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昂才吉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青海 玉樹 815099)
肝包蟲病即棘球蚴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由棘球絳蟲的幼蟲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地方性疾病,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同時具有高原地區(qū)發(fā)病率高的特點。其早期臨床早期無癥狀,伴隨囊腫增大出現肝臟壓迫癥狀,肝區(qū)隱痛上腹脹滿等臨床表現。該疾病在形狀上類似癌癥,所以又被稱之為蟲癌。其臨床治療方式一般是肝包蟲內囊摘除術,但是圍術期需對患者進行護理指導,才能夠保障手術期的穩(wěn)定性及治療的有效性[1]。以下本文將針對我院收治的42例肝包蟲病患者進行研究,分析肝包蟲病圍手術期護理的安全措施,具體操作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20年4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肝包蟲患者42例,患者最大年齡65歲,最小年齡10歲,平均年齡(45.7±0.3)歲,最大病程6年,最小病程0.7年,平均病程(3.4±0.7)年。所有病患入院均經B超或CT等檢查確診。
對所有患者均行肝包蟲內囊摘除術。手術為主,手術前后均以藥物治療輔助。圍術期護理以護理管理方式為主。以護士長為管理人員,病房護士及手術室護士為組員開展研究。在基礎護理上添加以下幾點內容:①加大護理人員培訓教育,豐富理論知識,提高護理技能。②針對肝包蟲病常遇到的情況,設計針對性護理,提高護理質量。③規(guī)范護理流程及操作,避免護理隱患。④加強環(huán)境管理,消除環(huán)境危險因素,制造良好醫(yī)療環(huán)境。
1.2.1 術前護理
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高原地區(qū)群眾對衛(wèi)生知識了解甚少尤其對肝包蟲病,因此患者對該病都無積極防護意識。因此疾病對民眾折磨,容易使患者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為保證手術的安全性及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護理人員應及時向患者及家屬開展衛(wèi)生知識講座,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手術的必要性。讓患者可以正確理解手術的目的,熟悉病房環(huán)境及護理人員,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以最好的狀態(tài)接收治療。
該病易導致病人營養(yǎng)不良,應加強病人營養(yǎng)。限制病人劇烈運動避免囊腫破裂。
1.2.2 術前準備工作
術前一天給予易消化流質飲食,術前一晚進行常規(guī)灌腸,病房徐安靜舒適,患者保證充足睡眠。術前6-8h禁食禁飲。
1.2.3 術中護理
嚴格無菌操作術前了解手術方案,麻醉前與患者交流溝通分散注意力,術中隨時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手術過程,避免出現異常情況,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1.2.4 術后護理
患者平躺,保持呼吸通常,密切觀察患者情況,麻醉清醒后去半臥位,術后24小時鼓勵患者并協助患者下床活動。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若傷口疼痛,根據情況而定,可放音樂轉移注意力。必要時實用止痛藥或者止痛泵。
1.2.5 并發(fā)癥的護理
①出血:術后出血過多的話,及時報告醫(yī)生,即使進行治療。②感染:收集引流液標本,送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③膽瘺:術后引流管引出膽汁樣液體,多為手術后包囊創(chuàng)面毛細膽管滲漏,膽汁漏量大,持續(xù)時間長的需再次手術治療。
1.2.6 出院指導
根據病人情況針對性提出出院后護理方案,叮囑患者及家屬堅持合理用藥。發(fā)放健康宣傳單,介紹病因、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提出建議:改變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注意個人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不接觸未檢疫家畜。3個月以后復查。
觀察患者治療效果,及患者的滿意度。顯效:患者無異常反應恢復健康;有效:患者不存在明顯的異常反應;無效:患者病情無明顯變化。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根據護理人員表現對患者進行采訪,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70分以上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36例顯效,6例有效,0例無效。有效率為100%,P<0.05?;颊叻浅M意為38例,滿意4例,不滿意0例。滿意度為100%。
肝包蟲病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2]。而手術治療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圍術期的精心護理尤為重要。護理人員熟悉掌握肝包蟲病相關知識,加強病人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顧慮,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根據本次研究的結果,針對圍術期做護理,治療有效率為百分百。患者滿意度為百分百。
綜上所述,對于肝包蟲病的患者施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