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qū)東風小學 劉洪媛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語言構建及綜合能力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課程,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實踐應用等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今,新型微課教學模式針對傳統(tǒng)教學中忽視學生興趣的模式進行合理調整,在小學這一關鍵時期,為學生后續(xù)識字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現(xiàn)階段,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小學語文教材的識字教學中,也要求教師不單單要教會學生識字,更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漢字的學習興趣,認識并了解漢字,掌握漢字的內在含義和發(fā)展歷程,發(fā)自內心地喜歡上學習漢字知識,進而為以后閱讀和寫作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基于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去指引學生,力求達到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雙重教學目標。
“微課”的字面意思已經(jīng)完美解釋了它的特點,微型課堂不同于傳統(tǒng)四 十五分鐘的課堂,利用的時間較少,同時傳遞出知識重點,確保課程進度保證教師的授課質量。
微課的內容一定要將重點放在教學疑點難點的解決上,具有針對性。所以教師在授課內容和選材上要掌握好,選擇學生疑問多的內容進行講解,為學生答疑解惑。
微課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教學基礎,所以有多種上課方式,學生可以運用電腦、平板、手機等移動設備。對時空限制小,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微課學習,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學習進程運用微課學習,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態(tài)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微課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具有與社會相接軌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的特點。而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可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快速達成。小學生擁有活潑好動的天性,而傳統(tǒng)識字教學卻將學生天性進行抑制,學生會認為識字學習過于枯燥乏味,甚至會有厭學情緒出現(xiàn),而新型微課教學模式就可解決這一問題。同時教師還應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對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行拓展,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由于小學生心智與年齡都還未成熟,他們在接觸新鮮事物時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微課教學模式對語文教學的開展有著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小學語文識字教材中有很多字詞有些繁瑣復雜,如果學生一直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不利于新知的掌握,還會影響教學效果。而微課教學模式,可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喜歡的環(huán)境內探索學習知識。這樣不僅可以促進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還可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要設計出多種教學方案、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喜歡上識字課程。以下提出多種授課方式:
小學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在識字教學當中,由于識字教學涉及的范圍很廣,所以內容較為復雜和繁瑣,但是漢字的學習又是從古至今人們學習的基本內容,也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漢字中的未知知識很多,所以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基于此,教師對于不同特點的知識,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可以借助學生對于漢字知識的探索欲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由于學生天生好動和具有好奇心,枯燥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運用顏色艷麗的漢字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潛移默化中將漢字的結構、筆畫等教給學生。微課的應用目的是更好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一年級上冊識字(一)中第二節(jié)《金木水火土》一課時,就可以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將“金”字用金色的金子圖片、“水”字用藍色的河流圖片、“火”字用紅色的火焰圖片向學生展示,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將漢字形象化,加深學生對于所學漢字的記憶。微課的學習模式,加強了師生之間的親密關系,對于教師掌握學生思維動態(tài)和對學習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幫助。
小學生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時語文教師就需緊緊把握學生這一天性,將微課模式引入到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用感人的故事視頻為學生呈現(xiàn)視覺直觀感受。讓學生在情境中將復雜的漢字用自我思維方式進行記憶。微課模式中應用的視頻和音頻都可為學生創(chuàng)造置身其中的體驗,在體驗中增進學生與漢字的關系,進而增強學生喜歡學習博大精深漢字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節(jié)知識時,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領會作者贊美秋天及熱愛秋天的情感。并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熱愛自然的意識。在新課開始前,教師可應用微課資源素材通過多媒體播放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視頻,并將教室布置成與本節(jié)主題相匹配的環(huán)境。然后讓學生通過視頻觀看,在教室環(huán)境的渲染中,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當學生有初步感悟后,教師再進行新知講解,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所以應用微課資源設置合理的教學氛圍,對語文識字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了重要前提與基礎。
在識字教學應用微課模式之前,教師需將微課教學資源與教學素材進行有機結合,并提前對資源整合目標進行設置。除學校對此工作進行重視之外,教師也必須將微課資源的整合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第一步。教師還應合理安排業(yè)余時間對教學資源進行收集整理,經(jīng)過融合后以視頻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但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必須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需包含綜合教育性、娛樂性等教學意義,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知識,這樣可達成任務,還可提升教學效率。
要想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順利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教師必須要先對微課進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如果教學過程中引導者對微課模式的各種應用方法都不夠了解,又怎么能為學生設置出適合現(xiàn)階段學習的教學方案?因此,教師需提升對微課模式的了解,可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及參考資料進行查閱。在查詢了解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對微課模式的理解,然后再將微課與識字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整合時需把握好本節(jié)的核心知識點,但是時間的設置必須要科學合理,如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微課教學作用的展現(xiàn)。
在開展識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到微課與實踐活動結合,這樣才能將識字教學的實質和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教師要做到微課與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使兩者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改善小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運用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融洽課堂氛圍。
例如:教師在講解二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樹之歌》一課時,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帶領學生走進動物植物公園,將真實的楊樹、榕樹、梧桐樹等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并且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將“楊樹”“榕樹”“梧桐樹”用相應圖片進行鞏固,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將漢字立體化,加深學生對于所學漢字的記憶力和掌握程度。微課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積極識字的能力,并且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意識。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起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如果只是對小學生進行單一的識字教學,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小學生閱讀講解一些著名的語言故事或者是國外童話故事,激發(fā)學習興趣。
例如:《孔融讓梨》《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講解,將小學生帶到漢字知識的世界中,如果小學生還想繼續(xù)聽教師講故事,教師則可以請一名同學為大家讀故事。與此同時,小學生在識字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所以需要教師的教學引導。啟發(fā)小學生在故事中識字,能激發(fā)出小學生對未知的探索能力,樹立積極主動的識字態(tài)度。
總而言之,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可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及環(huán)境,并幫助學生提高識字學習的興趣。此時,教師還需探索總結出更適合且效率更高的教學方案,豐富識字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為學生日后學習語文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并實現(xiàn)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