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詩中的茶事
      ——文徵明與茶

      2020-12-13 11:11:36胡艷敏
      茶葉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茶事惠山品茗

      胡艷敏

      (南昌大學 人文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1 茶文學發(fā)展概說

      茶文化在中國起源很早,品茶一事風尚已久,三國兩晉時期便有不少記載。西晉張載的《登成都樓》詩吟:“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以及孫楚的《出歌》句:“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姜桂茶荈出巴蜀”,皆是相關(guān)茶事記載。

      茶文學的勃興,主要是在唐代,其中又以茶詩為代表。隨著茶事逐漸進入文人的日常生活,不少名家開始在詩歌中吟詠茶事,茶詩明顯增多,且更多地寄寓詩人的情志。儲光羲《吃茗粥作》中“淹留膳茶粥,共我飯蕨薇”,記載人們在盛夏天氣以茶煮粥,消暑解熱。劉長卿在《惠福寺與陳留諸官茶會得西字》記載唐代寺院茶會情狀:“傲吏方見狹,真僧幸相攜”,茶會使一貫驕傲自矜的官吏亦變得親近。杜甫《重過何氏五首》(其三)寫道:“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宛然一幅詩圣啜茗圖,悠然自得。而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這既是對現(xiàn)實人生的鄙視,也是對山僧雅士飲茶之習的贊嘆。唐代茶詩內(nèi)容涵蓋范圍甚廣,不僅與社會生活相關(guān),更寄寓個人情志。中唐時陸羽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jīng)》,對茶的起源、歷史、生產(chǎn)、加工、烹煮、品飲,以及多數(shù)人文及自然因素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和總結(jié),并制定了“茶道”。有唐一代,品茶風尚真正風靡起來。

      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在生活中多了一份成熟的雅致,他們能在平凡的飲茶中享受藝術(shù)的人生和雅靜生活。宋人對茶有著無限的熱情,人們喜歡定期“斗茶”,比拼茶湯、鑒賞茶具。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云:“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斗茶畫面活靈活現(xiàn),色彩鮮麗,氣味芬芳,仿佛置身其中,一品茶之高下。而其中“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更是千古茶人遺世獨立、嚴以自律、追求完美人格的自我宣言。黃庭堅《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其一):“落絮游絲三月侯,風吹雨洗一城花。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展露了在春意闌珊時飲茶賞花的雅興。詩人偕友人在花間品茗, 享受著清淳與溫馨, 守候著淡泊與寧靜。蘇軾《雨中邀李范庵過天竺寺作二首》云:“花雨檐前亂,茶煙竹下孤。乘閑攜畫卷,習靜對香爐”,寫蘇軾飲茶之后, 攜帶畫卷, 在裊裊香煙中品味畫意。宋代茶詩體現(xiàn)出的文人雅趣,意在逍遙適意,超脫世俗而獲得心靈自由。

      茶詩于明代,注重更深一層的幽趣追求,提倡高雅精致。朱權(quán)在《茶譜》中開宗明義,點出了詩與茶的關(guān)系“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云山頓色。”[1]。在文人的提倡下,明人把掃室、焚香、養(yǎng)花、酌酒、烹茗等視為日常生活雅事,而品茗更一日不可或缺。有關(guān)茶的一切均可入詩,茶也因其本身清新雅致的特點備受文人喜愛。

      2 文徵明與茶

      文徵明作為明代中期負有盛名的畫家詩人,創(chuàng)造了許多空靈清秀的茶畫與茶詩。他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又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他潛心繪畫,精研畫理,舉凡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堪稱“吳門畫派”領(lǐng)軍人物。文徵明的茶事繪畫作品眾多,傳世的有《惠山茶會圖》《煎茶圖》《茶事圖》《陸羽烹茶圖》《茶具十詠圖》等十數(shù)幅,其中以《惠山茶會圖》最負盛譽。他畢生嗜茶,說自己是“吾生不飲酒,亦自得茗醉”,著有150多首茶詩。

      《明史·文徵明傳》曾記載:“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于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與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2]。文徵明一生不仕,不依權(quán)貴,不交官府。他有詩云:“門前塵土三千丈,不到薰爐茗碗旁”。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使得他對品性高潔的茶情有獨鐘,煮泉烹茗成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他常常沉湎于茶事之中,不可自拔。文徵明詠茶詩中不止一次提到“以茶洗腸”。其詩《謝宜興吳大本寄茶》:

