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精妙的“導”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思維的效果。
把握時機,巧妙引導。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因聞其聲欲見其人”的心理,通過播放視頻導入新課。如執(zhí)教《黃河的主人》時,教師播放黃河滾滾東流的視頻,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了怎樣的黃河,又想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我看到了洶涌澎湃、勢不可當的黃河,真令人心驚膽戰(zhàn)?。 庇械膶W生說:“我想黃河以排山倒海之勢而來,這樣兇猛,大概沒有人能夠駕馭得了它吧?”有的學生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人定勝天,一定有人可以駕馭它的?!苯處熯m時加以引導:“真有人成了黃河的主人,是誰?他們憑什么成為黃河的主人呢?課文《黃河的主人》進行了精彩的解答,讓我們一起打開書本……”教師話音未落,學生已經爭先恐后翻開書本,認真閱讀,并在書上圈畫起來。
順“藤”摸瓜,因勢利導。因勢利導指教師及時捕捉“非預設”的智慧火花對學生加以引導,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李時珍》時,學生質疑:“‘完善一詞是什么意思?”一名學生說:“完備美好,沒有缺點?!甭牭酱搜?,教師馬上進行引導:“舊的藥物書有哪些缺點?李時珍為什么要重編呢?請畫出相關詞句?!睂W生邊讀邊圈點勾畫。教師提問:“誰能用幾個詞或一句話概括一下舊藥物書的特點?既然李時珍知道舊的藥物書有這么多缺點,那么,他編出的藥物書又會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很容易就答出來:“新的藥物書將會全面、詳細且正確地記載。”教師總結:“現(xiàn)在我們知道‘完善這個詞在本文的意思是——全面、詳細、正確?!苯處煶浞掷脤W生質疑的有利時機,將其和所在句、段的理解有機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深入理解了“完善”。
根據學情,靈活點撥。開放的課堂,潛藏著許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精彩”。學生的議論紛紛中,需要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一是在“澀滯”處點撥。課堂教學中,學生由于缺乏經驗或受習慣性思維束縛,常常會出現(xiàn)“澀滯”“冷場”現(xiàn)象。這時教師只要找到學生思維的小段空白,或者拐個彎兒提問,學生便有可能豁然開朗,找到解決的方法。如在學生學完《巨人的花園》后,教師問:“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明白了什么?”學生雙眉深鎖,一片沉默。望著學生的表情,教師采用“迂回”策略:“學了課文,你們聯(lián)想到上學期我們學的哪篇課文?”學生很快反應過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學生露出喜悅的笑容,爭先恐后舉起了手……深奧的道理已在巧妙的提問中釋疑了。
二是在“偏差”處點撥。課堂上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相互質疑、討論、反駁、補充的互動交流中長見識、辨正誤、明是非。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理解文中的句子“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時,有的學生說,那兒的魚生活得挺有意思,全集中在海的一邊生活,而另一邊就全是海水。顯然這個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了問題。因為生活環(huán)境的局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一定認識。此時教師借助網絡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將學生帶入奇妙的海底世界。學生看到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自由自在地游動: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眼睛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有的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視頻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此時教師相機點撥,巧妙引導學生互動交流討論,再來品味“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學生就自然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作者單位:武漢市武昌區(qū)育紅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