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音 曹穎利 陳楊
(1 黑龍江東方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6;2 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2020 年疫情期間,黑龍江省各高校普遍使用網絡媒介進行教學活動。網絡媒介具有融媒介的特點,不同的教學平臺在傳輸教學內容和推進教學進程的過程中,有著多樣性、立體性和包容性的特點,能夠融合多種媒介和傳播符號的特點,讓網絡教學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線上課程所使用的媒介集中了動態(tài)影像、聲音、圖片、文字,以及動畫、圖表、模型等不同的傳播符號,立體化、多層次的進行教學內容的傳輸。線上教學階段,對傳播符號及其效果有精準把握,才能保證傳播質量,提高網絡教學的效果。
首先,網絡教學所依托的教學平臺,因其傳播模式和傳播符號不同,會有不同的傳播效果。傳播模式和傳播符號是互相作用的關系,在同一個傳播模式中,傳播符號所起到的作用是固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傳播模式中,同一傳播符號的傳播效果可能大相徑庭。
在即時性教學軟件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實時互動,教師可以在線上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討論活動,對教學內容的規(guī)劃和課程進程的把握也更加精準。同時,因為高校教學內容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即時性的教學活動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最大化還原線下課堂的原貌,有效組織學生進行課程相關的課堂活動,包括思考、討論、發(fā)言,互動過程也能強化課程內容,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分析了不同的學習方式,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單純老師講、學生聽,兩周后學生只能記住5%的學習內容;圖像、視頻、聲音、表格等所有的傳播符號綜合在一起,學生能記住50%的內容;加入小組討論、分析、發(fā)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加入演練、演示、分享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記住50%至90%的知識內容。通過這一理論研究成果可見,線上教學中的即時性教學活動,可以進行參與式教學,能夠使用更多的傳播符號,可以展開更豐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相對來說,也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非即時性傳播軟件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相對比較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饋也有一定的滯后性,教師也很難在場掌控小組討論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非即時性教學平臺和軟件中,也可以使用圖片、聲音、視頻等傳播符號,但是無法實現(xiàn)即時溝通的演練、研討、發(fā)言,對學生的課程學習狀態(tài)沒有一個實時動態(tài)把握,也很難進行互動式教學。所以,雖然傳播符號相類似,但是課程進程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有較大的差別,教學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是,非即時性傳播過程中,老師可以反復錄制教學素材,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加工,達到在傳者方面最優(yōu)的狀態(tài)。即時性傳播過程中,教師則能因勢利導,靈活性較大。其次,網絡教學過程中,使用多種傳播符號,因不同的傳播符號本身的特質不同,也會導致傳播效果的差異,這就需要對傳播符號及其特性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一般來說,傳播符號越多,教師所使用的傳播符號之間配合得越默契、協(xié)調,傳播符號和傳播內容的搭配度越高,學生接受教學信息時的費力程度就越小,課程內容的傳播就越具備易受性的特點。網絡教學中不同的傳播符號有不同的特質。
第一,視覺符號有直接性和直觀性的特質。視覺訊號是正常人類最大的外界信息來源,根據美國哈佛商學院分析資料表明,人的大腦每天通過五種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別為:視覺83%、聽覺11%,視覺在獲取外界信息時占絕對大比重。視覺符號包括圖片、影像視頻等,也包括課程視頻、課件圖片以及教師本人出鏡,這些因素綜合疊加,能夠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地進行課程的學習。同時,教師在網絡教學中出鏡上課,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其表情、動作、神態(tài)等,也會作為課程有效信息,傳遞給學生,引導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有聲語言承擔敘述主線任務的特質。有聲語言包含巨大的信息量。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和網絡教學過程中,課程信息的絕大部分都是通過有聲語言進行傳輸的,尤其是教師的有聲語言和影像視頻資料中的有聲語言。單純的視覺內容無法完整全面地向學生傳遞知識和信息,聲音的重要意義得以凸顯。所以,即時性傳播平臺最重要的訊號聲音,在傳輸質量上要過硬,否則教學效果就會直接受到影響。在網絡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最大程度地讓聲音形象化、生動化,把各類型的噪音降至最低。同時,還要注意聲畫配合,不能各行其是。
第三,文字符號的強調性和說明性特質。在傳統(tǒng)線下課程教學過程中,板書、PPT 上的文字內容,是對教學內容的精煉和強調,在網絡課程的推進中,板書和PPT 通過不同的網課平臺,得以不同程度的實現(xiàn),因網課并非面對面授課,所以課堂文字的強調說明性更加強化,重點內容更需要通過文字符號準確、嚴謹的傳遞到學生即傳播活動的接收者一方。文字符號具有視覺符號和聽覺符號不能比擬的科學嚴謹規(guī)范等特點。
第四,圖表、模型等形象化符號傳播的生動性特質。網絡教學不是面對面的教學,更加需要教師使用生動、傳神的教學符號對教學內容進行傳遞,圖表模型的生動和直觀特點,在某種程度上讓學生接受信息費力程度最小,記憶也相對深刻。
最后,教師須要靈活、機動地切換傳播符號,在多種傳播符號同時使用的時候,也需要讓傳播符號有機搭配,要相得益彰不能各自分離,才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