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詠梅,湯應梅
(臨滄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云南 臨滄 677000)
超聲心動圖是疾病的常用診斷方式,以下以1 例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合并三尖瓣重度關閉不全患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超聲診斷的情況進行闡述,具體報告如下。
患者女,59 歲。因“心悸、胸悶、呼吸困難伴咳嗽”入院。既往健康狀況一般。半個月前在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肺部感染、心包積液、甲狀腺功能減退”。門診以心包積液查因收住。否認高血壓、心肌梗死等病。轉入本院治療,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心房正位,房室連接異常,左心房、解剖右室明顯增大,右心房、解剖左室較小,主、肺動脈平行排列,主動脈起自解剖右室,位于左前,與主動脈弓連接正常,肺動脈起自解剖左室,位于右后,左、右肺動脈分支正常,三尖瓣前、隔葉瓣膜增厚,后葉短小,閉合不良,CDFI 顯示:收縮期大量返流,返流速559cm/s,壓差125m,解剖右室下間隔運動減弱。超聲心動圖顯示:矯正型大動脈轉位,三尖瓣發(fā)育不良并重度關閉不全,解剖右室下間隔運動減弱。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右位主動脈弓,主動脈開口及起源未見異常,主動脈根部最大橫徑約3.0cm,肺動脈主干位于升主動脈右側,左、右肺動脈明顯增粗,右肺動脈最大橫徑約2.5cm,左房、室明顯增大;左冠優(yōu)勢型,左、右冠狀動脈起源正常。
患者入院后,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V1/V2 導聯(lián)呈RSR(QR)右室傳導延遲,陳舊性間壁、下壁心肌梗塞,中度ST 壓低,左房增大可能;胸部CT 顯示心外形增大,心包少量積液,右位主動脈弓(本院未開展心外科手術,以內科利尿減輕心臟負荷處理、糾正心衰、改善心肌供血治療,癥狀改善后順利出院,患者放棄上級醫(yī)院心外科手術治療)。
矯正型大動脈轉位是先天性心臟病中的一種,在臨床較為少見,占先天性心臟病1%不到,患者常合并心室發(fā)育畸形的情況,約25%的患者存在右位或中位心,5%的患者可見心房反應[3],而室間隔缺損是疾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約占80%,患者房室間隔對應不良,使得膜性間隔缺損,并不斷向前延伸,而缺損過大,會導致肺動脈血流增加,進而引發(fā)心力衰竭[4]。本次研究的案例,其心房正位,右心承擔左心功能,動脈系統(tǒng)長期處于高壓,右心室壁薄弱,無法完全代替左心功能,使得心功能不全,心臟負荷加重,進而導致瓣膜關閉不全,而解剖右室下間隔運動減弱,進一步導致心功能水平下降。三尖瓣發(fā)育不良致重度關閉不全累及右心室的下壁心肌梗塞,進而引發(fā)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肌病,而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合并三尖瓣嚴重關閉不全的患者,其不僅會出現(xiàn)各種呼吸道癥狀,如呼吸困難、乏力等,還會出現(xiàn)心房顫動、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癥狀,對其生命安全產(chǎn)生威脅[5]。因此,盡早對疾病加以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疾病預后有利。
近年來,影像學技術在不斷發(fā)展,超聲心動圖成為先天性心臟病常用的診斷方式,針對矯正型大動脈轉位,采用超聲心動圖診斷,可確定其錯位類型,了解錯位的肺動脈、主動脈、三尖瓣位置,明確患者有無合并其他心臟畸形情況,三尖瓣嚴重關閉不全檢查時可見右心室、右心房增大,上下腔靜脈增寬及搏動[6]??梢?,采用超聲心動圖診斷價值高,能清晰反映異常部位,完成展現(xiàn)血液流量及流速方向,明確分流量及反流量,從而對疾病做出準確判斷,同時,其定位準確,操作簡單,安全無創(chuàng),可反復進行[7],得到患者及家屬一致好評,使其在臨床得以廣泛使用。
綜上所述,在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合并三尖瓣嚴重關閉不全診斷中,超聲心動圖發(fā)揮巨大作用,使得疾病得以準確診斷,對疾病的后續(xù)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