      小印輕囊遠寄遺,故人珍重手親題。

      暖含煙雨開封潤,翠展槍旗出焙齊。

      片月分明逢諫議,春風仿佛在荊溪。

      松根自汲山泉煮,一洗詩腸萬斛泥。[3]

      此詩為謝宜興吳大本寄茶而作。陽羨茶歷來為文人稱道。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云:“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笔茁?lián)極寫友人寄陽羨茶之珍貴,山長水遠,收到故人親題的茶葉,自然是喜不自勝。尾聯(lián)“松根自汲山泉煮,一洗詩腸萬斛泥”,更可見詩人急不可待,歡欣雀躍之心情。當天夜里,文徵明又寫下《是夜酌泉試宜興吳大本所寄茶》:

      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

      白絹旋開陽羨月,竹符新調(diào)惠山泉。

      地爐殘雪貧陶谷,破屋清風病玉川。

      莫道年來塵滿腹,小窗寒夢已醒然。[3]

      前二聯(lián)寫酌泉試煎吳大本所寄茶,醉思茶味不能眠,旋即起身以惠山泉水煎之飲之。后二聯(lián)以陶谷、盧仝故事寫飲茶后夢醒寒窗的塵世之嘆,“莫道年來塵滿腹,小窗寒夢已醒然”,文徵明品茶,不只是品茶味,而是將個人情志融于茶中。以茶洗腸,以茶洗塵,用純凈高潔,不染塵垢的茶水洗去塵世的污濁,足見文徵明與茶心意相通,追求清凈淡泊,寧靜致遠。

      在其另一首詩《煎茶》中亦提及“以茶洗腸”:

      老去盧仝興味長,風檐自試雨前槍。

      竹符調(diào)水沙泉活,瓦鼎然松翠鬣香。

      黃鳥啼花春酒醒,碧桐搖日午窗涼。

      五千文字非吾事,聊洗百年湯餅腸。[3]

      此詩詠煎茶,前四句寫風檐煮茶之香,字里行間透露出對茶的喜愛以及對煎茶之水的嚴格把關(guān),需是“竹符調(diào)水”。尾聯(lián)“五千文字非吾事,聊洗百年湯餅腸”,日午品茶之樂更勝五千文字,凡塵俗事暫可拋諸腦后,用精心粹煎的一杯茶洗凈詩腸。文徵明對茶的喜愛,可以說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向往,是他對高風亮節(jié)的追求。

      如果說自煎自斟自飲是文徵明頗為孤獨的靈魂追求,那么他與友人之間的品茶活動則是難能可貴的心意相交。文徵明常與友人一起在江南的谷雨時節(jié)外出采擷新芽,用惠山腳下“天下第二泉”的甘洌泉水煎制湯茶?;萆饺柗Q“天下第二泉”,歷代文人雅士們都以惠山品泉為雅事,樂此不疲。文徵明的詩中就曾記載與友人同游惠山泉:

      《詠慧山泉》

      少時閱茶經(jīng),水品謂能記。如何百里問,慧泉曾未試。

      空余襄茗興,十載勞夢寐。秋風吹扁舟,曉及山前寺。

      始尋琴筑聲,旋見珠碩泌。龍春雪噴薄,月沼玉停灑。

      乳腹信坡言,圈方亦隨池。不論味如何,清激已云異。

      俯窺鑒須眉,下掬走童稚。高情殊未已,紛然各攜器。

      昔聞李衛(wèi)公,千里曾釋致。好奇雖自篤,那可辮真?zhèn)巍?/p>

      吾來良已晚,手致不煩使。袖中有先吞,活火還乎熾。

      吾生不飲酒,亦自得茗醉。雖昨古易牙,其理可尋譬。

      向來所曾嘗,虎享出其次。行當?shù)闹袧?,一驗通翁智?/p>

      秋高氣爽之際,文徵明同好友泊舟惠山,共同汲泉煮茗。開頭六句寫作者十多年來一直渴望去一趟百里之遙的惠山試茗,“如何百里問,慧泉曾未試??沼嘞遘d,十載勞夢寐”,今始如愿,攜三五好友,親試惠泉水。他聯(lián)想到唐代李衛(wèi)公不遠千里把惠山泉水運送到京城長安去的故事,遂把隨身帶去的茶葉在惠山用惠泉水煎之,進而發(fā)出“吾來良已晚”的感嘆,并為自己只相距百里而沒有早些來品泉而遺憾。文徵明對惠山泉喜愛有加,以惠山泉煎陽羨茶,他視此為至美的品茶享受。文徵明對惠山泉的贊譽,細致生動,情真意切,通篇洋溢著與友人相與品茗的喜悅暢快。

