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北校區(qū) 肖賽男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不少教師一味地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側重于將書本的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較為被動,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興趣不濃。即使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明白,但是,他們不會主動詢問教師,或者迫切地去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只是一種任務與負擔,學生抱著應付了事的態(tài)度,是不可能真正地獲得知識與體驗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計算能力,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教學改革日益深入,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善于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特點,改變單一的講授式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計算的趣味性,并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
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絕對不是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授,而是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的感知與體驗。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字的存在。比如,生活當中常見的車輛號牌、門牌號碼、電話號碼、一袋米的重量、操場一圈的周長、自己的身高與體重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這些數字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感知數字的存在,從而拉近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逐步培養(yǎng)學生建立數感。
數學是相對抽象的一門學科,而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與水平相對有限,對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也較弱。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能讓學生敢于大膽質疑,并愿意積極主動地解開心中的疑惑,學生思考的過程就是智慧生長的過程。比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隨機寫出幾組式子:3+3+3+3,5+5+5+5+5,8+8+8+8+8+8,然后迅速說出答案,并問學生:“你們覺得老師說出的答案對嗎?為什么老師可以算得又快又準呢?”此時,學生對教師計算的速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同時,教師還要善于采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動手操作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他們上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動手實踐活動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動手擺一擺、數一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升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口算與筆算同樣重要。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時間,通過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奠定學生筆算能力的基礎。比如,在每節(jié)課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5 道口算題,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進行回答,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
教師要想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日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進行教學,將抽象的數字變得更加豐富而形象,讓數字充滿生命力。這樣教學不僅能讓數學更加生動具體,還有利于刺激學生的感官,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學生經過多次嘗試仍然無法順利地解決問題時,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也會因為畏難情緒而排斥答題。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取得學生的信任,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教師還可以利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教給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與技巧,調動學生計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計算訓練的過程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進而獲得成功的感受與體驗。此外,教師對學生的反饋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肯定學生的表現與進步,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而言之,教師需要結合計算教材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準確地掌握計算的方法與定律,并可以靈活進行應用。學生只有感受到計算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才會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對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反復的訓練中提升思維能力,在實際的應用中鍛煉計算能力。同時,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與素養(yǎng),改變教育理念,敢于實踐,勇于探索,不斷地尋求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充滿張力,讓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