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盛堂鄉(xiāng)盛堂中心學校 李 浪
數學的思維性比較強,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再加上多數農村初中數學老師習慣于采用灌輸性的教學方式,學生沒有養(yǎng)成深層次探究問題的習慣,使得大多數學生覺得數學很難,不好學,以至于不喜歡數學學習,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感與恐懼感。因此,如何提升農村初中的數學教學質量,是當前農村初中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農村初中學生中大部分為留守兒童,很多學生在學校住宿,孩子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學習也缺少關注。農村初中老師的教學效果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導致各科老師都會布置大量作業(yè),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重,沒有充足的時間與精力來深入思考數學題目,更別說去深層次探究數學問題。而學校將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對學生的管理比較嚴格,大部分學生每天都是教室、宿舍、餐廳、廁所四點一線,學生的學校生活非常單調。機械般的日子,逐漸將初中學生天真、活力以及探究新事物的斗志等給消磨掉,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有的甚至產生厭倦情緒而放棄學習。在此情況下,枯燥的數學學習就成為多數學生不愿學卻不得不學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完全處于消極被動狀態(tài),失去學習數學的動力,數學厭學現象非常突出。尤其是那些本來學習成績和學習積極性較差的學生,對待數學學習就更加消極與被動,由此引發(fā)教與學的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怕數學、厭惡數學成為學生的一大心理負擔,是導致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
部分農村初中教師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沒有深入理解與探究新課標的教學思想與教育目的。首先,部分教師對新課改不夠重視,在教學上還保持著“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在課堂上習慣于灌輸性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很少為學生提供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與主動權,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大都是“提問——回答”的方式,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別說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課堂一言堂現象比較嚴重。在數學教學中,多數教師側重于傳授現有的知識結論,而忽視傳授數學的學科精神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數學學習能力;在解題上,只關注現成的技巧與方法,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態(tài)度以及訓練學生建立基本的數學方法,這導致學生習慣于在老師的“推動”下學習,等老師“喂知識”,而缺乏積極參與數學學習、主動探索數學奧妙的意識,更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學習的精神。由于多數學生不善動腦甚至不會動腦,在數學學習上缺乏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數學難題時往往無所適從,更別說大膽發(fā)言,數學課堂因此缺乏生機。
目前,農村學校的教學儀器相對還比較缺乏,不過農村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卻十分豐富,這些數學資源不一定與課本中的情境相符,但是教師可以從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來設計數學教學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農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只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資源,一樣可以開發(fā)出讓學生容易理解與學習,同時又豐富有趣的數學教學內容,而來源于生活中的知識,在帶給學生親切感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與把握,使得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此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輔助數學教學,不僅能開拓學生的眼界,還能改善數學教學的表現力,提高教學媒體與學生的交互性,推進數學課堂教學全面優(yōu)化,以此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的學習以書本為中心,學習思維受到很大限制,這與我國要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馳,也不適應新時期的素質教育目的與要求。因此,老師應努力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摒棄灌輸式教學,以人為本,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實際情況來實施差異化教學。教師應深入探索新課改的要求,深刻領會新課改的教學宗旨,正確認識新課改的內涵,同時要積極探究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大膽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將數學教育真正融入新課程中,通過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動手、動腦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其發(fā)現數學的科學規(guī)律,掌握數學學習規(guī)律,進而更好地運用數學學科規(guī)律??茖W的探究既作為數學學習的方式,也可以作為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教師應將探究性學習融入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中,將創(chuàng)新性貫穿到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探究與創(chuàng)新應用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性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