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芬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和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獲取資料變得越來越簡便,逐漸使淺表話閱讀、碎片化閱讀成為時尚。從而導致人們對紙質(zhì)書慢慢疏遠,系統(tǒng)化閱讀淡化。本文就這一現(xiàn)象展開討論,希望引導大學生的讀書熱情,再造讀書氛圍,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幫助大學生尋求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自我成長的讀書之路。
關(guān)鍵詞:讀書;圖書館價值;自我成長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166
原以為大學生對圖書館都報以美好的向往,向往這里是知識的海洋,向往這里是解決人生困惑的殿堂,向往這里有樂于向?qū)W、敢于向善、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大學生們通過讀書獲得人生真諦,通過讀書明白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道理。然而事實卻不盡人意,有書不讀、買書擱置成為普遍現(xiàn)象;手機不離手,碎片化閱讀占據(jù)大學生整個心靈;公眾號泛讀也吸引著他們的視野,成為談資的焦點。久而久之,對深刻思想的閱讀也被擱淺、甚至被遺忘。雖然各大雜志社聯(lián)合圖書館也有推廣閱讀的活動,但由于他們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各走一邊,使閱讀活動沒有長效性、連貫性,甚至發(fā)發(fā)獎就算完,真正的指導活動沒有或很少。所以怎樣引導大學生讀書成為當下重中之重的事。
1 圖書館是大學生讀書的主陣地
圖書館是知識和智慧的殿堂,是承載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的圣地,圖書館自產(chǎn)生之日起就發(fā)揮著文獻采集、加工、管理、利用的功能,是人文資源的集散地[1]。人類的精神文明成果大多存于歷代傳承下來的歷史文獻中。由于改革開放初期經(jīng)濟發(fā)展過快導致文化發(fā)展相對滯后。面對當前人文精神的缺失和文化價值危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整理利用、對優(yōu)良民族傳統(tǒng)的發(fā)揚光大就顯得尤為重要。努力閱讀與挖掘古典文獻的現(xiàn)在價值,補全不足,弘揚學術(shù)精神,也是現(xiàn)階段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一環(huán),專家、學者也都極力倡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回歸??v觀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閱讀的發(fā)展史,閱讀使人明智。文化文化:文而化之,一個民族的發(fā)展與凝聚,是靠文化作為軟實力來實現(xiàn)的,所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說:“人文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我們會一打就垮;沒有人文精神、民族傳統(tǒng),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會不打自垮”[1]。
2017年十月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指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能力。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fā)黨和人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自豪感,簡單說就是通過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尋找到我們民族的歸屬感,文化的認同感。出國留學人員大概都有這種體會,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只要看見一樣自己在國內(nèi)熟悉的人或事,哪怕只是一個漢字,馬上會怦然心動。這種藏在血脈里的文化基因是需要激發(fā)的,因而更加想念自己的親人和祖國,想念祖國的山山水水。所以浙大書記鄭強在演講時說:出過國才知道什么是愛國,離開家才懂得什么是鄉(xiāng)愁。
現(xiàn)在高校的圖書館藏書都非常豐富,經(jīng)典圖書也很多,是老師、學生人文成長的重要資源和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文化支撐。如果老師、學生讀書熱情高,我們的學校將會成為書香校園,我們的國度將會成為書香的國度,大學生閱讀工作做的好,我們的各項工作將會更上一層樓。我們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在很多方面有顯著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是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jù)。其中文化自信是圖書館始終能夠承載的文化源泉,引導學生熱愛讀書也就成為圖書館始終如一的責任和擔當。很多大學的圖書館已吸引部分代課老師做導讀,就是為了更好形成良好的校園書香氛圍,更好的提高讀書品位。大學生們通過讀書獲得光明正大的品德,從而成為有良知的人。
