導,將使幼兒喪失“社會性”,無法融入班級這個“小社會”中,容易導致幼兒產生逆反、自卑、自閉心理等問題,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

      (三)在標準要求上存在教育難點

      對于幼兒來說,每天安全、健康地往返于幼兒園與家庭之間,在幼兒教師的幫助下掌握生活技能、學習基礎知識就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他們需要在美育、智育、德育、體育、勞動技能等方面都得到鍛煉,進而獲得全面發(fā)展。但是,部分幼兒教師因未能及時調整學前教育標準,導致幼兒難以全面成長,降低了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質量。

      三、學校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關鍵

      (一)時間

      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需適當延長集體活動時間,如30~40分鐘,在兩節(jié)課之間給幼兒預留10分鐘的如廁、喝水時間,盡量避免幼兒在上課時做這些事,旨在強調課堂紀律,在幼兒心中滲透時間觀念。教師可適當取消午睡,使學前教育活動時間與小學教育活動時間相銜接。

      (二)規(guī)范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與幼兒存在區(qū)別,為此教師需在學前教育中滲透相關行為規(guī)范,使幼兒做到寫姿、坐姿、站姿、握筆姿勢規(guī)范,保持學習態(tài)度端正,從而使幼兒可以聽從教師安排,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如寫簡單的數字、閱讀簡單的繪本、獨立制作手工等。幼兒教師應規(guī)范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規(guī)范為紐帶實現幼小銜接目標。

      (三)能力

      在幼小銜接教育活動中,教師需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讀寫能力、實踐能力等,使幼兒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其他幼兒和諧相處,進而更好地融入班集體,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習成長小組,讓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培養(yǎng)幼兒的組織紀律性,鼓勵幼兒進行自主管理,讓幼兒以組為單位做手工、做游戲、讀繪本,營造和諧的集體氛圍,引領幼兒樹立集體意識,使幼兒在集體中互幫互助、學習成長,達到培養(yǎng)幼兒合作精神、自學能力、自律能力等的目的[3]。

      另外,學生進入小學后,較強的專注力會十分有利于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幼兒專注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語言,集中注意力于指定的對象。教師還應引導幼兒做到在被打擾后快速調整自己,再次進入專注狀態(tài),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這種狀態(tài),從而做到上課時認真地傾聽,跟隨教師的引導完成學習內容,不東張西望、發(fā)呆走神等。

      四、學校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方法

      (一)生活即教育,立足生活,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論,據此,幼兒教師需在學前班滲透小學規(guī)章制度、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等生活教育條例,引領幼兒熟悉小學生活,使其在未來能夠盡快適應角色轉變,在小學生活中感到熟悉與輕松,從而提升幼小銜接教育效果。

      (二)社會即教育,立足人際關系,做好幼小銜接教育工作

      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社會即教育”對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來講意義深遠。教師在育人過程中強調知識性且輕視社會性,導致幼兒不僅無法將所學內容應用到社會實踐中,也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難以培養(yǎng)交流互動、抒發(fā)想法、融入集體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在學前教育過程中需引導幼兒回歸社會,如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引下組織幼兒開展社區(qū)活動,增強幼兒的社會性,在社會實踐中強化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繼而幫助幼兒順利融入小學班集體,同時增強幼兒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能夠將所學內容應用到社會實踐中,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三)標準即底線,立足能力培養(yǎng),落實幼小銜接教育目標

      為確保幼兒不斷提升核心素養(yǎng),幼兒教師需了解小學教育標準,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的研究,以一名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學前班的幼兒,堅守幼小銜接教育底線,優(yōu)化教育成果。例如,幼兒教師可在“行是知之始”的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引下,根據幼兒的生活實踐能力,調整個人的行為評價標準,通過評價調動幼兒的自主實踐積極性,點燃其實踐熱情,在繪本閱讀、畫畫、日常觀察(觀察秋季的落葉、觀察螞蟻搬家、觀察小雞孵化等)、科學小實驗(溫度與食鹽融化的關系、空氣與火柴燃燒的關系等)、手工制作(陶藝、折紙、制作節(jié)日賀卡等)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如審美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等,使幼兒自覺按小學生的標準要求自己,敦促幼兒成長,繼而為幼兒學習掌握小學知識、開展小學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結 語

      綜上所述,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活動具有提升幼兒綜合素養(yǎng)、完善育人體系、科學配置育人資源等積極意義,為此負責學前教育的教師需踐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的育人理念,做好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用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引領幼兒熟悉小學學習環(huán)境,使其具備深入學習知識的能力,通過科學評價指引幼兒全面成長,使幼小銜接教育更加科學高效。

      猜你喜歡
      幼小幼兒教師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xù)前行譜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幼兒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三個維度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從養(yǎng)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wěn)銜接
      啟蒙(3-7歲)(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4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啟蒙(3-7歲)(2016年3期)2016-11-24 12:43:50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中國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
      贵南县| 兴文县| 昌宁县| 清涧县| 兴安县| 胶州市| 陇南市| 肇源县| 新田县| 马关县| 肇州县| 永春县| 德安县| 延津县| 静乐县| 鲁山县| 青冈县| 高清| 阿瓦提县| 石渠县| 尚义县| 津南区| 西青区| 金山区| 汉阴县| 布尔津县| 贵州省| 林芝县| 大名县| 武强县| 方正县| 博客| 黔西县| 九龙城区| 常宁市| 长子县| 龙江县| 西宁市| 姜堰市| 喀什市|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