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曙英
在中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中,有一句俗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告訴了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我們需要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豐富自己的生活,充實自己的人生。在小學教學階段,閱讀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們表達、提高寫作能力。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將閱讀和作文整合起來是十分重要的。
小學這個階段是入學教育的最初階段,學生們的思想見解還不是很成熟,這時候就需要閱讀來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是否聽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充分地說明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語文老師會布置很多寫作題,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提高寫作能力。有的學生如魚得水,有的學生對于寫作是一頭霧水,恨之又恨,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后者不知道寫什么,根本沒有素材,腦子中也沒有合適的思路。那些被當做范文的小作者們,肯定是閱讀了很多的書籍,豐富了自己,以至于對于寫作的態(tài)度,是一個發(fā)揮自我的過程,而不是作為一個任務來對待。
報刊、雜志、書籍……中,并不缺少少兒文學類的文章,當然,這也是為小學生們的閱讀提供了一個很方便的平臺。一般的城市中也會設立少兒圖書區(qū),為的就是讓孩子們多閱讀,多豐富自己。平時在做語文題目的時候,也會有不少的閱讀題,語文老師們在講解中心思想的時候,在針對試卷上的閱讀題講解的時候,不妨把好詞好句、文章思路、好的文章結構……也為學生們仔細分析,這樣更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不是“一口吃成個胖子”。所以,在閱讀中為學生們灌輸勤學善思的思想,更有助于在寫作時候大腦靈活運轉,繼而提高寫作能力。
很多時候在寫作過程中腦海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兩個問題:寫什么?怎么寫?在寫作之前,一般都是要確定一個中心,也就是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圍繞著這個中心,展開描寫。如果是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就變成了我們俗稱的“流水賬”,只是為了完成寫作的任務而寫作,那么這樣做的效率并不是很高,也沒有實現(xiàn)為了讓學生們提高寫作水平而練習的效果。多閱讀一些文章,并不只是可以為我們提供素材,也可以幫助我們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對于有創(chuàng)意有趣的思路話題,我們加以學習;對于枯燥無味的思路主題,我們引以為鑒。
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閱讀題的文章,來給同學們進行寫作思路的引導。比如說:對于春天這一個主題,我們不僅限于把主題定為春天,也可以是綠色,意味著充滿活力;還可以圍繞“新”字來寫,意味著新的開始,新的希望……通過一個主題,為學生們拓寬思路和視野,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打下夯實的基礎。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必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那么在小學教育中,教師們學會靈活把閱讀和寫作整合起來,不僅是對教學,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希望,他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并沒有經(jīng)歷過很多的事情,有些事情他們并不能感同身受,甚至是不能理解。一般情況下,一篇真情實感、能打動人心的文章才是一篇好的文章。也不是說別的文章不好,但是大家都是人,如果你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產(chǎn)生了共鳴,那么就達到了作者和讀者面對面交流的境界,自然也會是一篇好的文章。那么對于沒有多少閱歷的小學生們來說,多多閱讀無疑是一個最便捷、最好的方法了。如果你讀的多了,很多事情自然也會理解一些,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真實的感情來打動讀者的內(nèi)心,也打動自己的內(nèi)心。
小學語文教學中考驗的不只是學生們,還有老師們。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diào)用心來寫文章的重要性,而不是為了寫而寫,不是為了應付老師,應付自己。一般的小學生對故事性強的文章都會感興趣一些,在這個時期,語文教師們不妨挖掘故事中人物的真情實感,來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們理解這個故事情節(jié),更有利于學生們對“用心”寫作的理解。就算是對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文章也不例外。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如增加一些自由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互相交流自己的觀點,從中學會站在多個角度思考,打開孩子們思維的活躍性,進而為寫作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閱讀,沒有素材的積累,沒有視野的開拓,沒有情感的調(diào)動,如何寫出一篇真真正正的好文章呢?勤思善學,在閱讀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寫作模式,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閱讀和寫作不可分割,在教育中也要同時應用起來,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讓寫作不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