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喆 顧芳(孫喆,沈陽師范大學財務處;顧芳,渤海大學審計處)
長期以來,高校財政主要來源來自政府財政撥款,因此高校對預算管理重視度不足,對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研究也存在較大的不足。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現代高校辦學市場化發(fā)展,使高校發(fā)展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辦學資金不足,會嚴重制約高校發(fā)展。高校預算績效是對其預算資金使用效果的重要體現,對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改進高校辦學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深入分析研究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對于充分發(fā)揮高校財政潛能,實現財盡其效,促進高校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成熟,高校辦學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新挑戰(zhàn),要求高校不斷更新財政預算管理理念,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你,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其中,預算績效是預算管理的關鍵內容,其相較于傳統(tǒng)預算具有先進性、科學性、經濟性、效率性。高校建立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是順應當前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路徑,是實現教育資源優(yōu)化配置,實現高校縱深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高校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提升科學水平,取得學校運行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成果,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
此外,高校構建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有利于轉變傳統(tǒng)的高校財政資金分配方向與重點的關注點,促使高校財政工作重心向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及學校產出與結果方向轉移,加強對高?!板X袋子”的管理效率,將質量與效率作為管理重點,進一步提升高校財政管理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從而優(yōu)化高校財政支出結構。將績效理念深入滲透進高校預算管理中,對于實現高校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維護高校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中,主要是以績效為核心,構建評價過程中特定的指標體系,同時,根據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高校財政預算資金的決策、分配、使用所產生的效果進行綜合性評價。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構建原則,確保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
第一,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構建應當遵循科學性原則。高校預算績效指標應當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涉及高校預算資金各個方面,其本身具有復雜性、系統(tǒng)性。根據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分類,高校預算績效財務指標主要包括涉及高校財務安全、資產績效以及籌資能力等各方面,諸如高校固定資產、教學科研用房、師資建設等軟硬件投入指標,學校自籌經費收入占比、自籌基建經費占比等組織創(chuàng)收能力指標等;高校預算績效非財務指標主要包括教科研、社會服務、學校管理等方面的績效指標,諸如學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率、本科生研究生考取率、科研及學術成果、學校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等指標。將各項指標合理綜合到預算績效指標體系中,遵循科學性原則是保證指標體系全面、有序的基本保障。
第二,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構建應遵循總體性原則,確保指標體系中各指標具有聯(lián)系性,加強對各指標之間的關系的重視,確保其組合能夠全面反映學校各方面績效,進而對實際情況有準確評價。
第三,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構建應遵循有效性原則,確保充分體現高校財政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對高校運行相關信息進行清晰的反應。通過指標體系完成預算績效評價,能夠準確把握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科研成果以及社會效益等各方面實際情況。
第四。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構建應遵循可比性原則,確保指標的具體量化,能夠在同一范圍內實現高校間的可比。
第五,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構建應遵循可行性原則,滿足相關部門審核相關要求,為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提供現實可行的路徑。
受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影響,當前高校資金來源逐漸形成以財政撥款為主,市場籌措與學術項目為輔的多元化資金籌集渠道。與此同時,高?,F代化辦學要求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高,高校運行效能對于資金籌集效率的影響越來越大,高校資金使用的經濟與效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高校預算績效實現了快速發(fā)展。但是,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高校預算績效發(fā)展時間尚短,發(fā)展水平不足,對預算績效的認識尚不全面,且對預算績效的定義尚未有一致定論?;诟咝nA算績效應用的重要性,高校應當加強對預算績效的認識,轉變預算管理觀念,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同時,為保障高校預算績效有法可依,確??冃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法律保障,這也是推進我國依法治校、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依據當前我國法律體系中已有的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的相關規(guī)定,教育行政部門、高校應當充分立足于高校財政運行特點,健全高校財政預算績效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撐。
現階段,我國高校在開展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從而導致預算績效指標體系難以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不能對高校實際績效預算進行全面評價。因此,教育及財政行政部門、高校等各方應當加強合作,立足我國高校發(fā)展現狀,以及預算績效管理的實際需求,建立健全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從而有效落實預算績效,同時確保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評價的全面性與準確性。例如,加強對現行高校財務制度、高校會計制度等的強化與完善,增補績效預算、績效成本、績效評估等方面的有關內容,從而為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全過程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時,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并根據高校運行的現實情況,科學制定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辦法,有效推進高校預算績效實現科學化發(fā)展,同時確保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系統(tǒng)化,實現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常態(tài)化。制度的完善進一步促進了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規(guī)范化,通過完善的制度管理辦法,還能夠將高校教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發(fā)揮人力資源效能的最大化,從而促進高校物力、財力效率的最大化。因此,落實高校預算績效指標評價,加強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就必須要實現預算績效的制度化建設。
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是實現高校預算控制目標,發(fā)揮高校預算管理功能的重要保障。加強對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優(yōu)化與完善,加大對高校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研究力度,對于高校做好預算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加強對高校預算管理指標體系的應用,能夠為教育行政部門充分發(fā)揮其對高校財政資金運用的管理與監(jiān)督作用,以及高校自身優(yōu)化預算管理,提高相關決策正確性提供重要判斷依據,同時也為高校增強教職人員工作積極性,協(xié)力促進高校發(fā)展提供遠遠不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