圖書出版事業(yè)發(fā)展到今天,形成了不同的書源,如除了紙質(zhì)版圖書外,越來越多地發(fā)行了大量電子書。電子書和紙質(zhì)書各有特色,電子書攜帶方便、檢索便捷、存儲量大,獲取資料容易,而且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因此更容易吸引讀者的好奇心,已普遍被閱讀者接受。但電子書易使閱讀淺表化、碎片化,久而久之就形成淺表化思維。紙質(zhì)書對健康的傷害相對小些,也更容易形成系統(tǒng)性。每個人有不同的讀書偏好,對電子書和紙質(zhì)書可以各取所需,但最好是互相補充。引導兒童讀書盡量采用紙質(zhì)書,對保護視力一定有好處,大學生應(yīng)適當向紙質(zhì)書傾斜。讀紙質(zhì)書相對于電子書不易疲勞,紙質(zhì)書體悟更方便,更容易使人心靜,體悟書香味道、文化韻味,更容易使人進入深閱讀狀態(tài),從而形成良性思維,形成良好的自我歸納習慣。最好的學習還是自我學習,最好的教育也是自我教育,書作為良師益友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些,形成良好讀書習慣、提高精神境界。
2 激發(fā)大學生的讀書熱情
青年人勇于向前,樂于挑戰(zhàn);中年人尋求安頓,喜愛閑適;老年人安于現(xiàn)狀,追求平淡。但不管哪個年齡段,都應(yīng)保持勤奮、向上、和平、自信的思想和行動。人之為人、一撇一捺,行走世間、頂天立地,都應(yīng)該保持奮斗感和責任感。小到對家庭和單位,大到為國家和民族。讀書可以成全每個不同年齡段的人不一樣的生活體驗,讓人生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活出活色生香的滋味。
在向著兩個一百年目標奮進之時,書香中國是中國人的奮斗目標之一,是提高國民素質(zhì)的方法之一。在教育的四個回歸中,回歸常識首先是要圍繞學生刻苦讀書來辦教育。所以我們要引導大學生認真讀書,熱愛讀書,養(yǎng)成讀書好習慣,求得真學問,練得真本領(lǐng),將來為報效國家出力。
讀什么樣的書,走什么樣的人生路,堅守什么樣的人生信條,成為什么樣的人,在圖書館里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當你迷惑時讀書能幫你找到人生方向,當你驕傲時讀書可以幫你變得謙遜;當你沉悶時,那些豪言壯語的書可以鼓舞你的士氣,從而找到自己的底氣,再次振奮起來。很多學者也有提出,閱讀可以治療抑郁。根據(jù)經(jīng)驗和實驗,對大學生針對性地提供合適的圖書,可以治療不同等級的抑郁癥,使他們自動進入閱讀療愈。這樣對保護隱私、呵護患者無疑是有好處的。[3]所以,大學生們應(yīng)該把讀書當成有趣的事去做。
北大校長王恩哥在一次新生開學典禮上向廣大師生鄭重提出要求,要求同學們上大學要經(jīng)常去兩個地方,一個是體育場,另一個是圖書館。體育場里?;顒?,獲得健康體魄和青春活力??挂哂⑿坨娔仙剑?4歲高齡還站在抗疫前線超負荷工作,擁有年輕人一樣旺盛的精力。因為老人家有個良好習慣,經(jīng)常在百忙中抽出時間鍛煉身體,這是保家衛(wèi)國的根本。圖書館里??磿?,獲得精神食糧和幸福感,也會培養(yǎng)強大的內(nèi)心,成為不畏風險、勇于克服困難的強者。再如主持人董卿從小被父母嚴格管教,養(yǎng)成了跑步的習慣,也養(yǎng)成了熱愛讀書的習慣,致使她身體素質(zhì)好,文化功底深厚,后來在工作中一直受用。所以在各大重要場合,她的主持都是游刃有余,信手拈來,好評如云。這樣深厚的文化功底是日積月累集成的,所以讀書,一旦養(yǎng)成了習慣,就會受益無窮。
很長時間,網(wǎng)上流傳一句話:你的氣質(zhì)里,有你讀的書,有你交的友,有你經(jīng)歷過的事。此話也說明讀書的重要性,你讀過的書會像養(yǎng)分一樣融在你的血脈里,使女同學變得更優(yōu)雅,男同學變得更陽光。所以同學們做個愛讀書的人吧,專業(yè)、非專業(yè)的書都能幫助你。讀書能使你享有健康的生活,能成就你美好的精神。同學們,人一生的精神成長有時是尋找幸福的能力,多讀書總能幫你找到什么是幸福。博覽群書還能幫你成就美好的未來。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一生酷愛讀書、博讀精深、踐行真理。有資料介紹《史記》就讀了26遍,并做了詳細的批注。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都是這樣煉成的??鬃右簧难凶x《易經(jīng)》,緯編三絕的典故就是講孔子勤奮讀書的故事,萬世師表的楷模就是這樣煉成的。同學們,努力吧!萬世敬仰的典范都是在終生耕耘里開花結(jié)果。
3 讀書可以成全大學生的自我成長
高中時我們都有一個美好愿望,考上一所理想大學,對此你們付出了無比艱辛的努力。今天你們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大目標,來到了你夢寐以求、天天向往的理想家園——大學。
大學生活是人生真正自我成長的一站,同學們都對大學生活抱有希望、心懷夢想。成就怎樣的人生決定于每個人自己的選擇。經(jīng)常上體育場可以煉出健康的體魄;經(jīng)常去圖書館就能夠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以及找尋到自己的學習動力、成長的動力,探索出解惑的方法,尋找安身立命、志存高遠的目標。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從中學起就樹立了自己的宏大目標: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他畢生都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勞苦大眾的幸福而忘我工作,成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當然你也可以找尋平靜安適的生活。蘇學士在上下求索后總結(jié)出他獨特的人生況味:人生有味是清歡。這也成全了他的文學家、書法家的夢想和美食家的贊譽。上下求索也罷,求得清歡也罷。不管怎樣的人生,讀書都可以使你錦上添花,也會給你雪中送炭,最后獲得一顆平常心,成就你多彩的人生。不管怎樣的人生也是有喜有憂。就答疑解惑而言,讀書一定是默默幫助你的那個良師益友。就像大樹送你綠蔭,太陽送你溫暖,月光送你浪漫一樣。從來不言、從不索取,默默地滋養(yǎng),默默地奉獻。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回敬那些幫助我們的良師益友,敬重那些熱愛讀書的人。
