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銘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層次發(fā)展,閱讀教學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guān)注。在閱讀教學中,教材屬于關(guān)鍵的影響因素。教材是例子,是引子,是范本,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范本的功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將單篇的閱讀教學巧妙地引向整本書、名家、群文、系列的閱讀,使課內(nèi)外閱讀通過范本無縫對接,從而達到海量閱讀、增長知識的目的,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引子范本”;整本閱讀;群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5-0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8-0039-02
統(tǒng)編版的教材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是“引子范本”,而是那些能夠誘發(fā)學生走向課外閱讀,能夠觸發(fā)學生閱讀相關(guān)“類文”“超文本讀物”,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品質(zhì)的課文才是“引子范本”。那么,如何對具有“引子范本”功能的課文巧妙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將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閱讀無縫對接,緊密聯(lián)系,相互交融,從而達到海量閱讀的目的呢?
一、由單篇引向整本書的閱讀
(一)激發(fā)興趣
教材中有些選文節(jié)選自名家的作品,在教學這類課文時,除了落實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外,還要把它們當作鏈接課內(nèi)外閱讀的“引子范本”來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設下懸念,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比如,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帶刺的朋友》節(jié)選自宗介華所著的散文《帶刺的朋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讓學生感受到小刺猬偷棗的本領高強、小刺猬的聰明伶俐以及“我”對小刺猬的喜愛之情。這節(jié)課并未就此打住,而是把這篇課文作為“引子范本”,設置懸念:“我”和小刺猬還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文章中還有哪些精彩生動的描寫?結(jié)果怎樣?……繼而引出《帶刺的朋友》整本書。然后出示這本書的目錄,比如“蜘蛛網(wǎng)上的謎”“誰是‘土包子”“地下擒賊”……讓學生根據(jù)感興趣的目錄,大膽猜測內(nèi)容,再請一名學生看書揭秘。課堂上,學生閱讀《帶刺的朋友》的欲望被充分調(diào)動,課內(nèi)外閱讀巧妙交融,水到渠成。
教材中有些選文可擴展閱讀的信息并不明顯,教師就需要從教材中的作者簡介、課后練習、閱讀鏈接等內(nèi)容去尋找蛛絲馬跡,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是源自一個作家的散文集,或選自一本寓言故事。例如,由作者法布爾將《蟋蟀的住宅》引向《昆蟲記》;由課后選做題,將《盤古開天地》引向《中國神話故事》;由文中“昏沉的夜”,將《好的故事》引向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等,從而使教學由“單篇”引向“整本書”的閱讀。
(二)授之以漁
統(tǒng)編版教材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古詩文總共124篇,占到了全部課文的30%。對小學生而言,這些經(jīng)典的古詩文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導致學習的興趣會大打折扣,更別談課外閱讀了。因此,在教學這些古詩文時,教師要重點教會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課內(nèi)閱讀引向課外閱讀,獲得閱讀的成就感。以六年級上冊的文言文《伯牙鼓琴》為例,教師的教學分四步走:①檢查預習,讀通讀順;②借助方法,理解內(nèi)容;③品讀欣賞,探究“知音”;④ 學法牽引,課外拓展。在學生運用借助注釋、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法讀懂課文,為伯牙與子期的那份心靈相通、惺惺相惜、志趣相投的知音之情而情動時,教師順勢介紹《伯牙鼓琴》選自《呂氏春秋》這本書。緊接著教師讓學生用這節(jié)課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自學《呂氏春秋》的另一則文言文《刻舟求劍》。對《刻舟求劍》這則寓言故事,學生耳熟能詳,但對古文版的從未見過,因而充滿新奇感。于是有模有樣、專心致志地閱讀起來,畏怯小古文之感一掃而光。當學生自主學習,獲得成功時,教師贊許的目光、發(fā)自肺腑的贊賞,都可以讓學生自信滿滿、歡呼雀躍。教師通過單篇文言文《伯牙鼓琴》教學中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和遷移,將學生引向《呂氏春秋》整本書甚至更多文言文的課外閱讀。
二、由名篇引向名家的閱讀
教材中的選文大多是國內(nèi)外名家的作品,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單篇課文的教學上,還應關(guān)注名家寫作的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以及相關(guān)的作品。通過鏈接閱讀名家的其他作品、傳記、歷史資料,可以多維度、全面地了解名家,從而走近名家。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非常特別,圍繞名家——“魯迅”編排了《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一組選文。前兩篇是魯迅先生寫的,后兩篇是別人懷念、歌頌魯迅先生的。為了引導學生走近魯迅,教學可以分三步進行:
(1)閱讀魯迅的作品。完成《少年閏土》的教學后,教師讓學生鏈接閱讀魯迅的《故鄉(xiāng)》、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故事新編》、散文詩《野草》等作品,感受世界文豪——魯迅非凡的文學才華和文學影響力。
(2)閱讀那段歷史。要想深入地讀懂魯迅的作品,走近魯迅,就一定要了解魯迅身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因此,在學習《好的故事》時,學生對“美好的夢境到底是什么?魯迅追求的又是什么?”不甚了解。此時推薦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閱讀《魯迅傳》《中國近代史》等課外書籍,讓學生對魯迅的童年生活、求學之行、革命斗爭之路、畢生的追求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而深刻地認識那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浮?/p>
