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賽 王偉 劉海波 石茂亭
(中央儲備糧臨沂直屬庫有限公司,山東臨沂276000)
玉米屬于谷類雜糧,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食用和加工價值。不同于其他谷類糧食,玉米胚部較大,吸濕性強,這一特點決定了玉米不同于其他谷類糧食的儲藏性能。近年來,隨著各級糧庫在倉儲硬件設施上投入的增加,玉米倉房的儲糧條件越來越好,使得玉米儲藏難度逐漸降低。但是,我國還有大量的玉米儲存在普通平房倉內,這些倉房基于各種原因未得到改造升級,氣密性和保溫隔熱能力較差,在玉米儲存過程中時常出現(xiàn)各類異常糧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這類倉房儲存玉米的過程中,要嚴格做好各項預防措施,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糧堆結露是普通倉房玉米儲藏過程中常見的異常糧情,季節(jié)變化時糧堆中上層特別是糧堆上層30~60 cm處極易出現(xiàn)結露。通近幾年的儲藏實踐發(fā)現(xiàn),普通倉房糧堆結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倉房保溫隔熱性能不足導致糧堆表層糧溫隨外界溫度變化較明顯,氣溫驟升驟降時糧堆上層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較大溫差,從而出現(xiàn)表層結露;二是由于玉米胚部較大,吸濕性強,呼吸作用旺盛,在入庫原始水分較高的情況下,較易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而發(fā)生結露。
糧粒掛壁與糧堆表層結露相似,在普通倉房保管玉米期間發(fā)生較為普遍。通過近幾年的儲藏實踐發(fā)現(xiàn),玉米倉糧粒掛壁常發(fā)生在糧堆以下,呈點狀分布,具有較強隱蔽性。普通倉房玉米糧粒掛壁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倉房墻體隔熱性能較差,靠墻糧粒受外界溫度影響較大,在氣溫變化季節(jié)易出現(xiàn)糧粒掛壁的情況;另一方面是由于倉房通風管道布設存在通風死角,特別是風道和墻壁間的通風死角,導致通風時靠墻糧堆氣流較小,水汽流動性差,糧粒水分較高,在氣溫變化季節(jié)易出現(xiàn)掛壁情況。
普通倉房儲存玉米期間出現(xiàn)的糧堆發(fā)熱大多是伴隨性結果,特別是隨著糧堆結露、糧堆生蟲產生的發(fā)熱情況。從近幾年的儲藏實踐來看,普通倉房玉米糧堆發(fā)熱,主要有上層發(fā)熱、局部發(fā)熱等類型,處理及時可以避免發(fā)熱情況的擴散甚至整倉發(fā)熱。就其產生原因來看,一是倉房保溫隔熱性能較差,糧堆上層受外界溫度影響較大,當出現(xiàn)表層結露而沒有及時處理時,導致表層水分增加,引起酶活性增強,儲糧蟲、螨大量生長發(fā)育,引發(fā)糧堆發(fā)熱;二是玉米胚部含脂肪多而易酸敗,帶菌量大則易發(fā)熱與霉變,在溫度、濕度適宜的情況下,糧堆內儲糧微生物呼吸代謝旺盛,產生熱量聚集形成糧堆發(fā)熱;三是由于玉米呼吸作用旺盛,在雜質聚集區(qū)熱量不能及時散發(fā)而引發(fā)局部發(fā)熱;四是糧堆內儲糧害蟲大量繁殖發(fā)育引發(fā)局部發(fā)熱[1]。
與稻谷不同,玉米沒有穎殼的保護,較易受到害蟲侵蝕。近幾年,玉米倉房出現(xiàn)的儲糧害蟲主要有玉米象、銹赤扁谷盜、麥蛾、書虱等,由于玉米的特性,一旦感染害蟲,極易引發(fā)糧堆發(fā)熱。對于玉米倉房生蟲的原因,一是原糧入庫時糧粒內部攜帶的害蟲蟲卵在溫度適宜時會發(fā)育繁殖;二是由于日常儲存過程中未嚴格做好隔離防治,導致外部害蟲感染;三是儲糧倉房入庫前空倉消毒不徹底,部分害蟲隱藏在倉內,在溫度適宜時大量繁殖。
空倉消毒是糧油倉儲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通過使用各類殺蟲劑,在倉房清掃干凈后殺滅殘留的害蟲,盡可能消除害蟲感染來源。通過近幾年試驗觀察發(fā)現(xiàn),將敵敵畏(乳油)與辛硫磷(乳油)按照1∶2的比例進行配制,兌水10~20倍稀釋,灌入風送式噴霧機,對全倉進行霧化消毒,效果良好。該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覆蓋倉內死角,殺滅殘留的害蟲[2]。
玉米糧堆的孔隙度較大,采用機械入庫的過程中易造成雜質堆積,在后期儲藏過程中影響糧堆氣體的流動性,同時為儲糧微生物和害蟲的繁殖發(fā)育提供了“溫床”。通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玉米入庫期間的雜質清理工作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過篩環(huán)節(jié),不管是滾筒篩還是振動篩,在玉米入庫前均需更換合適篩網,一般上層篩網孔隙22 mm左右,下層篩網孔隙5 mm左右;二是倉內輸送機落點環(huán)節(jié),需要安排倉內裝卸人員適當擺動輸送機機頭,避免雜質落點集中;三是倉內清雜環(huán)節(jié),需要安排倉內裝卸人員及時清理糧面聚集的雜質,避免雜質聚集。
