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課前思考:
一年級學生學習人民幣并非是“零”起點。教者在上課前對所在班級的53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內容為本課的相關知識。結果顯示,能辨認人民幣的有29人,能進行小面值人民幣互換的有22人,能完成付幣和找?guī)诺挠?9人。數(shù)學來源與生活又超越了生活,數(shù)學學習應該在生活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穿行,所以在揭示元、角、分的進率時,教師設計了讓學生用手指數(shù)數(shù)的環(huán)節(jié),既有生活氣息,又呈現(xiàn)出特有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買過東西嗎?付款的時候會用到什么?世界上的錢有很多種,我們國家的錢叫做人民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人民幣。
板塊一:認一認
1.認識1元
問:我們今天的認識從1開始,給大家?guī)砹艘粡埣垘?,誰來說?你怎么知道是1元的?
師:一元除了有紙幣,還有硬幣,這是1元硬幣的正反兩面,你能找到1元嗎?
2.認識1角、1分
師:還有3個人民幣上也有1呢?都是1元嗎?誰來說?怎么知道的?
小結:1元、1角、1分都有1,但是它們表示的面值不一樣,元、角、分就是人民幣的單位。
師: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認識這些人民幣的?
(說明:雖然人民幣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到的知識,但是如何認識它就要從最基本的數(shù)“1”開始,所以課的一開始,教師提出“認識從1開始”,其實也是暗示學生在認識新事物時的一種順序。然后,再認識同是1,但是不同單位的1角和1分,讓學生體會到3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是不一樣的,從而總結出認識人民幣的一般方法。)
3.1元、1角、1分的進率
師:小朋友們帶著人民幣去買練習本,一本練習本1元,如果全是1角,要付幾張呢?
師:你們的生活經驗真豐富!知道10角就是1元。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幾個1角就是1元?
師:知道了1元=10角,那1角=( )分呢?
那1角=10分,正確嗎?我們一起和電腦對一對!
小結:從1開始,我們認識了三種人民幣,還找了不同1之間的關系,除了1還有其他人民幣嗎?
(說明:學生在認識了1元、1角、1分的基礎上,繼續(xù)認識1元=10角,1角=10分,因為這個元、角、分之間的進率是一個規(guī)定,不需要思考或是推理,所以教師設計的是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來說一說,然后讓學生親歷1角、1角地數(shù)出1元和1分、1分地數(shù)出1角,體會相鄰單位間“滿十進一”的關系。)
板塊二:數(shù)一數(shù)
1.認識5角、5分、2分
師:這些人民幣你認識嗎?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你們認識的可真快!說說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2.1和幾的關系
師:這些人民幣和剛才認識的1元、1角、1分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一個5角可以換( )個1角
一個1元可以換( )個5角。
說說是怎么想的?
一個1角可以換( )個2分
課件展示:1角可以換5個2分,學生跟著數(shù)一數(shù),誰來說一說,一個1角可以換幾個2分?
師:回憶我們在剛學習10的加法減法時,很多同學在口算時會用到手指頭來數(shù)一數(shù),其實今天學習的元、角、分之間的關系,我們也可以用咱們的手指頭。
(說明:在學生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后,使用邊數(shù)邊動手指的形式來鞏固這個知識點,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其實數(shù)學知識在手指尖上,從而也暗示了元、角、分之間是10進制的關系。)
師小結:我們在1的基礎上,我們認識了幾,通過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認識了幾與1的關系。利用這些關系,可以方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付錢、找錢。
板塊三:用一用
第一關:認錢
談話:這些物品的價格你知道嗎?連一連吧。
第二關:數(shù)錢
問:8角是怎么得到的?為什么1角要和5角加呢?
小結:我們先數(shù)一數(shù)元,再數(shù)一數(shù)角,最后把元和角合在一起就是幾元幾角。
第三關:換錢
1元=( )角
2元=( )角
2角=( )分
30角=( )元
第四關:付錢
一支筆1元2角,你能猜猜顧客們會怎么付?正好是1元2角嗎?付的方法越多,你就越能獲勝。
課件呈現(xiàn)4種付法。
問:1元2角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雖然付錢的方法不一樣,但都有1元和2角,合起來就是1元2角。
(說明:付款的方式具有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必須通過親身經歷才能收到效果。習題基本采用的是數(shù)學書上的內容,但是用情境聯(lián)系起來,少了生硬的趣味,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書上第4題)
問題一:1元能夠買哪些商品?
問題二:哪兩個商品正好是1元?
問題三:1元還能買哪兩個商品?(不足1元的)
問題四:1元錢,還能買3個的商品嗎?
(說明:4個問題的設計是層層遞進的關系,這個過程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在這種發(fā)散的思維中,學生既豐富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又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板塊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
小結:我們今天認出1元及以內的小面值人民幣,還找到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利用關系能在生活中付錢找錢,成為一個理財小能手呢。
(說明:教者希望在日常的數(shù)學教學中賦予課堂更多的意義——生活的意義,數(shù)學的意義、人文的意義等,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意義表達萬萬千。在每一次意義的表達后,課堂將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多姿多彩。)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但數(shù)學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人民幣產生于生活中“交換”的需要——從物物交換到幣物交換、幣幣交換,不僅方便了生活,更創(chuàng)造了數(shù)學,創(chuàng)生了文化。這在我教學這節(jié)之前所沒有考慮到的地方,總是著眼于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等數(shù)學知識,卻忽視了這些知識點所在的外延。在備課的過程中,從單純的教知識到融入生活的氣息,再到最后將生活意義上升到數(shù)學意義,置身這樣的課堂,我和學生也將更會思考、更愛數(shù)學、更有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