(3)讀他人的回憶文章。除了從魯迅的作品和他的傳記、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來認識魯迅外,學生還可以從別人評論魯迅的文章中了解魯迅。這樣的魯迅,才是客觀的、多維度的、豐滿的魯迅。因此,完成《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的教學后,向?qū)W生推薦閱讀《懷念魯迅先生》《笑談大先生》《我所認識的魯迅》等作品;然后辦一期“我眼中的魯迅”手抄報,在班級傳閱欣賞。
三、由單篇引向群文的閱讀
教材中的很多選文,在文章的謀篇布局、構(gòu)段方式、細節(jié)描寫、修辭手法等方面都堪稱寫作的典范。在教學時,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選文中可以由單篇引向群文閱讀的“引子”,讓學生在學習中鞏固、拓展,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
三年級上冊中的《搭船的鳥》就可以做很好的“引子 范本”。文中,作者通過留心觀察,將翠鳥的外形、顏色、捕食的特點寫得特別傳神。在學生感悟之后,出示《翠鳥》《珍珠鳥》等多篇描寫小動物的文章,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通過對比,學生會更深層次地感悟這種精妙的寫作方法。
學習了四年級下冊的《貓》之后,讓學生鏈接閱讀夏丏尊的《貓》、周而復的《貓》和鄭振鐸的《貓》。通過群文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同樣寫貓,同樣表達喜愛貓的情感,但不同的作者關(guān)注的細節(jié)、表達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同時也懂得了寫作時要留心觀察生活,抓住細節(jié),表達真情實感,而不能裝腔作勢,千篇一律。
六年級上冊的《橋》是一篇短篇小說。它的特點是環(huán)境烘托;情節(jié)緊湊,一波三折;人物特點鮮明;結(jié)尾出乎意料。六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短篇小說,對小說的特點,了解得不夠深入。因此,課后可以鏈接《半截蠟燭》和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葉子》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短篇小說立意的精妙、情節(jié)的曲折、結(jié)尾的耐人尋味,進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的欲望,為本單元習作做好鋪墊。閱讀與寫作雙管齊下,一舉兩得。這樣一來,就能讓閱讀的觸角從單篇引向群文,把學生帶到更廣闊的課外閱讀世界中。
四、由專題引向系列的閱讀
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單元主題很豐富,“引子范本”教學不僅可以由單篇引向整本書的閱讀,還可以憑借單元主題,或自主建構(gòu)的閱讀專題,引向相近、相關(guān)的系列讀物,將零散的閱讀串成串,形成特有的閱讀網(wǎng)。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童話,編排了《去年的樹》《那一定會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塊奶酪》四篇童話故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和試著編童話、寫童話。自古以來,童話故事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從小聽過或看過不少奇妙有趣的童話故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分以下六個板塊進行:①品童話,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力;②讀童話,推薦閱讀世界童話故事,如《安徒生童話故事》《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③說童話,交流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④編童話;⑤寫童話;⑥畫童話。通過這一系列的童話專題活動,讓學生在神奇美麗的童話王國里盡情遨游,快樂地閱讀。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世界名著。教師將《魯濱孫漂流記(節(jié)選)》《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①你怎么評價文章中的主人公?②你喜歡哪個人物?③文章中的哪些情節(ji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這三篇文章有什么異同點?前三個問題是從文章的內(nèi)容上進行探究的。 第四個問題是在比較閱讀中感受外國探險小說豐富的想象力、離奇的情節(jié)和獨特異域風情的魅力。接著,可以開展兩條線的課外閱讀活動:①推薦探險專題的課外閱讀,如《格列佛游記》《海底兩萬里》等;②推薦適合兒童閱讀的世界名著,如《湯姆叔叔的小屋》《老人與海》等。最后在“口語交際”和“快樂讀書吧”中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有效地將一組專題引向一系列的課外閱讀,從而大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劉錫慶教授說過:“編課本的初意,我想是為了給學生學習以示范、引路。這只是‘一掬水,課本之外,還有大量可讀的‘江河湖海?!鼻捎谩耙臃侗尽钡慕虒W,將單篇引向整本書、引向名家、引向群文、引向系列的閱讀,打破課內(nèi)外閱讀的壁壘,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nèi)教學,使原本并行的兩條閱讀軌道在課內(nèi)獲得交集,從而撬動學生進行海量閱讀,開拓視野,積累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啟民.教材更是“引子”[J].教育科學研究,2003(10):62.
[2]陳群.小學語文引子范本閱讀教學實踐探索[J].當代教研論叢,2020(5):41-42.
[3]游愛金.何以撬動課內(nèi)海量閱讀——“引子范本教學”例談[J].新教師,2019(1):28-29.
[4]游愛金.引子范本教學 實現(xiàn)超文本閱讀[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8(11):10-13.
[5]高穎愷.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主題閱讀教學[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2019,36(4):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