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南昌市青新小學,江西南昌 330029)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優(yōu)秀的人才不僅要具備知識和技能,還要有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成為個體步入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門學科中,而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內容最多。因此,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小學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既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又能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品德,具有藝術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認識,還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閱讀教學對學生意識、觀念的形成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教師應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通過多樣化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
1.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以符合各年齡階段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情感價值為目標,制訂教學計劃。一方面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另一方面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善于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將每堂課的情感價值和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從而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威嚴形象,以平等的關系對待學生。課上多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交流、強化溝通。尊重并熱愛每一位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用愛感化學生,心系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
3.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確??茖W、有效地完成教學計劃。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每一個兒童的思維發(fā)展都有其獨特的道路,每一個兒童的聰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點?!苯逃仨毥Y合實際,從學生的個性、心理和年齡特征出發(fā),對學習中感到吃力的學生,教師應降低難度、耐心幫助、期待進步。
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的作品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文章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材料?!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毙W語文課本中包含了大量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內容,教師要具備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找準閱讀材料中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內容并學會加以利用,巧妙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從而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讀完課文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農夫最后沒有得到兔子?通過思考和反復朗讀,學生會從閱讀后的體會和感悟中找到答案,鍛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課堂交流,學生會意識到由于農夫的懶惰,誤把偶然和碰運氣當成必然,所以一無所獲;只有通過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事無成。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學生能感受到這則故事的寓意,理解其中的內涵并延伸到生活中,悟出生活的道理。
無論是對哪一類知識或事物的學習,要想真正發(fā)揮教育的作用,首先應讓學生對其產生足夠的興趣。只有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動力,真正學習到知識,發(fā)揮出教育的作用。要想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閱讀文章來塑造良好的人格素養(yǎng),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一課時,教師抓住關鍵詞“窩囊”,通過讓學生理解“窩囊”一詞來調動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教師接著以“窩囊”展開教學,提出問題:文中的“我”是從哪里覺得自己很窩囊?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尋找答案。事實證明,只有教師真正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才能在主觀意識上感受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更加有趣和開放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上課是中心環(huán)節(jié),而布置作業(yè)是其中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途徑,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結構,讓學生在品讀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形成高尚的情操,得到心靈上的滋養(yǎng),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例如,每學期開學前,教師可以讓孩子提前購買幾本優(yōu)秀文學作品,利用課間時間閱讀。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分享課,由學生組織,共同交流閱讀心得和體會。教師應充分利用布置作業(yè)這一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例如,在學習完老舍的《貓》后,筆者會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老舍的其他作品,體會作者如何表達動物情感。此外,作業(yè)的檢查和評價方式也要更加靈活。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yè)的過程中,不能全盤否定或肯定。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可給予適當表揚;對于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鼓勵;對于課外閱讀做得好的同學,可以表揚、激勵,共同分享讀書心得和故事片段,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時代挑戰(zhàn)的有力應答。因此,教師有必要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