著名學者梁文道有言:讀書到了最后,是為了寬容的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世界有多復雜,人就有多少種,書就有多少種??梢姇馨_萬象,能對世界的人和事以最全面的概括總結(jié)。當你遇到困難時,讀書能幫你走出紛繁復雜的困境,看到遠處的曙光,內(nèi)心產(chǎn)生
定力[2]。
杰出的物理學家、政治家富蘭克林也曾說過:讀書是易事,思考是難事,兩者缺一便無用。還有一句是我們熟知的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句話合二為一是讀書要思考,讀書要踐行,這是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即不能讀死書。而要學而思之,思而行之,行而疑之,擇其善者而從之,最后把讀書變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變成自己的精神支撐。讀出好方法、品出書香味、干出知行合一的品格,這樣你就沒有辜負你的青春年華。馬克思也曾鼓勵年輕人,如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同學們不妨試一試讀書的重
要性。
被稱為晚清第一重臣的曾國藩便是“無一日不讀書”的典范。他深讀歷史,精研、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1]。他歷經(jīng)四朝:嘉慶、道光、咸豐、同治,被稱為中興名臣,實現(xiàn)了儒家知識分子的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他一生筆耕不輟,天天讀書、寫日記。曾國藩家書成為教育的經(jīng)典,《曾國藩家訓》被酈波推上《百家講壇》,擁有極高的收視率,酈波也成了讀書人的偶像。曾國藩家族的有用人才分布各行各業(yè),影響之大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3]。他愛國如愛家,用湘軍打敗了太平天國十六年的割據(jù)勢力。他手下積聚的各類優(yōu)秀人才不勝枚舉,如容宏、李善蘭、徐受、李鴻章等。他重用人才推動洋務(wù)運動、興辦工廠,被稱為是睜眼看世界的人。毛澤東高度評價曾國藩:“吾于近人,獨佩服曾文正公”。
從這些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里,我們了解了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期,是青春歲月的成熟期。在如此花樣的年華,如此有朝氣的人生階段,要不負韶華,搏一搏,去盡情體驗生命的輝煌;奮斗一把,多讀書,選好書,勤思考,喜踐行,讓讀書陪伴你過好大學生活,讓閑暇的時間因讀書而變得有趣,讓書成為你的好朋友,結(jié)出友誼之花。常翻翻書,不一定哪本書里的一句話,哪個人物,哪段故事會啟發(fā)你的靈感,與你產(chǎn)生共鳴。因為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片葉子影響另一片葉子,一個靈魂引領(lǐng)另一個靈魂。讓讀書引領(lǐng)我們健康成長。常言道:師傅領(lǐng)上門,巧妙在個人。同學們最后常記,開卷有益、完成自學、終生受益!
大學四年,一閃即逝,同學們要珍惜當下。在這四年里不防試試你的潛質(zhì),行走社會,體味人生。在你的青春歲月里,勇敢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這份體驗,你就多了一份踐行真理的能力。多讀書,精讀書,善思考,常踐行,你讀過的書也會變成你的營養(yǎng)品滋養(yǎng)著你,推動你向著理想而奮進,使你豐富而有內(nèi)涵,博學而又謙遜,有品位而不炫耀。
大學四年彌足珍貴,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是最后一次接受系統(tǒng)教育,不妨讓我們來個全方位地學習,通過讀書最大程度的讓自己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我們努力讓知識與經(jīng)驗接軌,讓體驗與理性碰撞,讓讀書與你同行。此時的你如果懷揣一本書暢想未來,那感覺一定不一樣。不僅有覺醒的顯現(xiàn),更有覺悟的靈光,因為熱愛讀書,你沒有虛度年華。因為熱愛讀書,你的生命多了一份燦爛,多了一份擔當,更多了一份親民和至善。因為讀書本來就是這么酷。
參考文獻
[1]張春春.圖書館保障公民閱讀權(quán)力的路徑新探:人文資源價值再造[J].圖書館建設(shè).2018,(3):36-40.
[2]楊樺,盧章平,李曉波,等.基于人體生理信號的高校圖書館閱讀療法探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6):111-113
[3]周太.曾國藩家族[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pp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