在高溫季節(jié),由于入庫玉米的水分在倉內分布不均勻,入庫后在玉米呼吸作用下極易出現(xiàn)“出汗”和“亂溫”等情況。從近年來的儲藏經驗看,高溫季節(jié)入庫的玉米,在入庫結束后需要盡快進行通風均溫均水作業(yè),確保倉內水分及糧溫的均勻性。在選取通風類型和風機型號上,對于普通倉房來說,建議根據倉房高度選用合適功率的離心風機進行通風,采用壓入式通風方式效果較好。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普通倉房來說,低溫季節(jié)入庫的玉米,在水分不高、雜質清理較干凈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入庫后的糧溫情況決定是否均溫均水。
按照“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方針,科學使用儲糧防護劑進行糧堆防護是普通倉房儲藏玉米的重要工作。根據近年來的試驗總結,在冬季低溫蓄冷或入庫玉米糧溫較低的情況下,每年3—4月溫度回升初期,抓住害蟲生長發(fā)育初期且數量較少的時機,按照“適時用藥”原則,使用甲基嘧啶磷對玉米倉房進行階段性防護,可以有效殺滅處于初孵幼(或若)蟲期和剛蛻皮階段的倉內害蟲,同時采取密閉隔離措施,可達到玉米倉房日常防護、安全度夏和避免化學熏蒸的目的[3]。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高溫季節(jié)局部生蟲的情況,可通過食品級惰性粉與原糧拌和的方法進行物理防治,效果較好。
玉米不同于其他儲糧品種,對外界條件變化較為敏感,特別是普通倉房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較大。在日常儲藏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糧堆溫度變化情況和糧堆水分分布情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測溫電纜分布存在固有盲區(qū),要特別重視對糧堆表層結露及發(fā)熱情況的檢查,需要保管人員每周至少2次赤腳踩入糧堆,對糧堆表層結露或發(fā)熱點進行實測,確定異常范圍和體積。當發(fā)現(xiàn)局部小范圍結露或發(fā)熱時,需要及時通過“打散”及“回填”的方式對結露及發(fā)熱糧食進行翻倒,避免異常糧情的擴散;特殊情況或大面積表層發(fā)熱時,可采用挖溝散熱的方式進行處理。
由于普通倉房的氣密性和保溫隔熱性能較差,所以在沒有內環(huán)流控溫措施的情況下,倉內必須安裝空調或風管機進行控溫,空調或風管機的數量根據倉型大小確定。從近幾年的儲藏實踐來看,在春季對倉房進行密閉隔離后,適時使用甲基嘧啶磷進行糧堆防護,倉溫升至25℃時開啟倉內空調或風管機進行控溫,溫度宜設置在23℃左右,為了維持倉內濕度,可將一臺空調模式設置為除濕模式,確保倉溫和倉濕維持在較低水平。密閉隔離、糧堆防護和空調控溫工作聯(lián)合使用,可有效控制糧堆溫度和蟲情,避免化學藥劑熏蒸[4]。
當倉內儲糧害蟲大量繁殖且采用其他處理措施無效的情況下,需要適時使用磷化鋁藥劑進行化學熏蒸??紤]普通倉房氣密性較差的因素,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選擇膜下熏蒸,實踐發(fā)現(xiàn)膜下熏蒸有效濃度維持時間均可滿足害蟲防治的最大區(qū)間,殺蟲效果也最徹底。但是,需要注意熏蒸時機的把握及熏蒸時間的選擇,如果在秋季或溫差較大的季節(jié)進行熏蒸,不建議采用膜下熏蒸,避免在外界溫度下降過快時產生內結露。
冬季蓄冷工作是普通倉房玉米保管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溫季節(jié)入庫的玉米,經過冬季低溫蓄冷,可以導致害蟲處于冷昏迷狀態(tài),部分害蟲甚至可以被直接凍殺。近年來的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小功率混流通風機,采取吸出式蓄冷的方法效果較好。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低溫季節(jié)入庫的玉米,需要根據其烘干情況及水分情況決定是否通風蓄冷,第2年溫度回升季節(jié),需要密切關注糧堆內溫度分布情況,根據溫度變化情況適時通風將糧堆內溫度拉高回溫,避免出現(xiàn)糧堆內冷心周圍出現(xiàn)結露情況[5]。
玉米特殊的生理構造、物理特性及儲藏特性決定了其對倉房硬件設施要求較高。但是,目前很多倉房氣密性和隔熱性能較差,在這種倉房儲存玉米,需要提早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通過做好入庫前空倉消毒工作、入庫期間雜質清理工作、入庫后均溫均水工作、日常儲糧防護工作、日常查倉及異常糧情處理工作、夏季控溫工作、化學熏蒸工作及冬季蓄冷工作,實現(xiàn)玉米保管的“源頭管控,過程管控”。在日常儲藏過程中,還應學習應用新的科技儲糧技術,積極總結儲藏經驗,規(guī)避不安全因素,最終實現(xiàn)玉米安全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