      文徵明六十二歲時,作《品茶圖》,自繪與友人在林中茶舍啜雨前茶的場景。畫上題詩“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傳過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

      碧山深處絕纖埃,面面軒窗對水開。

      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

      陸子傳即陸師道,是文徵明的學生。谷雨剛過不久,新茶正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又逢陸子傳見訪,文徵明汲泉煮茗款待了這位晚學后輩,一同品雨前茶,以茶會友,相談甚歡,快哉樂哉。文徵明另一幅畫《茶事圖》上,題晚唐詩人陸龜蒙茶具詩十首,畫面與《品茶圖》相同。在山水園林幽靜清雅的茶舍里,讀書看畫、品茗獨坐、接友待客、長日清談,正是明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茶事的意義并不僅僅在茶,而是在與友人共茗的過程里品味雅興。

      除卻與友人品茗清談,文徵明茶詩中亦不乏與親人共茗場景。如《次夜會茶于家兄處》:

      慧泉珍重著茶經(jīng),出品旗槍自義興。

      寒夜清談思雪乳,小爐活火煮溪冰。

      生涯且復同兄弟,口腹深慚累友朋。

      詩興擾人眠不得,更呼童子起燒燈。

      這首詩描寫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詩人與自己的家兄圍坐在小火爐旁,長夜清淡,促膝相敘。他們敲溪冰煮茶水,欣賞煮茶時泛起的雪白乳花,滿室散發(fā)著陣陣茶香。茶煙飄馨,溫暖了寒冷的冬夜,溝通了脈脈親情。為了口腹之欲,不但打擾了家兄,同樣也感念諸多朋友相助。于是詩人夜不能寐,詩興大發(fā),忙呼茶童起燈寫下了這首充滿茶香親情的詩篇。

      3 小結(jié)

      這些詩中所表露出來的逸致雅興,體現(xiàn)出文徵明在明代專制嚴密的社會中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不論是獨自品茗還是與親人、好友以茶相會,茶是文徵明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文徵明性格倔強剛直,終生不仕,借茶表達對平等自由的追求,希望從茶事中獲得安逸、悠閑、清靜。正如陸羽《茶經(jīng)》所言“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盵4],茶的清淡、簡潔的“儉德”特性代表了一種恬淡的生活追求, 于此可見文徵明對于清和、素樸的追求。從文徵明的茶詩中,不僅窺得明代文人崇尚清高雅致的審美趣向,更可看到他對于品性的追求,于烹茶、品茶中展示一種不拘一格,超脫世外的生存智慧。

      猜你喜歡
      茶事惠山品茗
      無錫惠山的“鳳羽龍”
      華人時刊(2023年11期)2023-07-29 06:27:16
      “僑”見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夢”
      華人時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6:38
      惠山泥人——須臾出手中 泥韻展風采
      華人時刊(2022年23期)2022-05-10 08:20:00
      品茗
      科教新報(2021年41期)2021-11-04 15:20:11
      茶事春秋
      記丁俊之教授的茶事人生
      嶗山茶事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2
      回到公元800年,探尋晚唐的茶事
      歲月如歌 品茗知味
      金色年華(2016年24期)2016-03-20 14:20:15
      安溪壽星愛品茗
      海峽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57
      三穗县| 德钦县| 莱芜市| 西华县| 永定县| 仪陇县| 伊川县| 翁牛特旗| 益阳市| 清水河县| 贵港市| 宽城| 榆林市| 芮城县| 贡山| 阿图什市| 平利县| 广南县| 潼南县| 乐至县| 同心县| 余庆县| 淮滨县| 普陀区| 健康| 沾益县| 荥阳市| 五常市| 延安市| 蒙阴县| 犍为县| 岗巴县| 昆明市| 蒙阴县| 临海市| 四会市| 新巴尔虎左旗| 棋牌| 哈尔滨市| 梁河县|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