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牟照紅 許偉寧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肺部疾病,如肺實質(zhì)疾病、肺血管疾病、胸廓疾病等疾?。?]影響肺血管阻力,導(dǎo)致肺動脈高壓,從而引起右心室代償性增厚,右心擴大,最終心臟功能受損、右心系統(tǒng)衰竭的一類疾?。?]。慢性肺心病死亡率較高,需要及時掌握病情的發(fā)展,以及對治療效果進行及時的評估,本研究分析血清hs-CRP、LDH、AST 等指標在慢性肺心病診斷及治療中的應(yīng)用價值?,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71 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為研究組,根據(jù)病情不同分為緩解期組(37 例)和發(fā)作期組(34 例);選擇同時期70 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年齡55~78 歲,平均年齡(64.59±8.54)歲;男38 例,女33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4~78 歲,平均年齡(65.03±8.62)歲;男35 例,女35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研究組患者均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診斷標準,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其他肺部和心臟疾病患者,不配合本次研究患者。
1.2 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靜脈血4 ml,離心分離血清,用全自動生化儀器檢測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研究組患者均使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緩解期組和發(fā)作期組、研究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 研究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2.2 發(fā)作期組和緩解期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 發(fā)作期組血清hs-CRP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均高于緩解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2.3 研究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發(fā)作期組和緩解期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
表2 發(fā)作期組和緩解期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
注:與緩解期組對比,aP<0.05
表3 研究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n=71)
表3 研究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對比(,n=71)
注:與治療前對比,aP<0.05
慢性肺心病分為緩解期和發(fā)作期,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需要及時的進行有效的治療,對于治療效果的評價可以更好的對疾病的治療進行評估,及時的改善。
hs-CRP 是炎癥感染等指標,當心肺功能受損時,其反應(yīng)水平迅速升高[5]。LDH 存在于心、骨骼肌和腎臟等所有組織中,是糖酵解過程中一種重要的酶,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肺損傷均可因LDH 逸出,引起血清LDH 水平增加[6]。AST 可以對心肌損害進行有效的判斷[7-9]。BNP、CK、CK-MB 等均是與心肌酶活性有關(guān),當心肺功能受損失,其水平增高[10]。因此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均可以判斷心肺是否存在損傷,且損傷越嚴重水平越高,當經(jīng)過治療后,其水平顯著降低,說明治療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分別為(32.56±6.54)mg/L、(250.62±53.26)U/L、(61.23±10.23)U/L、(311.64±32.64)pg/ml、(159.67±34.56)U/L、(35.26±10.06)U/L,均高于對照組的(4.37±0.85)mg/L、(98.56±35.12)U/L、(23.56±4.54)U/L、(64.26±10.13)pg/ml、(73.65±12.06)U/L、(15.16±3.26)U/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發(fā)作期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均高于緩解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綜上所述,慢性肺心病患者hs-CRP 及LDH、AST、BNP、CK、CK-MB 水平高于健康人,且發(fā)作期高于緩解期,使用藥物治療后,hs-CRP 及LDH、AST等指標水平顯著降低,因此臨床可以使用hs-CRP 及LDH、AST 等指標來對慢性肺心病進行診斷,對疾病進程進行判斷,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